健康新闻

探索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上海医疗机构激励“工匠型”医生深耕诊疗

1522

中新网上海1月24日电(记者 陈静)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过程中,医生也需要不断成长。 记者24日获悉,上海的医疗机构正探索开展多元化人才评价,为医教研齐头并进的复合型、特别擅长临床技能的“工匠型”、精于科学研究的科研型医务人员提供不同培养路径。这不仅拓宽了职业发展通道,更激发了内驱力,使医务人员能

健康新闻

上海:多学科专家探索“超级MDT” 为患者提供全链条、“一站式”医疗服务

1149

与疾病的战斗,从来不是某位医生“单打独斗”就能取得胜利的过程,小到吃一片药,大到“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凝聚了不同亚专业的医务人员专长与智慧。应运而生的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即多学科会诊,是由多学科资深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过

上海专家一台高难度手术解决多个难题 命悬一线的藏族小伙获救
健康新闻

上海专家一台高难度手术解决多个难题 命悬一线的藏族小伙获救

1419

中新网上海9月28电(陈静 邓天)藏族小伙次仁(化名)13年来备受食管狭窄折磨,甚至呼吸困难,不能吃饭和说话。记者28日获悉,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亚专科主任李志刚团队,用一台高难度的高位气管食管瘘修复重建手术,让他重新拥有正常的生活。2008年,次仁误食了一颗纽扣电池,在当地医院接受异物

健康新闻

“去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专家破解治疗困境

1112

中新网上海4月19日(记者 陈静)记者19日获悉,中国专家率先以“去化疗”模式————“国产免疫药”联合“国产靶向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打破了国际惯用的治疗标准和思维模式,为晚期肺癌患者带去全新的治疗选择。据悉,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团队开展的相关临床研究项目取得最新成果。中国医学

健康新闻

肺癌“慢病化”发展趋势显著 权威专家注重标准进行免疫治疗

1448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肺癌发病人数众多。中华肺癌学院院长,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往,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然而现在很多患者凭借新的治疗方式活过了八年,甚至十年;未来,我们有信心将肺癌变成‘慢

AI系统软件 CT扫描升級  聪慧冠脉CT辐射剂量、等候時间双降低
健康新闻

AI系统软件 CT扫描升級 聪慧冠脉CT辐射剂量、等候時间双降低

306

中新网上海9月28日电 (陈静姚君)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众多,许多冠心病患者发病前并无明显症状。帮助患者尽早高效地发现心脏“隐患”是医生们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记者28日获悉,上海的医疗机构率先探索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并全面升级扫描技术,冠脉CT总体等候时间缩短了90%;扫描技术的升级大幅减少了患

上海市探索慢病等级分类医治新模式:肺癌早筛“只跑一次” 家庭医生与权威专家信息相通
健康新闻

上海市探索慢病等级分类医治新模式:肺癌早筛“只跑一次” 家庭医生与权威专家信息相通

751

中新网上海9月7日电 (陈静姚君)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肺癌筛查“高危指标”;打造肺癌防治全程闭环医疗服务链;权威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记者7日获悉,上海正探索建立慢病分级诊治新模式,率先打造慢性病防、治、管融合的“样板”,助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肺癌是当今世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

上海市权威专家独辟新径取得成功救护与生俱来“异”心人
健康新闻

上海市权威专家独辟新径取得成功救护与生俱来“异”心人

714

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陈静)器官天生异位,心脏长到了右边,还患上了房颤,该怎么治疗这样的“异心人”?上海市胸科医院1日披露,该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亚专科主任刘旭教授团队成功救治了这样一位特殊患者,努力探索完成了相关手术。据悉,这样的手术世界范围内尚未见报道。术后两天,患者唐先生康复出院。刘旭

健康新闻

上海市权威专家取得成功为繁杂心脏病人置入1立方公分的“胶襄”起搏器

1385

中新网上海8月31日电 (陈静 邓天)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发动机,如果动力越来越弱,人就会出现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目前,植入起搏器是治疗这类患者,提升其心脏动能的最有效方法。记者31日从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该院专家相继为两名复杂心脏瓣膜病患者成功置入如同“胶囊”大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被放置在

健康新闻

肺癌有望成为慢性病

1044

现代医疗手段层出不穷,专家预言—— 肺癌有望成为慢性病 说起胸部肿瘤,尤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榜首的肺癌,人们总是“闻之色变”。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海市胸科医院举办了一场“让肺癌无处可逃”的宣讲活动,邀请了13位生存超过5年、10年甚至更长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来到现场分享经验。60多岁的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