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养生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也得讲究门道

251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秋冻”是指在天气变暖时不要急于换掉棉衣,天气变冷时不要突然穿得过多。不仅如此,春天要“捂”,也得讲门道,捂对部位,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春捂时第一个需要保暖的部位是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第二个需要保暖的部位就是腰腹

健康新闻

天冷了,吃点啥有助抗寒?

590

新华社天津12月20日电(记者 张建新)近日,多地迎来又一轮寒潮,气温再降。专家建议,天气寒冷,顺应“闭藏”的规律,适当进补,强身益气,驱寒保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张克明说,天寒地冻,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环境转变而变换。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建议多食一些温热性味的食物,补充充足的

日常养生

"立冬养生好 一冬病不找" 教你做好冬藏

290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俗话说,“立冬养生好,一冬病不找”。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认为,立冬后的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立冬过后,气温明显降低,时有雾霾发生,冬藏应保持健康的居室环境。李金辉建议,供暖以后,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室内湿度保持45%-65%为宜。起居上,尽可

日常养生

今日霜降 中医专家支招这样养生

0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养生呢?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任亚锋。慎起居霜降时节,气候转凉,要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阴精

日常养生

今日寒露 养生需要重视这3件事儿

298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此时节,气候开始从凉爽过渡到寒冷,大自然呈现一派深秋景象。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养生呢?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闫奎坡。闫奎坡表示,寒露时节,昼热夜凉,阳气渐退,阴气渐盛,雨水渐少,天气干燥,应注意保养体内之阴精、收敛体

日常养生

秋分时节又到来,这样养生可事半功倍

1312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秋分时节,气候由热转凉,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渐生,是“阴阳交替”的重要节点,对人体影响十分明显。秋分养生要注意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道培怎么说。“秋季自然界的阳气趋向收敛、闭藏。”张道培表示,中医理论

日常养生

“贴秋膘”可不能盲目 这些要点需注意

1663

立秋时节,民间有“贴秋膘”之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刘梦超介绍,过去人们“贴秋膘”,是由于夏天之后容易消瘦,需要增加体重,抵御冬天的寒冷。此外,天气逐渐凉爽,人们往往胃口渐佳。如果是身体健康、脾胃功能尚好,又在夏天明显消瘦、消耗较大的人,适当进补是有益的。“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贴

日常养生

“贴秋膘”要注意什么?

1743

立秋时节,民间有“贴秋膘”之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刘梦超介绍,过去人们“贴秋膘”,是由于夏天之后容易消瘦,需要增加体重,抵御冬天的寒冷。此外,天气逐渐凉爽,人们往往胃口渐佳。如果是身体健康、脾胃功能尚好,又在夏天明显消瘦、消耗较大的人,适当进补是有益的。“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贴

日常养生

白露时节养生有这些讲究 中医专家详解!

518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随着白露时节的到来,有不少网友反映身边打喷嚏、流鼻涕的人不知不觉多了起来,免疫力相对较高的年轻人,在此时也容易出现感冒,或者口干、皮肤瘙痒等症状,这是为什么?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许云。许云表示,《黄帝内经》中说“肺喜润而恶燥”,秋与肺气

日常养生

身体疲乏没精神 “秋乏”来袭如何应对

1596

出伏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容易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如何缓解“秋乏”?不妨试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刘纳文给出的这些建议。刘纳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即使没有大病,身体也会有几分虚弱。由夏转秋后,机

五种人不宜游泳,肺部疾病/心血管病/皮肤病/传染病不能去
健身方法

五种人不宜游泳,肺部疾病/心血管病/皮肤病/传染病不能去

478

夏天游泳成为了许多人消暑的首选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尽情畅游很愉悦。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游泳,有五种人不宜游泳的,比如心血管病患者、孕妇、呼吸道疾病、皮肤病、传染病的患者,这些人游泳对自身健康的伤害非常大,还能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五种人不宜游泳1、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这些人下水

日常养生

夏日如何养脾胃?吃姜护阳气,喝点酸梅汤

1337

夏天是脾胃最为脆弱的时候,中医认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科医生张立宏解释,脾胃与长夏对应,长夏是夏至至处暑时期,长夏时节易责之于脾胃,很容易出现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胃胀、腹胀、嗳气、恶心、呕吐、反酸、泄泻或便秘、乏力、头晕的症状。“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节(洁)、情志失常、过度

日常养生

中医贴士:春夏之际捏捏手给宝宝拔拔个儿

594

春夏之际,光照充足,气温升高,是天地万物迅速由“生”到“长”的时期。且春末夏初,气温变化频繁,宝宝易感受外邪,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此时小朋友日常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实现“生长”呢?中医就来跟家长们介绍几个小儿推拿保健的手法,助力孩子长个儿强心。推拿前,家长洗净并搓热双手,推拿小朋友的左手,可涂抹

日常养生

初夏养生秘籍:饮食少油腻,睡好子午觉

1283

“却从立夏晴多日,策杖闲来看绿阴。”专家指出,避风寒、戒烦躁,养阳、祛湿是养生重点。“春夏交接,余寒未尽,时有风作,雨水渐多。”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提醒,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春夏养阳”,不要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等,以免损伤阳气。夏季五行属火,五脏在心。因此,立夏养生

美容护肤

手脚总冰凉,教你这样拯救“冰美人”

328

“我为什么总是手脚冰凉?”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主任林景琳最常被女性患者问到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总见“冰美人”而少闻“冰靓仔”?为何冰凉的总是手脚?林景琳进行解答。女性手脚冰凉,从中医角度来看主要有虚证和实证两种不同的情况,应针对不同情况辨证论治。“虚证情况下,女性会因阳气不足而导致手脚冰凉。

日常养生

早春、仲春、晚春,春季饮食大有讲究

272

春季,阳气上升,万物更新,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春季的养生保健也是一年之中的基础。可你知道春季饮食有哪些讲究吗?其实人们应该按照早春、仲春和晚春三个阶段进行饮食调整,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早春饮食应注重蛋白质摄入早春,是指立春到惊蛰之间的时间,这个阶段气温昼夜温差大并且气温较低,阳气逐步上升,人体内的热

健康新闻

小寒:雁归年将至,雪伴寒梅香

18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 伴着蜡梅的孤雅幽香,在大雁北归的振翅声中,小寒节气准时赴约。 小寒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意味天气寒冷,但未到极点,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

日常养生

入冬之后要“养藏”?中医:睡眠、衣着、饮食注意这些

195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梁健宁主治中医师提示,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藏”。何为养藏?他指出,立冬之后自然万物闭藏,人也应该顺应、效仿自然,将阳气潜藏于体内,不使其耗伤,这就是“养藏”。具体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早睡晚起、衣物适时增减梁健宁表示,立冬以后,开始出现昼短夜长的特点,人也应跟随着这一自

日常养生

冬天来了,减咸增苦宜温补,最适合吃这些

1011

今日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后,南方天气转凉,北方北风凛冽,气温下降明显。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认为,立冬后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避风寒是养生的首要任务。“北方冬天多风多寒,气温明显降低,时有雾霾发生。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避风寒,外出做好保暖,戴好口罩,避免疫气侵袭。”李金辉

日常养生

寒露节气吃点啥?中医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584

10月8日,我们迎来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此时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我们该如何养生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余学庆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寒露时节起,天气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宜食酸性和热

日常养生

秋季养生好时节 盲目进补或会适得其反

817

秋分已过,寒露将至,正是补益好时节。老人们常说,要从立秋开始贴秋膘,多吃点才能为抵御寒冬做足准备。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收敛的季节,人体要与自然界一同将外散的气血“收回来”,同时通过补益来积蓄能量,才能为下一年的“生长”打下基础。但问题来了,秋冬补益究竟要怎么做?贴秋膘

日常养生

凉意渐浓 您的养生清单该上新了

670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夏天的热烈缓缓落幕、秋日的凉意铺陈开来,专家提醒,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大,人们体感分明,需逐渐适应,此时您的养生作息及食谱都要调整上新了。护“鼻”“肤”皮肤是抵御外界风寒入侵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秋凉之时,上班族可随身携带一件轻薄防风的

日常养生

睡觉盖被有讲究!寒头暖足温腰膝

495

近日,“中国人骨子里的盖被子基因”话题引发网友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医师李光宗表示,晚上睡觉盖被子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尤其是在夏季空调房内,一定要护好腰部、膝盖和足部,做到“寒头暖足温腰膝”,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遵循。李光宗分析,阴阳互相调节而维持相对平衡,人体才能够健康。从中医看

日常养生

立秋“撞”中伏,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434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今天,我们将迎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虽然谓之“秋”,但立秋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再加上还处在中伏,又是“热死牛”的晚立秋,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宣磊为您送上一份实用指南,记住这20个字就够了~防暑御凉立秋后,正午

日常养生

暑气逼人!知名专家支招解暑养脾

1338

近日,广东各地出现高温天气,颇有“上蒸下煮”的感觉。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体力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而会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症状。广东省名中医、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戈焰指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对生活习惯作相应的调整,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损伤阳气以及心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