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红肉也能过敏?“真凶”原来是小小的蜱虫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吃红肉也能过敏?“真凶”原来是小小的蜱虫新华社记者田晓航、温竞华曾经愉快地吃了几十年红肉,突然从某一天开始,吃红肉数小时后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面部和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血压突降、休克、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有的人吃红肉也能过敏?正值第六个“中国过敏防治周”
国际最新研究:联合免疫疗法或助肺癌患者激活抗肿瘤应答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称,一项评估联合免疫疗法对转移性肺癌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两种免疫疗法的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使用肿瘤浸润肺部淋巴细胞的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在转移性肺癌患者身上激活了抗肿瘤应答。该论文认为,

夏季防病,儿童能喝板蓝根么?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徐婧 杜燕)近期,在江苏南京、扬州等地出现了新冠肺炎儿童确诊病例,其中不乏以家庭为单位的聚集性发病。家长要怎样为儿童进行日常防护?多大的儿童不适合佩戴口罩?双黄连、板蓝根应该在什么时候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郝静在接受采访时回答了以上问题,并给出了疫

“德尔塔”流行背景下如何做好防护?专家支招!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3日电(记者 张尼)来自世卫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德尔塔毒株感染病例。面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变异毒株,有疾控领域专家建议逐步完善不同应用场景的口罩标准。资料图8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与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Delta病毒呼吸防护研讨
中国团队发现新联合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中新网广州8月13日电 (蔡敏婕 林芷薇)肺癌在全球范围内高居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疾病。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团队发现用于中国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新型联合治疗方法,该方法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至17.9个月,意味着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45%。
世卫组织将测试3种新冠潜在药
世卫组织将测试3种新冠潜在药国际战“疫”行动科技日报北京8月12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美国《国会山报》当地时间11日消息,世卫组织在同日举行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团结试验+”测试的一部分,世卫组织将在52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一项临床试验,对3种作为新冠肺炎潜在疗法的抗炎药进行研究。这3种

这些防护误区,你都避开了吗?
这些防护误区,你都避开了吗?【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501)
《桂林中药资源典》发行 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新网桂林8月12日电 (蒋丰慧)8月12日,《桂林中药资源典》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桂林市召开。桂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蒋平华表示,《桂林中药资源典》全面系统展示了桂林市中药资源,为桂林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

长期处方药怎么开?是否须本人领取?最新规范来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张尼)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什么情况下患者可以申请长期处方?长期处方最长可以开多久?药品是否需要本人领取?对于这些问题,文件中都予以明确。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什么药可以开具长期处方?依照《规范》,长期处方适用

【健康提示】遵守规定 配合做好健康监测等工作
央视网消息: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持续扩散,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遵守规定,主动报告,齐心合力防控疫情。出行信息不隐瞒当前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加。要比病毒跑得快,请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若在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确诊

【健康提示】健康居家环境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央视网消息:个人居家防护在疫情防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一个健康的居家环境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具体来了解一下居家卫生方面的要点。

【健康提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的防护切勿大意
央视网消息:个人防护,除了在居家、办公、作业时要时刻牢记,大家在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也千万不能大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如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请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健康提示】减少聚集 做好工作居家个人防护
央视网消息:做好个人防护,抗击新冠肺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这些个人防护措施您都做到了吗。居家、办公、施工作业时我们都要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按要求就医。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牙齿高效美白除菌新技术
中新网天津8月12日电 (张道正 焦德芳)记者12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张雷教授团队和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张旭教授团队合作,日前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动力牙科治疗策略。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现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牙齿变色及其引发的疾病是最常见的牙齿健康问题。香烟、

本土确诊累计达485例!扬州防控阻击战怎么打?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张尼)连日来,江苏扬州的疫情发展态势成为全国关注焦点。11日,该市又报告新增37例本土确诊病例。本次疫情,扬州本土确诊病例累计达到485例,同时还面临着疫情传播速度快、确诊患者老年人居多等问题。面临严峻挑战,这次扬州的防控阻击战怎么打?扬州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变化趋势
扬州市主城区第六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已采样、检测159.11万人 目前检出阳性2例
8月12日上午,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绍:8月11日6时30分起,扬州市开展了主城区第六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共设置采样点690个,抽调采样人员5726人,其中市外支援3000人。截至8月12日上午8时,共采样、检测159.11万人,目前已检出阳性2例。王劲松副主
重离子束:打败癌细胞的新一代“杀手”
重离子束:打败癌细胞的新一代“杀手”【科技前沿】编者按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7部门在京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政策性文件。去年以
国家药监局:“刷酸”需在医疗机构开展
国家药监局:“刷酸”需在医疗机构开展 治疗须由专业人员操作 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8月11日,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发布文章,提示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
无症状的胆结石 为啥要摘胆?
无症状的胆结石 为啥要摘胆?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普通人群中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随着体检的普及,体检时超声发现胆囊结石是很常见的事。对于这些体检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并非都需要治疗,而是需要根据结石的数量、大小、胆囊壁的厚度、是否合并息肉或腺肌
药品出现这八种情况 就别用了
药片糖皮开裂是变质了吗?冲剂受潮结块还能吃吗? 药品出现这八种情况 就别用了“医生,我的药品放在后备箱里2个小时了还能用吗?”“药师,我的药忘记放进冰箱储存了,还有效吗?”“医生,我的药片表面变潮粘连了,是不是坏了呀?”……我们总会时不时地接到类似的咨询电话。的确,药品储存得不恰当可能会导致疗效降

AED进校园也需急救科普进课堂
AED进校园也需急救科普进课堂张西流据北京市教委官方网站8月10日消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数量,要考虑到学生的密度、活动强度以及适当的距离进行安装。每个学校至少配置一台。在明显位置张贴AED位置导
粤港澳大湾区添高水平肿瘤医院 将形成海内外相融医疗联合体
中新网广州8月11日电 (蔡敏婕 郝黎)广东省11日新增一家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该院将开拓国际化视野,邀请国际顶尖知名专家参与临床与科研工作,以形成海内外相融相补的医疗、学术联合体。广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民众的健康程度影响着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其中,肿瘤预防和诊治水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发布:疫年话“疫” 以史为师
中新网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 李京泽)由上海医药主办的“疫年话‘疫’ 以史为师”《传染病与人类历史》新书发布会10日在上海举办。发布会由上海医药企业大学执行校长过聚荣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上海医药副总裁赵勇等共同出席。《传染病与人类历史:从文明起源到21世纪》(以下简称《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攻克国际难题 中国学者大规模研究率先权威定义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
中新网上海8月11日电 (陈静 王广兆)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外科手术是根治食管癌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手段,其中,对食管周围的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是降低食管癌复发转移的关键操作。记者11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团队开展的大规模研究,率先在国际学术界明确定义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