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噩梦,人们常将其与“恐怖”、“焦虑”等字眼挂钩,而你可曾想,看似除了吓出一身冷汗外没什么“用途”的噩梦,对人也可能存在正面影响?
<style>.hzh {display: none; }</style>近日,刊登在英国《每日邮报》上的报道显示,噩梦有着意外的效用,能促使我们为现实生活中的危险做好准备,还能使人更好地处理压力。
研究称:做噩梦的人,面对压力更“游刃有余”
噩梦,究竟对人体产生了怎样的生理、心理影响呢?
抱有着这样的疑惑,来自美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大脑与噩梦的研究。由美国政府资助的这项小型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总共对107人进行了研究。
“您做梦了吗?”
“若是做梦了,是否感到害怕?”
在第一个实验中,参与者中的18人时而在睡眠时被唤醒以回答上述问题,并接受了睡眠大脑活动监控。通过这样“奇怪”的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做噩梦时,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部分活动会有所增加。
而在第二个试验里,研究人员为89个参与者分别填写了一周的“梦想日记”,再对这些人进行脑部MRI扫描。由此研究人员发现,相较没经历噩梦的人而言,经历噩梦“侵袭”的人的大脑情绪区域反应更快、更高效。
经过噩梦“锻炼”的大脑,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情形,还增添了相应的的抗压能力。研究人员最后得出的结论如此。
恐惧可成为情绪调节器,前提是不超过“阀值”
研究成果的主要作者之一Lampros Perogamvros表示,根据参与者的反应来分析大脑活动,他们确定了梦中经历的恐惧诱发与两个大脑区域相关:绝缘层和扣带状皮层。除了绝缘层和扣带状皮层,他们还发现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也控制着情绪。
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观察到做梦时恐惧的神经相关性——恐惧来临时,不论是在清醒或睡眠的状态下,大脑相应的区域都会被激活。当噩梦给我们带来了虚幻的“危险”时,绝缘带回释放恐惧反应,而扣带状皮质则负责控制着它。
之所以说噩梦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在于噩梦赋予了我们压力经历。与“见惯不怪”一说雷同,一个人在梦中感到恐惧的时间越长,在生活中面对负面情绪时,大脑相应的区域激活也越少。
Perogamvros提示,噩梦能作为情绪调节器发挥有益作用,但造成失眠和压力的创伤性和痛苦的噩梦没有好处,并且可能适得其反。
不难得知,梦中感知恐惧不一定是件坏事,但这份恐惧不能超过某个“阀值”。
噩梦频发,还可能是疾病潜藏的信号!需要警惕
造成噩梦的因素不少,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因素,还有诸如“托梦”等相关民俗说法。但你可知,做梦除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还是提示身体状况的“信号”。
美国《赫芬顿邮报》一篇文章曾指出,当一个人做梦多、做奇怪内容的梦和重复做相同内容的梦,他的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研究显示,五种疾病会增加做噩梦的频率,包括帕金森、创伤后应激障碍、偏头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抑郁症。
此外,还有研究报告显示,频繁的噩梦与自我伤害的风险相关。尽管睡眠问题本身可能不会导致自我伤害,但噩梦与增加情绪失调有关,还会增加自我伤害的风险。
总而言之,若噩梦已对个人生活造成了困扰,我们可不能把噩梦当“锻炼”,拿噩梦的“好处”安慰自己。若察觉自己睡不安稳、噩梦频率过高,睡醒后也不解乏时,最好赶紧揪出病因,以免造成更大的健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