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守护生命线畅通——走近疫情下的上海120急救人员

“金沙江路与怒江路的交叉口发生交通事故,赶紧上车!”接到手机里发来的任务单,肖悦宁第一时间告诉同事顾仁杰和张威。记者低头看了下时间,此刻是20时20分。疫情之下的上海,救护车疾驰在空旷的街道上,没有了平时急促的警报声,只有蓝色的灯光在不停地闪烁……

本轮疫情中,作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急救工作人员,肖悦宁与同事们争分夺秒,奔波于事故发生地、病人家中和医院急诊室,守护着急救生命线的畅通。他们见惯了生死,却始终满怀对生命的敬畏;他们既苦又累,却一直在咬牙坚持——“把病人尽快送到医院,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是他们身为急救人员最朴素的想法。

“见惯生死,我未曾麻木”

20时25分,仅用了5分钟,救护车就赶到事故现场。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坐在地上,头部右侧和脸颊上满是血迹,一辆电动自行车横躺在路边,交警和几名路人守在一旁。有着丰富急救经验的顾仁杰凑到他跟前说:“伤口蛮大的,侬吃了多少酒啊?”“一瓶黄酒。”男子答道。肖悦宁赶紧取出急救包,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

伤者被抬上救护车后,肖悦宁测量了他的生命体征,然后对着驾驶室喊道:“基本正常,有点轻微脑震荡,走吧!”20时49分,救护车驶入离事发地最近的普陀区中心医院。10分钟后,伤者进入急诊科接受治疗。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任务单又来了。“我是急救医生,正在路上,病人什么情况?”肖悦宁在电话里问。不一会儿,她放下手机,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病人癌症晚期,呼吸没有了,可能只是去开个死亡证明。”

来到病人家中,肖悦宁用心电监护仪做了生命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是一条毫无生命迹象的直线。她摇了摇头,下楼上了救护车,将死亡证明材料一项项填好。没多久,死者家属也来到救护车上。在死亡证明上签字的那一刻,这位家属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悲伤,眼泪夺眶而出。肖悦宁没有说什么,小心地递上一张纸巾。

“疫情期间,很多小区出入不便。之前都是由医院负责开死亡证明,现在为了方便居民,急救中心把这项任务暂时担起来。”作为一名95后急救医生,自4月1日起,肖悦宁就和同事们住进酒店封闭管理。“昨天白班12个小时,今天上午加班4个小时,今晚12个小时夜班,明晚还有4个小时加班。”她向记者介绍这几天的排班情况。

“前些天爸爸过生日,我都忙忘了。等发现时,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前段时间,肖悦宁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但迟迟没有寄出。肖悦宁在信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你们常问我,工作这几年有没有因为见惯生死而变得情感麻木。这次疫情之后,我可以回答你们‘没有!’见惯生死,我未曾麻木——相反,我会勤勉拼搏,矢志不渝!”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顶上”

晚上10点,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喂!您好!是您叫的救护车吗?”肖悦宁看着任务单,拨通了对方电话。电话那头,是普陀区古浪苑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肖悦宁不得不提高嗓门:“我是随车医生,已经在路上了,请问患者什么情况?”

“患者是高龄老人,87岁,在家突发抽搐、呕吐。”肖悦宁放下电话后告知大家。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运行压力陡增。民众日常急救、阳性感染者转运、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急救保障等需求叠加,导致急救业务量大幅增加。“整个救护中心,从上到下一直在超负荷运转——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顶上。”说完,肖悦宁将目光投向车窗外,若有所思。

1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古浪苑小区。这是一个大型居民区,车子七拐八拐,最终停在患者所住的单元楼下。大家带好急救设备,一路小跑上到三楼。进入室内,只见病人正躺在客厅的简易床上,双眼微闭,呼吸有些急促,老伴儿则在一旁忙前忙后。

“血压和心跳正常,体温39.5℃,发烧了。”看着体温计,肖悦宁眉头一皱。顾仁杰赶紧为老人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还好,阴性”。张威随即与社区居委会沟通,在确认不需要转运单后,三人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抬下楼,安放在救护车内。在此期间,老人再次呕吐,清理干净后,肖悦宁给老人输上了生理盐水。

不一会儿,救护车在普陀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前停了下来。三人用担架把老人抬到诊室,又同医护人员办理了交接手续。

此时,已近深夜12点。

“多节省一点时间,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穿上防护服很热,中间还不敢吃饭、喝水,要尽量保证4小时后再换防护服,而且换起来步骤严格,也需要时间。若是碰上病人住的楼层高,一趟下来就精疲力竭了。”顾仁杰告诉记者,目前救护车的需求量已经大幅下降,但还是要超过平时的两倍,“多节省一点时间,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平时,人们有紧急需求时才会拨打120,可是疫情期间,患者如何出小区到医院都成问题——没有交通工具怎么办?只能叫救护车。特殊时期,顾仁杰他们也会遇到特殊状况:“起初,有的医院要消毒无法接诊,有的医院没有空床位,我们只好带着病人挨个医院跑。有的病人拨打120,将自己的病情描述得很严重,结果我们跑过去一看,只是手指被划破了……其实,这些会影响救护车资源的周转率,从而影响到真正需要用车的病人。”说到这里,顾仁杰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顾仁杰和张威都是1983年生人。早在3月12日,面对不断增长的急救需求,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就启动了紧急预案,成立了党员先锋车组,全员参加备班。“其实那时,大家已经超负荷工作了很多天,可是考虑到市民的就医需求,我们还是把工作扛了下来。”顾仁杰介绍,4月初,上海全市120急救电话的来电量持续超高位运行,单日来电量连续数日超过9万个,达到平时的12倍。根本排不过来的任务单,让每个人的神经都时刻紧绷着,不敢放松。

此刻,肖悦宁来到休息室外,摘下口罩一屁股瘫坐在台阶上。昏暗的灯光下,她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嗓子快冒烟啦!”拧开一罐红牛后,她一口气喝了个干净。“太累啦……可有些事情总要有人来做,你不做,就要别人受累。”她一字一句说得很认真。

深夜12点半。给救护车消毒完毕,肖悦宁和顾仁杰、张威换了一套防护服。“一位97岁的老人呼吸困难!”接到一单新任务后,他们又出发了……

(本报上海5月24日电 本报前方报道组记者靳昊、颜维琦、张蕾、章正)

上一篇:让健身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金台随笔)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国家卫健委:5月24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0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8例

995

5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福建8例,四川3例,广东2例,广西2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四川);本土病例102例(上海44例,北京41例,天津7例,四川5例,吉林2例,河南2例,江苏1例),含3

多地布局15分钟核酸“采样圈”我们生活会有啥改变?

216

由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隐蔽性高、传染性强的特点,常态化核酸检测被视为“早发现”疫情的关键步骤,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铺开。常态化核酸检测如何开展?为何要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官方对此进行了回应。多地布局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会议强调,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1016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王美华)记者从国家卫健委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

抗击疫情必须慎终如始(人民论坛)

1565

截至5月24日,上海新增报告感染人数持续下降,已连续9天每天新增低于1000例;北京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但总体可控;辽宁、安徽、江西、河南等地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疫情形势趋于平稳……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近一周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已

北京采取更彻底措施打好主动仗(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360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昊男)24日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全市仍有零星散发病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要求,保持每日清零的状态刻不容缓,以快制快;紧盯社会面病例,采取更加彻底的措施,以更快

上海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869

本报上海5月24日电 (记者刘士安、曹玲娟)在24日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表示,上海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推动向常态化疫情防控转换,坚持“以快制快、高效处置”“属地责任、市区联动”工作原则应对社会面疫情,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针对今后社会面如再出现新

让健身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金台随笔)

1073

在草地上惬意地丢飞盘,到郊区登山欣赏山花烂漫,在家跟着网络主播跳毽子操……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红”健身运动项目受到大家追捧。这些健身运动项目技术门槛较低,更强调休闲性和体验感,对没有运动基础的人较为适宜,因此受到青睐。健身运动项目成为“网红”,背后是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健康

一天三顿杂粮饭,胃病都吃出来了

1738

“一日三餐的主食都是红薯、玉米、荞麦面……我吃了感觉消化不了啊。”自从坊间流出“吃杂粮能减肥,还可以控制血糖”的消息后,不少人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杂粮当作主食,因而也引出一系列肠胃消化问题。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也认识到这一点,刚刚发布的2022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称《指南》)就指出,每天摄

春季养生诀窍都有哪些 牢记九个春季养生秘诀
四季养生

春季养生诀窍都有哪些 牢记九个春季养生秘诀

1622

万物生的春天,养生需要记住9个加减法的口诀:一、少吃多嚼想管理自己的嘴,在有点饿的时候开始吃饭,每次少吃一点,或者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至少20分钟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于消化,避免缓解紧张和不安。用小勺子代替筷子,或者轮流用勺子和筷子吃饭,想快也起不来,保证每个食物都能咀嚼。二、少

谢霆锋回应糖超标 糖超标对人体有什么坏处
健康新闻

谢霆锋回应糖超标 糖超标对人体有什么坏处

1619

在7月4日的时候,根据香港媒体的报道,在零售店中检测一款“锋味曲奇”产品的时候显示糖分含量超标,比表示的含量超出了近5倍之多,那么糖超标会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影响呢?在“锋味曲奇”饼干中表示的糖分含量为“每100克含3克”,检测实际

黑龙江新增79例境外输入病例 什么是境外输入病例
健康新闻

黑龙江新增79例境外输入病例 什么是境外输入病例

1522

易网在线健康导读:4月13日0-24时。黑龙江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9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65例),均为中国籍,从俄罗斯输入。那什么是境外输入病例,什么是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呢?黑龙江新增79例境外输入病例4月13日0-24时,黑龙江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9例(境外输入无症

健康新闻

芒种时节:大量饮用冷饮、过食蔬菜瓜果……这样对吗?

1378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而,养生,并不简单,热衷,不等于理解。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养生必顺四时,本期《养生避坑指南》栏目专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林芳冰,为网友解答芒种时节相关注意事项。“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

麦当劳全球停用“抗生素鸡” 中国不在第一批名单中
健康新闻

麦当劳全球停用“抗生素鸡” 中国不在第一批名单中

1794

前日,美国快餐连锁巨头麦当劳公司宣布,公司将于2018年起要求全球的肉鸡供应商开始逐步停止使用人类抗生素,以防止出现更多的超级细菌,中国未出现在第一批名单中。麦当劳在声明中要求,肉鸡供应商逐步停用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人类药物中HPCIA(“最高优先级的重要抗菌药物”)。美国快餐连锁巨头麦当劳周三宣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