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血检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准确率达91%

1305

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开发出一种名为“淀粉样蛋白概率评分2(APS2)”的血检方法。它能检测血液中关键蛋白的水平,在发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准确率高达91%。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让1213名出现认知症状的患者接受初级保健医生检查及APS2测试。初级保健医生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以及CT扫描和认知测试对

健康新闻

胰腺肿瘤内两个关键基因发现

1934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两个对胰腺肿瘤生长起关键作用的基因:肿瘤抑制基因USP15和SCAF1。研究发现,拥有这两个基因突变的人,其肿瘤更有可能快速生长,但这些肿瘤也更容易受到化疗的影响。最新研究对于理解和治疗胰腺癌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胰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疾

健康新闻

医疗专家组团在高原斗“虫癌” 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41

平均海拔450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曾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包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包虫病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如今的石渠县,连片的大草原牛马成群,县城街头人员往来十分热闹,包虫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中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内死亡率达94%,俗称“虫癌

健康新闻

暑期迎就诊高峰 首儿所服务“上新”

449

每年一到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就会迎来一波就诊高峰。为服务好广大就诊患儿,昨日上午,首都儿科研究所召开暑期专题媒体沟通会,介绍了该院暑期门诊服务情况以及相关就医提示。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7月1日至21日,首儿所门诊就诊量达16.7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2.5%,依据往年暑期工作情况,8月医

健康新闻

中药冰激凌要吃出“健康的味道”

1297

近日,上海一家冰激凌店吸引年轻人大排长队,原因是该店推出多种药膳冰激凌,例如,薄荷西瓜霜、野菊开心果、烟熏乌梅、竹香茉莉、山楂佛手柑、川贝枇杷膏等,还有东北长白山人参、冬虫夏草作为加料。有的消费者表示,体会到了“一边吃冰激凌一边养生”的快乐,精准贴合年轻人“朋克养生”的真谛。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质疑

健康新闻

遗传疾病诊断速度大幅提升

1134

孟德尔遗传病患者通常要经过6年以上测试才能得到诊断结果。但现在,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准确而快速的方法,名为NanoRanger,可在几个小时内对这一类疾病进行基因检测,从而改变传统遗传疾病诊断。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Med》杂志上。孟德尔遗传病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障

健康新闻

两种蛋白质可能导致中风复发

673

科技日报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张佳欣)曾有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人发生二次中风或其他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较高。美国研究团队发表于22日美国心脏协会期刊《中风》的新论文揭示了两种可能导致中风复发的蛋白质。此次研究确定的两种蛋白质是CCL27和TNFRS

健康新闻

中暑的人都体温高?恰恰相反

640

烈日炎炎,气温飙升,预防中暑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快速识别中暑、正确解暑?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的专家跟大家聊聊预防中暑的误区。误区 中暑的人体温都高真相 热衰竭患者的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正确做法 此时患者仍然需要降温,应立即

健康新闻

打通就医信息共享堵点

266

广州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近日全面启用,实现了对市内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不必重复进行检验检查。患者就诊时,互认平台会通过医生工作站自动提醒医生有可互认项目,可供调阅查看,提升了互认工作的便捷性、有效性。此前,由于技术、质量安全等原因,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检验检查结果“不能认、不

健康新闻

“三伏天”虚寒类疾病患者适合“冬病夏治”

619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田晓航)今年7月15日入伏。中医专家介绍,“三伏”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部分人群在此期间进行敷贴“三伏贴”、艾灸等治疗,能够有效防治虚、寒类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执行院长高铸烨说,“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在人体阳气较旺盛时,治疗因阳气不足、寒气太盛而

健康新闻

AI只需X射线片即可判断肺功能

1793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临床医生可以借助胸部X射线片,判断某人是否罹患结核病、癌症或其他疾病,但无法判断其肺部功能是否正常。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款高精度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通过患者的胸部X射线片判断其肺功能。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近日出版的《柳叶刀数字健康》杂志。一般来说,医生使用

健康新闻

科学家发现红斑狼疮病因和“逆转”方法

130

红斑狼疮病因不明且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缺陷,可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破除这种缺陷可能会“逆转”该疾病。研究成果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项新研究之前,科学家一直未能找到该病起

健康新闻

高温下热射病防治是关键 专家:应特别关注独居老人

848

近期,江浙沪皖一带高温持续,浙江多地最高温逼近40℃。高温天下易中暑,各地医院热射病患者数量有所上升,其中不少是“不舍得开空调”的老年人。专家提醒,要特别关注独居的老年人,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如老人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送医就诊。连日来,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急诊科都会接诊数名热射病患者。浙江省中医

健康新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了新策略

3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它以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和生成受损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7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张磊、杨仁池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评估了新型CD38单抗治疗ITP的安全性和疗效,并

健康新闻

心脏骤停 成功急救靠什么?

722

日前,印尼举行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传来噩耗,年仅17岁的国羽小将在比赛中心脏骤停、晕厥倒地,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众人的注视下离去,留给观众的除了惋惜还有错愕——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成功急救靠什么?同样的场景 南辕北辙的结局这次意外让我回想起四年前的欧洲杯激战

健康新闻

生活观察|暑期又迎“摘镜潮” 这些事项要注意

1486

随着中高考结束,暑假即将来临,各地医院眼科近视手术的问诊量又增多了,其中不乏刚结束考试,前来咨询的孩子和家长。近视手术人人都能做吗?如何选择术式?术前术后有何注意事项?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的眼科专家。近视手术并非人人适合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近距离用眼、不良的读写习惯、过暗或过强的采光照明、遗传因

健康新闻

浙江:医疗新场景兼具“速度”与“温度”

1949

面对有人突发倒地、心脏骤停的情况,在拨打120后,除了等待救护车到来还能做些什么?如今,在浙江杭州,通过一套视频急救报警系统,只要点开短信链接、生成视频通话,非专业人士就可接受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员的远程指导,争分夺秒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疗团队接手。近日,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张军根

健康新闻

神经义肢接口让患者恢复“仿生行走”

176

科技日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神经义肢接口的最新突破,其能让仿生腿完全响应人体神经系统,在临床试验中,改善了截肢人士的行走控制,让他们恢复了“仿生行走”。这一结果表明,即使只恢复部分神经信号传导,或也足以实现神经义肢功能的临床相关改善。人体为了让其肢体

健康新闻

压力和衰老造成的肝损伤有望修复

565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杜克大学团队利用小鼠和人类肝组织开展实验,确定了衰老过程如何促使这些组织内的某些肝细胞死亡。随后,他们利用药物成功逆转了肝脏的衰老过程。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使数百万肝损伤患者受益。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此次团队发现了一种衰老肝脏独有的基因特征。与年轻肝脏相

健康新闻

永葆医者仁心——来自医学毕业季的医者誓言

1650

面对亿万人民的健康需求,医学院校如何培养更多人民满意的医生?6月28日上午,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1700多名医学生即将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新医者”。“万婴之母”林巧稚、中国护理教育开拓者聂毓禅……百年来,协和培养了众多优秀医者,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健康新闻

输液收取座椅费“合规” 医院还应该考虑“合情”

1996

近日,宁夏一名网友在短视频平台晒出一张宁夏儿童医院收费凭证,其中一项收费项目为:静脉输液(座椅一组),费用5元。不少网友质疑这项收费是否合理。对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回应称,医院收取的这项费用符合相关规定。患者之所以质疑相关医院收取该笔费用的合理性,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从传统习惯来看,

健康新闻

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房颤手术提供安全新方案

703

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房颤治疗已进入节律控制时代,窦性心律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导管消融则是重要的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方法。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批使用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一例。这例手术的成

健康新闻

“智能绷带”技术有望改变护理现状

1609

科技日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新一期《自然·材料》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联合团队正在开发一系列尖端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护理领域,其中包括可自动感知伤口内部变化并作出反应的“智能绷带”。这种高科技敷料经过数次优化,现已能持续提供有关伤口愈合和潜在并发症的数据,并可实时提

健康新闻

多地开启“高温”模式 警惕“高温病” 医生支招

1787

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至15日,35℃以上的高温天气依旧盘踞在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气象部门提醒:公众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多补充水分。新发地加紧生

健康新闻

商品名碰瓷通用名,药名“混说”当休矣

798

“咪喹莫特”变“咪奎莫特”,产品名称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前者是正规药品,而后者只是普通的消字号产品。难以辨别区分的名称,让不少患者用错了“药”。近日,北京消费者陆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就买到了这种打“擦边球”的产品。(6月5日《工人日报》)《水浒传》里有李鬼冒充李逵,如今市场上有“咪奎”冒充“咪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