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对于胎儿是否在胎内缺氧的最好方法

胎动频繁也有可能是缺氧,也有可能不是,如果是不正常的,胎动频繁的话,可能就是出现缺缺氧,胎儿烦躁不安而引起的胎动,如何预防这一个情况,是要孕妈妈一定要注意平时胎儿胎动的情况,如果高一平均的胎动次数,可能就是有可能缺氧了,判断是对于胎儿是否在胎内缺氧的最好方法。

具体的解答和讲解如下;

1、胎动频繁是缺氧吗

胎动频繁可能是缺氧。

生理性胎动次数增多:有时候在孕妇怀孕至随着胎儿渐长,胎动于30及32周间最显着。在20周时,每日平均胎动的次数约为200次,在32周时则增加为375次,每日的胎动次数可能介于100~700之间。

2、某些病理情况下,经常可见早期的胎动频繁,如在缺氧初期,胎动次数会增多,由于缺氧,胎儿烦躁不安。当胎儿宫内缺氧继续加重时,胎动逐渐衰弱,次数减少,此时为胎儿危险先兆。若此时不采取相应抢救措施,胎儿会出现胎动消失,乃至胎心消失,心跳停止而死亡。

判断是对于胎儿是否在胎内缺氧的最好方法

3、一般缺氧可见于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绕颈等情况。另外,如怀孕时候准妈妈受外伤撞击可导致胎动突然加快,引起胎儿剧烈的胎动甚至导致造成流产、早产等情况。

4、每日找空闲时间测量胎动次数:孕妇自怀孕的第28周起,每天找空闲时间(建议晚餐后,因为此时胎动较频繁),采左侧卧或静坐姿势,记录10次胎动所需的时间;若小于 120 分钟,表示胎动次数没有异常,但如果没有感觉到胎动,或10次胎动的所需时间大于2小时,应该尽快地找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

计算固定时间内的胎动次数:准妈妈每天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各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测量胎动,若平均每小时少于3次,表示可能异常。

白天测量胎动次数:是最简单的方法,即准妈妈在白天测得10次胎动,就可以安心了。

以上讲解的就是关于胎儿出现的生理性胎动,或者是病理性的胎动情况下,造成的胎儿缺氧或者胎动次数突然增多,而胎动逐渐衰弱,次数减少,可能就是为胎儿有危险的一些症状,所以孕妈妈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胎动消失,可能就会出现缺氧,而导致胎盘脱落,胎盘前置,引起早产流产等等的问题。

上一篇:长期胡乱扭动脖子对颈椎关节有哪些伤害
下一篇:痛经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蚌埠康美整形美容门诊部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被公示
健康新闻

蚌埠康美整形美容门诊部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被公示

759

蚌埠康美整形美容门诊部未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及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其行为违反了《消毒管理办法》第四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应于处罚,建议立案调查。

日常养生

秋葵多长时间吃一次适合 秋葵吃多了会怎么样

598

秋葵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营养丰富,口感特别,很多人都喜欢吃,那么秋葵多久吃一次合适?秋葵吃多了会怎么样?秋葵多久吃一次合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建议过于频繁食用。秋葵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不

日常养生

父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子女该如何预防?

271

父母患有高血压、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子女也会患上这类疾病吗?该如何预防?今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三科医生东潇博和大家聊聊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预防措施。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脑梗塞(死)、脑出血、心肌梗塞(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不是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十大伤肾新鲜水果
中医养生

十大伤肾新鲜水果

1338

肾脏功能可以说是维持人体自然环境稳定的关键人体器官。一旦发生疾病,人体的基本代谢将无法正常工作,并且人体还将沉积大量废物和内毒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熬夜,咸食会影响我们的肾脏功能以及身心健康。一般来说,新鲜水果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太大损害,但是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不能食用一些新鲜水果。青枣,青枣应

日常养生

高血糖哪些食物好

1137

高血糖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儿,稍不留神便会引起多种多样病症。但在日常生活中降血脂的食材還是有许多的,那麼高血糖哪些食物好呢?下边一起来瞧瞧吧。高血糖哪些食物好1.海菜海菜带有丰富多彩的海菜含糖量、蛋白、人体脂肪、胡罗卜素、维他命等,在其中的海菜含糖量能显着减少血糖。糖尿病人可于餐前服用海菜,以降低血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