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好房子”供给 让人民幸福优居

人民群众对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需求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当前,“好房子”建设已纳入国家议程。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好的标准、好的设计、好的材料、好的建造和好的运维等相关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五好”进一步明确了“好房子”的内涵,也为我们更好满足群众幸福优居的需求提供了实践指导。

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党和政府加快“好房子”供给,既是对民生诉求的深切回应,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新动能。“好房子”的内涵,不仅体现在提高房屋质量方面,更应该与“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紧密相连,共建有机统一体,共同体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

好的标准,是建成“好房子”的起点。今年实施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对层高、电梯配置、隔声性能、适老化建设等方面作出新的要求。这些强制标准的设置,从居民居住的实际需求出发,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务实用心之举。让好标准成为刚性尺度,方能在筑牢房屋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为宜居设计、科技赋能等方面留下充裕的发挥空间。

好的设计,是好标准的具体化。要实现好设计,就要活化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功能性、经济性、艺术性与可持续性。今年9月,上海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明确鼓励设计创新,强化工匠精神,避免简单重复,并倡导在建筑细部上“增加多样性、有质感的细节设计”,明确要求“住宅区内同类同式样的高层建筑重复不宜超过三次”。做好设计,需要在尊重刚性标准的基础上,让建筑美学与生活美学有机融合,实现居所、公共空间与住区环境设计的一体化,争取让每一平方米都获得充分利用。

好的材料,能够承载好的设计,是决定房屋安全性、节能性、环保性、健康性、智能性和易维护性的关键基础。据相关研究,我国建材产生的碳排放占建筑业一半以上,占全国碳排放近四分之一。绿色健康高品质材料的推广应用,利国利企业利居民。加快为房屋材料选用立规矩,修订建筑规范,树立材质在防火防水、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强制标准,与推进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认证结合,完善房子材料的认证与数字化标识制度,并在项目招标、材料采购和房子验收中严格应用。建立透明公开的建材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方便企业比选,也应接受居民查询验证和评价。

好的建造,是把美好蓝图和优质材料转化为实体建筑的过程。这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建造工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需要高效精准的建造质量把控体系。当前,我国自主可控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正在城乡建设中加快推广应用,为“好房子”建造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引导建筑行业从传统建造向数智驱动加速转型。做好房子建造,既要修订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以“抬高底线”,又要树立权威工程质量认证体系以“拉高上限”,增强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可给予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项目相应的税收、金融信贷与市场准入支持,同时将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建造人才培养体系。

设计再好、建得再好的房子,如果用不好、养不好,都会影响居住效果。由此看,好的运维,赋予“好房子”持久生命力。不过,好的运维不能等到房子建成交付才开始考虑,要在标准中预留要求,在设计、选材和建造中提前准备。当前,一些体现“高性能+好体验”的居住方案得到青睐,将绿色、低碳、智能等最新技术有机融合,体现出全链条品质提升的产品新思维。“好房子”的运维,不仅需要加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与营造“好小区”“好社区”有着密切关系。可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作的新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物业服务进家庭,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和数字物业。

“好房子”应人人可及、人人可负担。打造“好房子”,不仅需要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和好运维,还离不开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充分盘活与利用。人人住有宜居、住有优居,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共同富裕之根基。让千家万户住上“好房子”,让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正是新时代社会进步的最生动写照。

(作者:陈杰,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为儿童营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环境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一项改革带来就医新变化(“十四五”的民生故事)

1716

亮点“十四五”时期,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90%左右傍晚,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的一家饭店迎来客流高峰。厨房里,饭店经营者兼大厨吴可云忙个不停,一道道美味小炒接连出锅。虽说辛苦,吴可云越干越有劲:“女儿身体情况不断好转,我更要好好干。”几年前,女儿小蕊(化名)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吴可云一家平静的生活

拿起手机就能免费听讲座、看展览 “十四五”期间多彩文化点亮生活

1722

从身边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到小而美的文化新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文化点亮百姓美好生活。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老百姓拿起手机,就能免费听讲座、学艺术、看

【决胜“十四五”】消费“主引擎”动能强劲

835

【决胜“十四五”】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过去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60%左右……这份亮眼的“十四五”消费成绩单,彰显了国内市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十四五”这5年,可以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消费市场顶住压力,量质齐升——

减轻看病负担 加强基金监管(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1568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有关情况。“‘十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发展规划11项指标将如期实现

1093

本报北京7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表示,经过5年努力,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朝着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残疾人家庭年纯收入持续增加,20

首批“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发布

1509

本报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丁怡婷)为加大“好房子”工作推动力度,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涵盖了出台推动政策、加强技术支撑、打造示范样板、强化科技赋能、优化物业服务和健全产业体系等6方面内容。出台推动政策方面,北京市印发“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通过底层架

“老破小”逆袭成“好房子”(全媒观两会)

1189

编者按:“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好房子”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载着群众对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期待。“老破小”怎么“爆改”、筹资比例怎么定、如何用新工艺打造高品质住房……为了让“好房子”从暖心愿景变成舒心日常,代表委员积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

357

生物医药产业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批准上市创新药48个、创新医疗器械65个,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多款国产创新药在全球上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创新的基础仍存在一定短板,创新水平还存在差距。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