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闹脾气 警惕脑梗搞突袭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从医学视角看,它也是大脑疾病的“监视器”。视神经作为大脑的直接延伸,眼底血管与脑血管具有同源的解剖学结构。这种同源的神经解剖联系,意味着大脑的“风吹草动”往往会在眼睛上投射出蛛丝马迹。对于脑梗这一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更是如此。

今天,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冯恩山就帮大家揪出那些藏在眼睛变化里、脑梗发出的预警信号。

视力异常背后的大脑危机

72岁的王阿姨最近几年爱上了玩手机,平时刷刷新闻,看看小视频,一刷起来就是大半夜都不舍得放下。有一天,王阿姨突然觉得左眼前有点模糊,像是眼睛上蒙了一层雾。她抬手揉了揉眼睛,情况似乎好了一点,就这样左眼视物模糊反复了好几次。一周后,王阿姨正刷着视频,左眼眼前猛地一暗,仿佛有人拉上了窗帘,右手拿手机也拿不稳了,她慌忙闭眼歇了几分钟,再睁开时,眼前又清亮了。之后的某一天王阿姨在厨房做饭时,右侧身子猛地一沉摔倒了,话也不会说了,被送往医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右半边身体瘫痪。

冯恩山介绍,像王阿姨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研究表明大约20%-50%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眼部异常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是“一过性的短暂出现,也可能是长期累积的血管损伤”。眼底血管病变与脑梗死风险之间高度相关,眼底的血管病变越严重,脑部的小血管病变也严重,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致残率越高。

眼睛为啥是脑梗的“显示器”

为什么眼睛能成为脑梗的“显示器”呢?冯恩山介绍,眼睛和大脑在胚胎发育时期就是一体的,它们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兄弟”,结构上,眼睛和大脑共享一张“血管地图”,眼睛和大脑的供血来源于同一套血管系统,眼动脉直接起源于颈内动脉,为眼球供血。当颈动脉或颅内血管发生狭窄、栓塞时,眼动脉供血不足会引发眼部症状,如短暂性黑矇。另外,眼底血管与颅内小血管具有“同质性”,眼底血管的变化间接反映了颅内血管的变化。而且眼底是人体中唯一能够通过肉眼直接看到血管走行的部位,对此部位进行拍照,可集中观察照片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所以说,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大脑的窗户,眼睛更是脑梗以及其他大脑疾病的“显示器”。很多时候,脑梗真正的“前奏”,不是突然晕倒或者口齿不清这些明显的症状,而是眼睛出现的那些模糊、黑矇、重影等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毛病。

四个眼部暗号或是脑梗前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很快,压力山大,再加上外卖、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不断,脑梗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患病的例子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时候脑梗前,身体给的信号并不明显,反倒是在眼睛这里容易显露迹象。冯恩山提示,眼部出现这4种表现,有可能是脑梗发出的危险信号。

单眼黑矇单眼突然性眼前发黑或视力丧失,很快又能完全恢复,持续时间一般数秒至数分钟,提示一过性的脑缺血发作。如果这种单眼黑曚反复出现,这是颈动脉狭窄或微栓塞的典型信号。

日常生活中,我们久蹲之后突然站立也会出现眼前发黑,但通常为双眼发黑,和脑血管疾病常引发的单眼一过性黑矇不同。

视野缺损双眼同一侧视野缺损,比如右眼耳侧视野及左眼鼻侧视野缺损,提示枕叶梗死。患者往往会因为这种视野缺损,频繁碰撞一侧物体,比如总撞到左边门框。

视物重影突发双眼视物重影,遮盖单眼后症状消失,可伴眼睑下垂、瞳孔不等大或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患者伴随眩晕及肢体共济失调,这是脑干梗死的信号。

眼球震颤小脑或脑干梗死可引起不自主眼球摆动,注视固定目标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及肢体共济失调。

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视力异常之外,还有以下表现,也可能与大脑疾病有关:眼皮下垂(眼皮耷拉)、怕光、眼皮跳动异常、眼球胀痛等症状。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眼皮下垂,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眼皮脂肪少引起的,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负责眼皮抬起的动眼神经受损了。

这种眼部不适优先挂神内

神经内外科和眼科在疾病上的交叉非常多,很多人发现了异常的眼睛提示信号,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挂哪个科室的号,做哪些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

冯恩山表示,要是眼睛只是偶尔不舒服,比如出现了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首先去眼科排查眼科疾病。如果患者眼部症状突发、反复发作,还伴随着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排查脑病病变。这时,建议优先挂神经内科或急诊科,检查包括头CT或MRI、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检查等。

冯恩山提示,脑梗治疗的“黄金时间窗”从症状出现开始只有4.5小时。在这个时间内及时治疗,患者恢复的机会更大。千万不能以为只是普通眼病,而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机。所以说,当你的眼睛突然“看不清”了,可别掉以轻心,它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危险得多!

文/王燕(北京地坛医院)

上一篇:随心所浴 容易招病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一种关键蛋白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主开关”

1853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发现,大脑衰老背后隐藏着一种名为FTL1的关键蛋白。实验显示,过量FTL1蛋白会导致小鼠记忆力衰退、大脑神经连接减弱以及细胞反应迟钝。一旦阻断这种蛋白,老年小鼠就能恢复年轻时期的大脑功能与敏锐记忆力。这一突破性发现表明,FTL1很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一个“主开关”。相关论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1761

我们通常用生日来计算年龄,认为“今年多大”是一个从出生那天开始累积的数字。但有些人年纪轻轻已频频健忘、体力差、病痛多;而有些人年过花甲,却思维敏捷、精神好、行动利落。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此前曾发现,我们的身体不止有一个年龄,而是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物年龄”。这项指标,或许比生日更能预测我们的健康,

按摩面颈部就能“清洁”大脑?

750

在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常有这样的时刻:一天高强度脑力劳动后,傍晚时分大脑仿佛宕机了,反应变慢,只想放空?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座始终在运转的工厂,连续工作会堆积“垃圾”,也就是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垃圾清不出去,就可能成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罪魁祸首”。科学家早就知道,大

大脑罢工?高考冲刺期5类风险食物少吃

179

身体与大脑如同精密仪器,需要优质“燃料”才能高效运转。高考在即,科学膳食对考生维持良好认知与情绪稳定,改善体能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五类常见食物,过多摄入可能会影响考生的备考状态。快来跟营养师学习如何“避坑”吧。避免大量摄入高糖饮食如含糖饮料、蛋糕、曲奇、甜品等富含精制糖的食物,都可以视作高糖饮

当好老年患者的“眼睛”“耳朵”“拐杖”(退病录·走近医务社工③)

当好老年患者的“眼睛”“耳朵”“拐杖”(退病录·走近医务社工③)

260

  图为医务社工为老年患者梳理检查单。北京同仁医院供图">图为医务社工为老年患者梳理检查单。  北京同仁医院供图   “有第一次来打针的患者吗?”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手术中心一病区,几位穿着红马甲的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穿梭在等待区,不停地询问着。尤其看到老人,她们就凑上前去,问有没

分子工具能精准“开关”大脑回路

1765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两款“黑科技”,其能像开关一样选择性且可逆地断开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这一成果发表于新一期《eLife》杂志,有望改变脑科学研究,并为治疗癫痫、成瘾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开辟新途径。在研究中,该团队从大脑自带的“回收系统”获得灵感,开发出两种分

大脑学习新事物如何“各司其职”

1338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学习新事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新的工作任务、最新流行歌曲的歌词,还是前往商场的新路线,我们的大脑都在不断地适应和吸收这些信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如何在我们大脑中发生的呢?想象一下,你的大脑就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宇宙网络,由数万亿个突触(即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点)组成

重庆大学发布“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

405

中新网重庆3月16日电 记者15日从重庆大学医工融合创新大会上获悉,该校发布的“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描绘了AI技术推动医疗模式变革的未来画面。据介绍,在未来的AI社区医疗仓里,为患者进行的医疗服务将转变为健康服务。AI医生通过数字扫描+AI辅助诊断,借助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可为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