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中国援外医疗队异国跨年:化思念为动力 担起救死扶伤职责

1622

2月10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身在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的赵姗姗算计着4个小时的时差,临近中午时,打开视频通话。镜头中,出现了她的爱人、孩子还有父母,一家人互相拜年,关心询问各自的情况。2023年12月7日,由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三批援基里巴斯中国(山东)医疗队,自济南出发,飞抵基里巴斯塔拉瓦,开启为期

健康新闻

中非医生共度除夕:家的温暖是相通的

136

2月9日是农历除夕,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何阳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不同于往年一家三口的团圆,今年她家中多了一位新成员——埃塞俄比亚小伙梅凯(Mikias)。“年夜饭太好吃了,尤其是饺子,我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饺子。”这是梅凯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何阳邀请他到家里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吃年夜

健康新闻

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国家卫健委印发4项2024年版食养指南

125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4项2024年版食养指南,鼓励居民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这些食养指南分别为《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据介绍

铁路“CT医生”:每天分析3000张照片 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健康新闻

铁路“CT医生”:每天分析3000张照片 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1329

12日上午,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玉溪供电段的检测试验室里,不停地回响着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的声音。检测分析员如同铁路“CT医生”一般,分析对比铁路线路接触网上的一张张黑白图片,每人每天要检查多达3000张照片,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工作期间,玉溪供电段检测分析员刘方强和10余名同事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

健康新闻

过年住酒店,成年人的自由还是烦恼?

1154

中新网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袁秀月)过年回老家你会选择住酒店吗?春节将近,这个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区别于主流的过年方式,过年住酒店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有的是因为和家人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不同,有的是为了省事,有的则是没地方住,只能住在酒店……过年住酒店,是成年人的自由还是烦恼?距离产生美假期想

健康新闻

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可以畅饮吗?专家:勿过量饮用

1590

节日的餐桌上,饮料不可少。超市里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品种很多,那么,对于一些不适合喝甜饮料,但又想吃甜的人群,无糖饮料是不是就可以畅饮了呢?对此,专家表示,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也不能喝太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秘书长 吴佳:有研究说甜味剂会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其实甜味剂是对人的大脑的

新年健康小贴士:植物好蛋白,爱豆更健康
健康新闻

新年健康小贴士:植物好蛋白,爱豆更健康

1070

2月10日,是大年初一,也是世界豆类日,关于豆类的营养价值,你知道多少呢?对此,新华网邀请行业专家为大家带来新年健康小贴士。豆类:蕴含最优质蛋白“豆类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也是咱们中国人吃了千百年的传统食品。”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从豆类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是唯一一

“食”在春节:私厨上门受热捧 订单排至3月
健康新闻

“食”在春节:私厨上门受热捧 订单排至3月

351

丁尧和团队制作的菜品。受访者 供图中新网杭州2月10日电 (王逸飞 章蕾)春节期间,“吃”是一件大事。除了自己下厨、去酒店外,请私厨上门成为人们越来越常见的选择。26岁的杭州余杭小伙丁尧是一名私厨。这些天,他与团队一直在持续运转——穿着厨师服,带着一车的食材和工具,准时出现在每一位顾客家里。私厨上门

健康新闻

冰雪之旅中游客如何预防“雪盲症”?专家这样说

907

中新网上海2月9日电(记者 陈静)如今, 对于很少见到大雪或是从未亲眼见过下雪场景的南方人来说,趁着寒假和春节假期, 来一场冰雪之旅是一种新鲜又潮流的选择。然而,冰天雪地里的活动对于初来乍到的人们来说,隐藏着诸多风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的杨帆主治医师9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跨年熬夜会伤肝,要吃护肝片“护肝”?
健康新闻

跨年熬夜会伤肝,要吃护肝片“护肝”?

1203

中新网2月10日电 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偶尔熬夜不需要吃什么药物来“护肝”。药物的使用需要明确诊断,符合用药指征,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吃护肝药物既没有必要还可能导致副作用。要保护肝脏,我们更多的是要培养自律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熬夜、不吸烟喝酒、均衡饮食、定期锻炼等。(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

健康新闻

春节吃了头孢,还能喝酒吗?医生紧急提醒!

1290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春节是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的高峰期,不过,当前,冬季呼吸道疾病依然频发,不少节假期间感冒、发烧的民众在还能不能喝酒?“头孢就酒,说走就走”,真的这么可怕吗?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消生觅剂科普团队给了权威解释。“头孢就酒”为何会导致“说走就走”?这首先要从酒精(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

健康新闻

提升免疫力 春节假期注重科学摄入营养

1411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董瑞丰、施科宇)春节假期,呼吸道疾病仍然高发,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疾病预防。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提示,应注意科学摄入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合理营养首先要做到食物的多样化。”于康表示,每人每天摄入食物应尽量超过12种,每周争取超过25种。其中,要注意确保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健康新闻

新春走基层丨返乡路上:打开春运健康“小锦囊”

1921

2月8日,记者踏上从北京开往武汉的列车。邻座一位阿姨戴着口罩,一落座便掏出消毒纸巾,擦拭座位扶手。 “阿姨您可真干净!”因为近年来从事医卫报道,记者不禁为阿姨点赞。 “国家都号召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护还得做到位。”阿姨笑答。 阿姨姓江,今年66岁,这几年和老伴在北京带

健康新闻

这个春节 医保新政“送温暖”

647

春节将至,云南大理永平县的集市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赶集的人们兴致勃勃地挑着年货。76岁的罗大爷特意先跑到村卫生室,为刚满月的小孙女办医保。2023年起,这里率先推行医保服务事项下基层,推动城乡居民参保、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等20项医保经办服务“阵线前移”。“以前没这么方便,隔壁老王

健康新闻

新春走基层·春节他们在一线|南极除夕夜:年味从厨房开始弥漫

1052

除夕,地球之南,刚刚开站的中国南极秦岭站,迎来了第一顿年夜饭。年味是从厨房开始弥漫的。扣肉、盐水鸡、椒盐虾、粉丝蒸扇贝、夫妻肺片……餐厅内,一道道家常菜,满满当当摆放在桌。厨师李隆德看着自己团队张罗了一天的成果,颇为自豪。年夜饭,吃的是年的味道、家的味道。秦岭站所处的恩克斯堡岛,是南极气候最为恶劣的

健康新闻

多彩花馍蒸腾幸福年味

50

“民以食为天”,面食是中国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被制作成面塑用以寄托和表达情感。2008年,作为面塑花馍代表的闻喜花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花馍,是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每逢传统佳节,北方地区不少家庭都会依照当地习俗制作花馍。各地不尽相同的风土

健康新闻

2023年我国消费品新增近2000万种

1573

本报北京2月9日电 (记者林丽鹂)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2023年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新增1964.0万种,消费品总量达19173.7万种。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随着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旅游、娱乐业等服务型消费强力带动,居民购

健康新闻

传统大集新风尚

1826

琳琅满目的年货、热气腾腾的小吃、熙熙攘攘的人群……早上8点,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的红旗大集已是人声鼎沸。 占地10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4个多标准足球场,设置摊位3000余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红旗大集,如今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大集之一。 传统大集如何引入消费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

健康新闻

感受浓浓年味 共享幸福生活

102

春来山河秀,龙腾日月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

健康新闻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159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谋划、

春节期间 守护健康做好“六预防”
健康新闻

春节期间 守护健康做好“六预防”

1864

编者按:春节期间,外出探亲访友、旅游、聚餐聚会等活动明显增加,如何避免出现摔伤、冻伤、呼吸道传染病等风险,平安健康过大年?这6条提示请查收。 相关阅读: 春运带娃出行,这份健康提示请收好 平安过春节 “6招”防范儿童意外伤害春节防范呼吸道感染 专家推荐预防“三件套”春节假期驾车出行 这份儿童安全锦囊

健康新闻

低温雨雪逢年节 医学专家提示: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1445

新华社上海2月8日电(记者龚雯袁全)当前正值春节前返乡高峰,做好春节期间呼吸道疾病防控,至关重要。专家建议,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旅行出游时,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以及注意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于兴奋、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如身体出现不适需暂缓行程、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 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