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阳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无论没“阳过”的人,还是已经“阳过”的人,都不能放松警惕,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串门聚会;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应及时接种疫苗和加强针;老人、孩子、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或再次感染。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答“疫”解惑】

◎本报记者 陈 曦

随着各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陆续过去,大部分人已经“阳康”或在“阳康”的路上。不过也有部分人,正常上班、生活,从始至终就没有“阳过”。

不少人分析,没“阳过”的人是身体好,免疫力高,不受病毒侵害。也有人觉得,目前感觉自己还没“阳过”的人有的可能已经感染过了,只是身体没异样而已。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做好防护、接种疫苗或是关键

“抛开尚在研究探索中的基因因素,理论上身体更健康的人群相对于体弱的人群更不易感染病毒。”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但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力较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与患者的身体因素关系相对较小,而与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备、生活习惯是否良好关系更大。”

看看没“阳过”的人群,其日常保护措施大都比较到位,能够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甚至随身携带酒精消毒,尽量避免与公共物品进行接触,减少摘下口罩的次数;日常生活规律,均衡健康饮食,生活路线规律,避免前往人多的场所,不进行非必要的人员接触,不仅注意在工作单位的防范,也注意家庭内部的消毒。

“此外,未感染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已经完成了新冠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降低了感染的概率。”张伯礼说。

不过张伯礼也表示,有些没“阳过”的人群,也可能是感染后无明显症状表现,也可能是没有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1月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波疫情中,体感上没“阳过”可能存在很多情况,其中就包括有的人感染后没有出现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有的人在这波疫情之前就曾感染过,体内有抗体,而自己没注意到。

“无论没‘阳过’的人,还是已经‘阳过’的人,都不能放松警惕。”张伯礼提醒,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串门聚会;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应及时接种疫苗和加强针;老人、孩子、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或再次感染。

“未阳人”的基因是否与众不同

“当前的确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表面抗原与病毒的结合能力有差异,有些能快速识别、快速清除病毒;有些则与病毒结合不佳,使病毒在身体中更易复制传播。”张伯礼介绍。

目前有专家团队在对疫苗有效性的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白细胞表面抗原类型与新冠疫苗抗体应答和突破性感染风险之间存在关联,这表明的确有一些人拥有特定基因型,使他们更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如HLA-DQB1*06等位基因。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覆盖1076名新冠疫苗接种者的研究表明,在新冠原始株和阿尔法变异株流行期间,携带这一基因的人感染机会为未携带者的63%。

相对地,也有一些人拥有更容易感染

且更容易发生重症的基因,如HLA-B*46:01等位基因。

“这些基因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携带者数量均较低,所以绝大多数人既不具有易感基因也不具有抗感基因。”张伯礼说。

“除此之外,白细胞、干扰素、T细胞的相关调控,细胞的ACE2受体发生突变或者受体先天缺乏也可能会影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从而降低感染概率。”张伯礼说,因此部分人群能够保持阴性并不能完全确定为基因因素,仍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和临床资料的支持。

张伯礼表示,虽然“天选之子”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其对未来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或将产生很大的帮助,也给未来的疫情防控策略及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也需要重视对这类“先天不感染者”的深入研究。

  相关链接:

面对新毒株

没“阳过”的人会比“阳康”的人更脆弱吗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大,没“阳过”的人如果面对新毒株会比“阳康”者更脆弱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会产生抗体。感染过新冠病毒后3到6个月内,一般不会二次感染。但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时候,谁的免疫力强,抗体水平下降得慢,谁就会获得更长时间的“保护”。

感染后病情的轻重与病毒的致病力有关。目前,奥密克戎各变异株的致病力相差无几。如果是曾经“阳过”的人再次感染,病情可能会相对第一次感染更轻。没“阳过”的人感染,病情也会与其他人第一次感染时程度类似。

上一篇:以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下一篇:春节期间如何做好儿童健康防护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中医:紧扣“寒湿”治新冠

1702

该如何认识当前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性质、走向?高热期间能否捂着被子发汗?如何缓解周身酸痛、咳嗽、乏力等常见症状?老年人如何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从中医角度进行了回应。中医认为,新冠病毒感染属于寒湿疫,中医药可对症下方。紧扣“寒湿疫”,掌握治疗主动权问:该如何看待当前的新冠病毒感

“阳康”后补充蛋白质 营养科专家如是说

227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有记者提问,新冠患者“阳康”后有专家建议多补充营养,尤其是蛋白质。请问应该补充多少?除了蛋白质之外,在补充营养方面还有什么其它推荐?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蛋

第四版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出台

1882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白剑峰)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日前组织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以下简称

全力救治新冠重症患者

1706

  晚上8点,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急救大厅,急诊科主任施建强像往常一样,忙碌地在监护病床之间穿梭巡诊,“在急诊没有下班的概念,有些医务人员家住得比较远,这两周干脆住在了科室。”  从2022年12月中旬以来,因新冠疫情叠加冬季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等因素,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内科等

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用药要辨证施治,特别是老年高危人群

1710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新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强传染性,使感染者人数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新冠与流感双重风险叠加,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一些高龄老人也面临重症、危重症风险……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我国在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上已形成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强调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那

研究:锻炼越多,得了新冠症状越轻

1897

据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被诊断出患有新冠肺炎之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在患病后得重症的风险较低。这项针对近20万名成年人的研究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有慢性病,在主要人口群体中,体育活动与新冠肺炎结果的改善之间都存在关联。黑人、西班牙裔和亚裔患者比白人患者有更大的不良后果风险,这与先前的研

心血管病患者感染新冠咋办(名医讲堂)

954

  很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非常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后加重病情。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以及介入治疗后的患者等,做好预防是首要的,如果没有禁忌症,应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感染症状

“阳康”后补啥好?中医:以健脾补肺为主

405

感染新冠之后,胃口不佳,甚至还瘦了几斤,于是有些人“阳康”后就开始“报复性”进补。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马书鸽表示,生病后,身体的机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恢复,此时脾胃功能也还很虚弱,如果饮食失节,则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体内遗留郁热。因此,病愈后,饮食同样也要特别注意。马书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日常养生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130

平时要养生、不是老了再养生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没病多检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日常养生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1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