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可贴和创口贴竟然不一样

手不小心被划了个小口子,流血不多贴个创口贴吧……这个时候最好用创可贴。什么?创口贴和创可贴这俩完全是两种东西?除此以外,日常有些人认为的水果不能加热吃、多种药必须拉开间隔服用等等,竟然都是健康伪知识!

快来看看最新一期揭晓的“科学”流言榜,了解下真相吧。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站着办公更健康

真相:都说久坐伤身,那么上班族只要改成站立办公,是不是就能抵消久坐伤害了?其实,并没有。

长时间坐姿办公对健康的潜在风险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新陈代谢速率下降,从而增加肥胖、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尽管站立办公能够改善一些诸如血压、胰岛素敏感性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指标,但这些改善未必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且站立式办公桌和类似的工作姿势,也无法避免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

为了实现最佳的办公健康效果,建议采用交替坐立的工作模式:例如使用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使用者能够在工作中灵活变换姿势,有助于减轻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专家建议,理想的办公模式应包括定期的姿势变化,每隔30至60分钟切换一次坐立姿势,再搭配简单的办公间隙活动,如伸展和短暂步行,可以进一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并降低健康风险。

综上所述,工作时合理结合站立与坐姿办公、增加日常活动量,才是保持健康的有效策略。

流言

创可贴也叫创口贴

真相:创可贴和创口贴仅一字之差,外形看起来更没有区别,因此,不少人都误以为创可贴和创口贴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大家叫法不同罢了。但实际上,这两类产品无论是从成分、功效还是属性,确实有区别。

从成分功效来看,创可贴一般含有药物,而创口贴则不含药物。比如大家熟悉的云南白药创可贴和苯扎氯铵贴,这两种里面都含有药物成分,从而起到止血、消炎等治疗作用。创口贴因为不含药物,更多则是通过物理的方式压迫止血、遮住伤口。

从属性来看,含有药物的创可贴属于药品,在其外包装上会标注“国药准字”;而创口贴则属于医疗器械,在外壳上也能找到带“械”字的批号。

创可贴、创口贴适用于切口整齐、清洁、表浅、创口较小且无需缝合的外伤,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如果有小伤口,可以用创可贴,药物会让伤口愈合得更快;如果只是物理隔离保护皮肤,例如鞋子磨脚时,则可以使用创口贴。含药物的创可贴在外包装或说明书上会标注禁用人群,大家一定要注意。另外,有的人会对创可贴中的药物成分过敏,如果在使用含药物的创可贴时伤口出现不适,建议立即停用。

流言

“黑科技”内衣可自发热

真相:一些线上平台,“自发热内衣”销售呈现火热景象。商家们宣称保暖内衣中运用了“远红外”“石墨烯”等“黑科技”,既美观轻薄又保暖,完美解决了传统保暖内衣的所有弊端,甚至在-40℃穿都不会冷。不过,想凭借一件保暖内衣闯“尔滨”,还是劝你慎重。

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热量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发热纤维。所有的“自发热”,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

目前市面上的“自发热内衣”,大部分是利用纤维吸湿发热的原理。纺织业内一般会采用多种纤维混纺来达到吸湿放热和排湿干爽的平衡,比如将腈纶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将这一类混纺纤维标榜为“自发热”的纺织品,其实是商家的一种营销套路。

远红外纺织品是一种高效的保温材料,发热原理是先吸热,再放热。它吸收的能量有两种:一种是环境中的能量,比如阳光中的可见光、红外线、远红外线等;另一种是人体自身发出的能量。远红外纤维吸收了这些能量之后,会将其转换成远红外线再辐射回人体,从而实现给人体供热。不过,远红外纤维造价较高,所以市场上真正的远红外纺织品并不多。

同样,石墨烯是一种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和优异的热传导性能。石墨烯纤维可以制造具有抗菌、除臭、防紫外线等功能的服装。但石墨烯纺织品造价高、制备工艺要求高,导致其难以量产,所以市场上百元上下的秋衣秋裤中添加的基本不是真正的石墨烯。

专家表示,轻薄与保暖本身就是矛盾的,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许多“黑科技”纺织品达不到商家宣称的效果,广告语有夸大宣传之嫌。同时,保暖内衣的紧身度应该适度,既不勒身也不过于宽松。紧身设计有助于保持体温,而过于宽松则可能导致冷气渗透,影响保暖效果。

流言

水果不宜加热吃

真相:坚持认为水果不宜加热吃的人,大多是觉得水果加热后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其实,大部分水果加热后,营养流失不大,只有少部分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加热后维生素C会遭到破坏,比如猕猴桃、橘子、柚子、橙子、草莓等。而我们常吃的水果,比如苹果、梨、香蕉等,维生素C含量不算特别高,所以加热后也没有很大的损失。

举个例子,把苹果加热一下再食用,更适合老年人和消化不良者。无论煮、蒸,还是烤,苹果的营养素都没有太大的损失。苹果中的钾和膳食纤维不会因为加热而损失,它们是热稳定成分;多酚类物质在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含量甚至还会略有上升;而苹果皮中的果胶会逐渐溶出,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苹果中的糖分不会被加热破坏,甚至有可能因为加热而形成少量低聚糖。

水果加热后,膳食纤维被软化,可减少对肠胃的刺激性,更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以及经期女性、产妇、牙病患者等。冬季,如果担心水果凉,可以把水果切片用热水泡一下,或微波炉略微加热后食用。

流言

食用油燃烧变黑有问题

真相:网络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食用油过度加热后,如果变成了类似沥青的黑色物质,说明掺杂了不安全的物质,属于“问题油”。

其实不然。所有食用油在过度但不完全燃烧后,都会发生一系列裂变聚合反应,形成一层黑色胶状物,这是正常现象,是油脂的共性,并非食品安全问题。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两部分组成。食用油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甘油三酯就开始氧化裂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的挥发性物质,即人们俗称的油烟。一般来说,植物油产生油烟的时间节点即烟点,与食用油的种类、精炼程度有关,精制油的烟点通常在200摄氏度左右。

继续加热到300多摄氏度,就达到了油的燃点,食用油就会燃烧,即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存在大量双键(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之分),在燃烧发生氧化裂解的同时,还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即网友所说的最后呈现的沥青状黑色胶状物。这种物质其实是植物油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形成的单体碳。

如果不断提高温度进一步加热,这些黑色胶状物还可以完全燃烧,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与木头不完全燃烧会形成炭、机动车有时会冒黑烟的道理是一样的。

流言

多药物同服须有间隔

真相:有人觉得,在同时吃好几种药时必须得间隔一段时间,否则一把药同时吃下去,会在肚子里“打架”,轻则影响疗效,重则产生毒素。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不必须间隔时间吃。特别是许多老年人,因为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将药物间隔半小时或一小时服用,这样做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是否需要间隔服用药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来决定。例如,某些药物如左甲状腺素和钙片之间可能需要间隔两小时以上服用,以避免吸收环节的相互影响。

然而,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如果没有明确的相互作用数据,它们可以同时服用,并且通过定期监测药物的有效性指标来确保安全。因此,是否需要间隔服用药物,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专业建议,而不是自行决定。

流言

定期输液能疏通血管

真相:每到冬季,不少老年人都会“未雨绸缪”,希望通过输液给血管做清洁,希望能把血管里的脏东西都冲走,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不过,借助输液能疏通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一些所谓的疏通血管药物,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药物,在急性事件如脑梗塞中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但并不建议长期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更多依赖于长期服用证据明确的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物。

此外,改善症状的药物通常按需使用,并非定期使用。对于老年患者,心肾功能可能已有所下降,频繁输液可能增加心衰、水肿等风险。因此,我们应遵循“能够口服的一定不选择输液”的原则,避免长期定期使用输液类药。

流言

登革热发烧用布洛芬

真相:网上流传登革热患者发烧后应赶紧退烧,家中常见的退烧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都可以用。辟谣!登革热患者退热请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登革热诊疗指南(2024年)》建议患登革热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比如用温水擦浴,并强调高热不退的患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慎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

此外,有心脏基础疾病或是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及使用肝素等影响的患者,应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引起出血。有蚕豆病病史患者,就诊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免不当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诱发溶血。

流言

选保温杯可“吹气听声”

真相:向保温杯内胆吹口气,再将其放在耳边,如有明显的“嗡嗡”声,则说明杯子保温性好。这种方法在网络上被形象地称为“吹气听声”法。然而,这种方法并不靠谱。

所谓的“吹气听声”其实和“贝壳共振”原理相似。当人们将杯子等半开放物体对着耳朵时,杯外气流会进入杯子内部,随后反复折返于杯子内壁与耳道,形成“嗡嗡”声。我们向任何材质的杯子吹口气都会听到“嗡嗡”声,甚至不吹气也能听到声音,因为“嗡嗡”声实际上就是空气流动产生的噪声。

保温杯的真空层工艺技术,是决定保温效果的关键。与常规杯子不同,保温杯中设有真空层,且杯口小,可阻隔热传导和热对流;其内胆外壁上往往会镀一层银或铜,有助于减少热辐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判断工艺的好坏。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保温杯时,购买有合规标识和合格证的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产品的保温试验报告,选购保温杯。

文/本报记者 李洁

上一篇:滑雪玩得嗨 小心电光性眼炎来袭
下一篇:2025年01月07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二!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输液收取座椅费“合规” 医院还应该考虑“合情”

1996

近日,宁夏一名网友在短视频平台晒出一张宁夏儿童医院收费凭证,其中一项收费项目为:静脉输液(座椅一组),费用5元。不少网友质疑这项收费是否合理。对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回应称,医院收取的这项费用符合相关规定。患者之所以质疑相关医院收取该笔费用的合理性,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从传统习惯来看,

输液、拍片、打疫苗……患儿需要吗?儿科医生解读

96

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近期,全国多地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期叠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多,家长带患儿就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患儿哪些症状可以居家观察,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输液一定好得快吗?拍胸片是否有必要?哪些群体需要打流感疫苗?近日,中新网对话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

没事输点营养液能防病?你可能掉进了输液的坑!

77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一到冬天就去输液扩张血管,认为可以防止中风;想调理调理身体就要求医生给输点营养液;不管大病小病都希望输液可以缩短病程……输液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药师为大家介绍关于输液的几大误区,帮助大家科学对待输液。输液就能好得快?错!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使得“一心求快”的人们在

有病别急挂点滴 过度输液给肝脏添负担

74

近年来,过度输液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尤其医院儿科门诊成了输液的“重灾区”。有病就打吊瓶输液,似乎已经渗透到一些人的骨子里,就想着马上治好病,忽略了输液带来的副作用。今天我们介绍有关输液的几大误区,帮助大家科学对待输液。输液就能好得快?错!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使得一心求快的人们在疾病上

有点小病就挂点滴?过度输液可加重肝脏负担

906

▌北京友谊医院西药剂科主管药师 王维娜近年来,过度输液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尤其医院儿科门诊成了输液的“重灾区”。有病就打吊瓶输液,似乎已经渗透到一些人的骨子里,就想着马上治好病,忽略了输液带来的副作用。今天我们介绍有关输液的几大误区,帮助大家科学对待输液。输液就能好得快?错!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以及随之

耳朵总是嗡嗡响应该做什么检查

2039

当我们的身体有一些疾病症状的时候,都会有明显的表现的,不知道你们对耳朵上出现的疾病有没有了解,如果是听不到声音,并且耳朵嗡嗡嗡的响,可能就是出现了一些外耳道损伤或者中耳炎等等的严重耳部疾病,应该及时的进行整治,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耳朵总是嗡嗡响应该做什么检查?具体的解答如下;1、外耳道损伤耳

输液管疑似有虫 涉事厂家河南曙光健士曾因违法生产医疗器械3次被罚

输液管疑似有虫 涉事厂家河南曙光健士曾因违法生产医疗器械3次被罚

1714

12月16日晚,一段四川乐山患者家长发现输液袋中疑似有虫的视频在网上扩散。17日,红星新闻获悉,事发乐山市人民医院,目前双方已经共同封存涉事输液袋。输液管里的虫状物体。 本文图片 红星新闻17日下午14时许,乐山市人民医院向红星新闻记者发来有关情况通报称,事发后,该院相关部门立即在家属的见证下共同封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输液器疑似有虫通报 已开展调查

1765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12月17日在其官网回应儿科输液器异物事件,通报全文如下:近日,舆论和媒体十分关注我院儿科输液器内发现异物的事件。事件发生后,医院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了跨部门调查组开展调查核实。现将初步调查情况通报如下:2019年12月16日0时左右,我院儿科一患儿在输液进行5分钟后,家属发现输液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