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不小!百年川菜开启“因食而旅”新图景

一勺红油搅动千亿产业,一味川香连接古今中外。小吃大产业,折射出“因食而旅”的消费新图景。

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八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乐山举办。来自全球11个国家及全国22个省区市的126个特色展位,川味小吃、非遗美食、中华名吃等近600种美味齐聚,打开观察美食驱动文旅升级的一扇窗口。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百年川菜的背后,是在坚守中传承文化根脉,在发展中融合时代之美。

守正,是川菜传承百年的根脉——

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现场,锅铲翻飞,香气四溢。

乐山厨师李元智正现场制作传统小吃钵钵鸡,他深知这道麻辣风味的灵魂所在:“雅安花椒麻味纯正,成都牧马山的二荆条辣椒香气足,搭配炼出的红油一闻就酥香扑鼻。”

这份对“滋味”的追求,与东晋《华阳国志》中的记载一脉相承:蜀中饮食“尚滋味”“好辛香”。历经漫长演进,这般“滋味”完善为24种川菜味型,成就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独特魅力。

一百多公里外的成都市档案馆里,近万件“近现代川菜档案”详细记录了从1909年到1987年近代川菜菜系形成,不断发展的历程。

美食文旅的根基,正深植于这般可触可感的历史文脉之中。

“今年6月9日,‘近现代川菜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从此川菜的传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迹可循、代代相传。”成都市档案馆利用编研处处长贾燕妮说。

一份1941年民国政府的公告及批示档案中,清晰记录着川菜名馆“荣乐园”的正式创立,银行放款报告书、川菜大师蓝光鉴的菜谱手稿,都承载着百年老字号发展的鲜活记忆。如今在成都文殊院旁,古色古香的“荣乐园”门头依旧矗立,诉说着百年滋味的坚守。

创新,是川菜飘香万里的翅膀——

川味“食”力与科技“实”力深度融合,新意迭出。

传承九百余年的东坡肉,在24年厨龄的选手杨建手中化身成“橙香方肉”。小火慢炖间,橙香、肉香与酒香四溢,入口后咸甜鲜香层层绽放,赢得评委连连称赞。

成都秋金川味小炒的后厨里,炒菜机器人让人工成本直降60%,出餐效率提升3倍;麻辣红包餐饮酱料工厂化身“川味搬运工”,构建起5万种味道的配方大数据库,用预制酱包让川味飘向全球餐桌。

从街头小摊走向连锁经营,从市井生活迈向全球舞台,川味小吃已成为品味四川的生动名片。最新数据彰显川味底气,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川菜(含火锅)门店已超32万家,城市覆盖率达92.2%,在海外中餐厅中川菜餐厅占比近三分之一。

政策不断加码,驱动产业持续创新。

今年以来,《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四川省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接连发布,标志着川菜步入标准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本次大会举办的产业论坛上,思想火花热力十足。从“智能火锅”到“健康轻食”,从“新消费下的品牌守恒”到“麻辣风味的年轻表达”,跨国界、跨领域的交流碰撞,为“美食+文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与支撑,为川菜产业破界生长注入澎湃动能。

融合,文旅升级的流量密码——

“因美食赴一座城”已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据乐山市商务局统计,2024年乐山餐饮收入超11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

到成都撮一顿火锅,去自贡尝一尝冷吃兔,赴绵阳来一碗米粉,不同城市的缤纷诱惑在味蕾上跳跃。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尹奇志介绍,近年来,来四川品特色美食,已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难忘之旅。

川菜的火热,是“味蕾引领旅行”这一消费浪潮的缩影。潮流已至,中华美食如何踏浪而行?答案在于超越“吃”,构建更深度的、令人痴迷的文化连接。

一份份烟火小店榜单顺势发布,为游客提供打卡新地图;千万元餐饮消费券频频发放,助力假日经济;“跟着赛事品美食”“跟着美食去旅行”活动接连推出……各地文旅消费串珠成链,让每一道风味都不只是舌尖的享受,更是一场与地方文化的真切对话。

中华美食的魅力,可越山海,让海外来客也为之折服。今年7月,希腊博主杰拉西莫斯到访成都,一道宫保鸡丁让他赞不绝口,他说:“希腊人爱用橄榄油提香,四川人用辣椒和糖调出层次,原来‘好吃’的逻辑全球共通!”

一勺红油,传承百年匠心;一味川香,涌动产业活力。百年川菜的绵长滋味,解码出美食驱动文旅的共性逻辑——当传统滋味与现代创新交融,传统滋味化身文化向导,市井烟火成为旅行目的地,美食的故事,便写下充满产业活力与文化魅力的新篇。(记者边思琪、唐文豪、赵怡宁)

上一篇: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温馨!乡厨上门烹出幸福滋味

205

前不久,浙江绍兴市嵊州市下王镇石溪村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场“有礼寿宴”。石溪村党总支书记任团结带着村干部一起张罗,通过“乡风掌勺人”小程序预约乡厨,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过了场热闹的集体生日。崇仁炖鸭、嵊州小炒、糟肉双拼……村里备好食材,擅长浙菜的高级厨师宓永波早上6点多就赶来村里,忙着炖肉、煮虾、蒸馒

科技,让养老有了新滋味

724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4.26亿。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减甚至失能。 “人老了之后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一不小心摔倒,心里别提多害怕了!” “等我老了,可不能只憋在屋里,最好

中医药近视防控迈入新阶段

863

本报北京电(记者熊建)日前,第六届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百望山会议发布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一体化综合防控指南》和《儿童青少年眼健康行为管理指南》,标志着中医药近视防控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表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越来

专家:单抗药物让AD治疗进入新阶段

专家:单抗药物让AD治疗进入新阶段

36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逐渐衰退,是全球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挑战和社会医学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幅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专家团队与接受单抗治疗的患者交流。(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阿尔茨海默病主要会导致认知障碍。在疾病发生早期,患者出现‘蛛丝马迹’

老字号做出新滋味

1820

仲夏,浙江嘉兴,五芳斋产业园早早迎来一年中的订单高峰。厂房中,裹粽师傅双手上下翻飞,一个个精巧的鲜肉粽就这样成为端午佳节很多消费者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滋味。“五芳斋有36道古法制作工序,裹粽是唯一坚持手工完成的。”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炜说,秉承匠心,是对顾客的负责,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以枣粽

疫情防控新阶段也有新要求

198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意在基于当前各

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

767

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面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

963

新华社重庆1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国中1日至3日在四川、重庆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