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养老有了新滋味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4.26亿。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减甚至失能。

“人老了之后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一不小心摔倒,心里别提多害怕了!”

“等我老了,可不能只憋在屋里,最好能多去一些地方生活、旅行。”

“还得有专门的‘助手’监测身体指标,提供专业的饮食、用药建议。”

…………

你是否想象过自己的老年生活,届时会享受到哪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些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

新型养老,新在有“智慧”

扶着外骨骼机器人扶手稳稳当当迈下台阶,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出门”已不再是一道难题;一旦检测到独居老人在家中摔倒或失去意识,居家陪伴型机器人就会迅速拨打急救电话,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与安全;理疗机器人找起穴位来,既精准又快速,让老人在家也能享受按摩服务……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众多养老机器人以优质的服务能力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传统养老方式暴露出来的短板,如照护资源短缺等问题,在科技赋能下,有了新的突破点。

在深圳养老护理院,银发老人能与机器人打乒乓球、练太极,甚至携手跳广场舞。此外,还有叠衣服、拖地机器人,老人们欣喜地表示“省了很多力气”,技术辅助养老的价值效果初现。

上海虹桥一社区食堂,就以智能科技助力破解社区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只见社区食堂里,机械臂将净菜投入智能系统,煎烤蒸煮全部自动完成。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系统已掌握2000多道菜谱,涵盖八大菜系,能够精准控制油盐配比,为老年人提供美味的健康餐食。

有了机器人,养老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

“应该意识到,随着老年人年龄越来越大、自理能力越来越低,对养老机器人的依赖性也随之降低,有些养老机器人可能用起来并不便利。”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养老机器人是未来养老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令其更好地为高龄与失能老人服务,是接下来的发力点。

有专家进一步建议,养老机器人只是未来智慧化养老的“冰山一角”,需要在不同场景下结合实际问题考量。

“当前,智慧养老不断向智能化、个性化、综合化、社区化发展。”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健元认为,智慧养老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服务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养老成本,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比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积极推动数字健康技术与远程医疗行业的发展,通过利用智能设备、建立医疗档案、定制精准医疗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就诊看病效率,减轻其医疗负担。”黄健元说。

今年年初,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该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旨在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养老模式多元化,更多需求待满足

“这个床位可好了!”家住山东聊城、今年65岁的王女士夸赞道。

聊城市民政局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需求,将智慧护理床位“搬”到老人家中:防褥疮床垫、卫生间扶手、步行辅助器等适老化设备一应俱全;床边的红色SOS呼救器可以直接呼叫当地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手上佩戴的智能监测手表电话拨出后,若无家人接听,20秒即可自动转接政府平台……

当前,在我国老年人以居家养老方式为主的环境下,室内外、社区相关配套设计的适老化程度尤为重要。但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老年人认为室内居住空间仍有诸多不便,如地面过于光滑,厕所、浴室等位置不利于老年人活动,室内没有便于呼救的装置等。不少受访者表示,室内设计除了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保障安全性,也应该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比如室内建筑材料与装潢设计是否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室内智能化设备是否简单实用等。

“数字时代,技术越来越新,但我们的大脑越来越‘老’,难免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认为,一方面需要给予政策引导,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技术,因为好技术是没有使用门槛的。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适老家具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生理心理特点,从适老家具的外观材料、智能化、功能配置维度方面提出细化设计要求,旨在提升家具产品与老年人需求的适配度。

外观材料方面,《指南》明确适老家具应考量潜在风险,如产品颜色应有助于老年人清晰识别边缘,以减少磕碰;产品的高度、角度也应设计为可调节式,并做到防滑、易拆卸、易清洗。

产品功能方面,《指南》要求按老年人实际需求进行具体配置,如安装扶手、辅助照明、助起身与翻身装置等,并契合老年人身体尺寸。

智能化设计方面,《指南》强调应遵循简单易懂原则,操作要明确直接,可依据老年人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整,同时具备健康远程监测功能,并能将相关数据提供给家人等。

这些细致入微的标准,正是为了响应不同代际老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从安全防护到智能监测,每一项设计都在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照料”向“品质生活”转型,也对养老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采访中,不少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工作的难点在于应对老人们类型各异的诉求。

“比如,40后这部分群体,养老消费以刚需为主,对养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的生活照料方面。”泰康之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50后、60后养老观念相对开放,对于养老品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更加旺盛。比如在旅居养老、价值再创造、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积极性。”

“老年人的固有观念并不容易改变。在服务过程中,我发现有的老年人存在饮食习惯与科学营养需求相冲突的情况。”泰康之家·申园营养服务师徐朦宇告诉记者,“比如一些老年人习惯每餐喝粥,蛋白质和蔬菜摄入较少;或者因味觉退化,偏好吃重口味食物的情况。”

同样,对于认知情况退化的老年人来说,其精神与情绪也会出现波动起伏,“老人有时会出现攻击性情绪,甚至打骂看护人员。这对刚开始照顾认知症老人的工作人员来说并不容易。”泰康之家·燕园记忆照护区护理主管李庆港对此深有体会,“只有不断进行实操训练、积累经验,保持一以贯之的恒心和耐心,才能保证服务质量。”

创造+享受,积极塑造晚年生活

如何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便利,更有“滋味”?

“如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沉浸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帮助老年人适应不同的医疗环境,比如在增强现实眼镜中加入实时导航、健康提醒、药物管理等功能。”黄健元说。

“在智慧养老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政策引导与法规完善,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为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黄健元补充道。

“可以树立一个‘创享’老年的新理念。”党俊武解释,“其实,就是希望老年人能在创造中享受、在享受中创造,积极地塑造自己的晚年生活。”

党俊武认为,未来,养老的理想状态在于三点:一是有保障体面的物质生活,二是有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他进一步建议:在政策层面,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贫困、疾病、失能这三大风险,要有相对应的解决制度与举措,建立养老、医疗与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在保障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塑造其精神状态,提供更丰富的文娱活动,让老年人体验到更有意义的生活。

社区居家的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的一个发展趋势,成本相对较低。黄石松表示,可以尝试对养老机构进行“居家化”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升级,或在社区支持下创新居家养老模式、重构服务体系等。

还有不少老年人选择以“康养”方式度过晚年生活。在党俊武看来,老年人出门去旅游并非就是康养,老年人康养仍需要注意“服务为王”。

“目前国内针对老年人的康养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需要弥补,更重要的是配套的核心服务能跟上,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兴趣爱好、文化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党俊武指出。(本报记者 李春剑)

上一篇:人类器官体外重构获重要突破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警惕养老服务消费陷阱

警惕养老服务消费陷阱

1908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银发经济迎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养老服务消费中一些“坑老”“骗老”行为和不良营销手段时有出现。为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切实减少养老服务消费侵权事件,全国老龄办、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特别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防范养老服

养老服务重在“适老”

1038

日前,“悠享龙江·银旅号”舒适型银发主题专列从黑龙江始发,这一专列通过对车体进行适老化改造,不仅推出文娱车厢,还设置了智慧健康屋,配备了脊柱专家理疗床、智能生物能量仪、AI健康筛查仪等专业康养设备,提升了银发游客出行体验。养老服务重在“适老”。从温馨舒适的银发专列,到设施完备的养老社区,再到贴心周到

秋日户外骑行指南:乘风而行,安全为伴

秋日户外骑行指南:乘风而行,安全为伴

97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没有了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尚未抵达,清凉秋季,正是户外骑行的好时节。然而,秋季骑行面临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路面情况复杂等情况,也暗藏挑战。本期《人民优选来了》带来一份秋季户外骑行安全指南,助你享受骑行乐趣,让每一次出发都安心畅快。审核专家: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李昕、中国

中国团队领衔制定鼻咽癌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

966

中新网广州9月2日电 (记者 蔡敏婕)北京时间9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以及该中心教授孙颖、唐玲珑牵头,联合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50位专家,共同制定的《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下称:《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分为原发灶与颈部两篇,同时发表于

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

268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李昌禹)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民政部、自然资源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要重点围绕不断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优化养老服务

夏日玩水不“翻车”:泳池与海边护肤指南

夏日玩水不“翻车”:泳池与海边护肤指南

1256

夏日炎炎,无论是泳池里的清凉畅游,还是海边的逐浪嬉戏,都是驱散暑气的不错选择。但玩水的快乐背后,却藏着不少伤害皮肤的“陷阱”——泳池的消毒剂、海边的强紫外线、海水中的高盐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皮肤干燥、泛红、晒黑、长斑甚至晒伤。本期《人民优选来了》教你掌握科学的护肤方法,让你在享受玩水乐趣的同时,保

宁夏:2035年实现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1640

记者17日从宁夏民政厅获悉,宁夏日前印发《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实现适合宁夏区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的目标。《意见》旨在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构建适合宁夏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

青少年“电子依赖心理”破解指南

青少年“电子依赖心理”破解指南

185

时下,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或社交娱乐的“标配”。尤其是暑假期间,不少青少年对网络似乎形成了依赖。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加以重视,这种行为可能演变成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一系列身心疾病。该如何正视这一现状并有效应对?听听专家的专业解读。本期指导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黄静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