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会选择吃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通常来说对于一些慢性病或者是需要调理的疾病中药的治疗效果往往更好,其中中药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中药的用药以及药量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体抵抗力是比较脆弱的,很容易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出现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疾病可以采用中药治疗,但是要注意中药的用量,针对小儿的中药用量要减半,这需要大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开药方才比较安全,而且要注意每种药材的用量与搭配。
小儿中药用量
「中药用量」
小儿中药用量,与成人有别,在临床处方用量时,不能简单地把成人的用量用于小儿,必须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方面,采用合理的用量。由于小儿用药一般均中病即止,用药时间较短,加上给服时药物多有浪费,所以小儿中药用量按年龄较成人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一类药性平和的中药,更是如此。但对辛热、苦寒、攻代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在使用时对其用量必须严格按比例用量。为方便临床上计算方便,可按成人中药一般用量为准,进行折算:如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婴儿为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成人一般用量,但决非最大用量,更不是医生的个人经验用量,如黄芪、太子参、白术等为9克,麻黄、细辛等为3克等。以黄芪为例,成人用9克,新生儿在处方中用1.5克,婴儿用3~4.5克,幼儿及幼童用6~9克,学龄期儿童用9克。
小儿中药用量
在具体计算用量时,还须注意几点:
1.疾病轻重不同,用量应有所变化 以上比例用量用于门诊和病情不十分危重的病例。若重急病儿,中药用量可随病情需要,增大用量,如治暑温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抽搐,对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生石膏、板蓝根、紫草、连翘等,均需用大剂量才能奏效,此时可能超过成人剂量,但对挽救生命会起到重要作用。
2.处方中药味多少不同,用量也有一定变化药味特别少的处方,只要不是攻伐和有毒性中药,用量可稍为增大。如补虚用的处方,仅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每味用量可增加1/4~l/3;再如早产的新生儿,机体功能较低,常用单味别直参3~4.5克煎服,其用量已超出比例用量2~4倍。若药味较多的处方,主药不减,辅助药可适当减小。
3.严格控制药性猛烈中药用量 有两类中药要严格控制用量。一类是药性偏热、偏寒,或有引起吐泻作用的药物,除了要慎用外,一旦进入处方,原则上按上列比例用量,但要加强观察,中病即止。另一类是剧药和有毒的中药,这类药物有专门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小儿应避免使用,特殊病例需应用时,也应从最小量开始,视病情变化再考虑适当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即应停止。
小儿中药用量
4.草药用量可以偏大 草药用量,在1岁以内婴儿应谨慎,一般用成人常用量的1/3~工/2,如蒲公英、鸭跖草成人用30克,婴儿用9~15克;1~3岁幼儿,一般用成人的1/2~2/3量;3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常用量。
5其他中药剂型可按比例用量 丸剂、片剂、散剂,也可按上述比例用量,但要注意药性是否猛烈,还应视具体药物对小儿的作用和影响而定。如果中成药有具体的用法说明,那末可按说明给药。
所以说对于小孩子而言想要治疗疾病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的并且中药治疗就是很好的一个选择但是要注意很多方面,其中用药以及药量的控制是小孩子服用中药最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尤其是有些中药其实并不适合年纪比较小的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