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这样实现用雪自由

80%—90%

雪上项目对气候和场地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本届冬奥会80%—90%的比赛场地用雪都采用人造雪,通过我们的“自力更生”实现了冬奥会的用雪自由。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冬奥会的七大项目中,滑雪项目将产生55枚金牌,占北京冬奥会总金牌数的一半。运动员们从白雪皑皑的雪道滑下,或蜿蜒穿行,或起跳旋转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样的场景让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

雪上项目对气候和场地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本届冬奥会80%—90%的比赛场地用雪都采用人造雪,通过我们的“自力更生”实现了冬奥会的用雪自由。

冬奥比赛用雪不“靠天吃饭”

“其实,目前全世界大多数滑雪场,都采用天然雪和人造雪相结合的方式。”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海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据了解,在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地举行的冬奥会都大量采用了人造雪。特别是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人造雪用量占到了总使用雪量的90%。

为什么冬奥比赛会用到如此之多的人造雪呢?

张海洋指出,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新降雪、融化后重新凝结的雪、长期堆积的雪等物理特性各不相同,而这会影响其性状。国际滑雪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雪联)对不同项目的竞赛雪道都设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雪的性状稳定对雪道而言十分重要。

相比物理特性更为多变的天然雪,人工造雪可控性更高。人造雪经过挤压、平整、注水后,更容易被制成可供比赛的雪道。

张海洋举例说,比如崇礼万龙滑雪场的U型槽场地,根据冬奥会比赛要求,其雪槽的长度要达到150至170米,宽度要达到19至22米,深度则要到6.7米、坡度要达到17至18度。要想塑造出这样一个场地,不仅需要大量的雪,而且为了精准的坡度,还要控制好雪的湿度。“场地工作人员会检测雪的含水量,只有将含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才可保证在一定的温度下,U型槽场地能一直保持这个形状、不产生形变。”张海洋说。

此外,冬奥会在短时间内的耗雪量较大,光靠老天爷“赏饭吃”显然不靠谱。

在1980年举行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人造雪第一次出现在了冬奥会场地,就是因为这年冬季,普莱西德湖雪量少的缘故。

国际雪联文件《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场地设计要求》指出,滑雪障碍追逐赛道需保证约71500立方米的雪量,当这一数字加上融化系数后,将达到107200立方米。即使是面积较小的大跳台赛道,也需维持至少11000立方米雪量。

张海洋说,这么大的用雪量,单靠运输,成本实在太高。若靠自然下雪,需要连续不间断地下几十天的大雪。而且滑雪场地每天都需要塑型维护,也需要大量的储备雪,因此一定要人造雪来帮忙。

人造雪用料有两大要求

“造这么多的人造雪需要大量时间,因此本届冬奥会为了保障赛事用雪,很多冬奥滑雪场从2021年11月底就开始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时间持续到2022年1月。”张海洋说,人工造雪的重要工具就是造雪机,它可以模仿天然降雪的过程,将水变成雪,但和天然成雪过程有所区别。

张海洋介绍,天然状态下,天上的水汽变成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即0摄氏度以下的冷云),二是必须有凝结核。当冷云中的小水滴遇到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此时便会形成冰晶;冰晶逐渐增大,当其重量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克服空气的浮力,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变成雪花。

人工造雪则是通过造雪机把5摄氏度以下的水雾打散成小粒子,再将这些粒子迅速冷凝结晶,然后再由风筒把雪花喷射出去,以扩大造雪面积。

“水是人工造雪必不可少的原料。”张海洋说,原则上来说,井水、河水、纯净水、再生水、雨水、融雪水都可以作为人造雪用水,但这些水在变为造雪原料前,必须调整好“体温”,即要把温度控制在0至5摄氏度之间,水温太高无法造雪、水温太低不易造雪。同时,水也不能太脏,虽然造雪机有过滤装置,但如果水太脏,不仅会堵塞滤网,还可能会堵塞喷嘴。

本届冬奥会的每个滑雪场,都设有固定式造雪机和移动式造雪机。固定造雪机只需一条抽水管,就可以进行大规模造雪。“但对于塑型要求比较高、需要补雪的比赛场地,就要‘派出’移动式造雪机了。”张海洋表示。

不同比赛用雪都有“私人定制”

“各个雪上项目对雪质的要求有所不同,哪怕是同一块场地的不同地段,对雪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张海洋举例说,比如高山滑雪比赛项目,由于其是竞速类项目,它的赛道需要进行单独压制,铺设在赛道上的雪密度非常大,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冰状雪”的密度是天然雪的5到13倍,其表面有一层薄的硬冰壳,是雪又似冰。

“这类雪含水量较高、密度大,其表层相当于结了一层冰,这样可减少赛道和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运动员比赛的舒适度,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张海洋说,而到了减速区和结束区,为了保护运动员不受伤,就需要减速。因此这一区域的雪就需要减少含水量,以保持雪的蓬松状态,从而增加赛道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力。

从离地超百米的高台滑下,俯冲、加速,自跳台末端跃向空中,呈“V”字形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在本届冬奥会的赛场上,极具观赏性的跳台滑雪项目在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精彩上演。“比赛好看,但给供跳台滑雪比赛用的坡道造雪,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张海洋说,铺设在坡道上的人造雪,从下到上依次是基层、中层、表层,每层雪的密度都不一样。基层的雪质湿度要大,这样可以让雪层与坡道牢固地“冻”在一起。考虑到运动员要在高空做一些动作,落地时雪道不能太硬,因此表层雪的湿度要低,这样平压后仍可以保证一定的疏松度,最大程度确保运动员的滑行安全。

在本届冬奥会,当一天比赛结束后,夜间工作人员都要对滑雪道进行维护。“因为每场比赛后,雪道的硬度就会降低,同时雪道表面会变得沟沟坎坎,这些都会影响第二天的比赛。”张海洋介绍,对雪道的维护一方面要补充雪,另一方面是用压雪车压雪,以达到比赛雪道的硬度标准。

中国人造雪里的科技范儿

1950年3月,美国人韦恩·皮尔斯就利用一个油漆喷雾压缩机、喷嘴和一些用来给花木浇水的软管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造雪机。

其后,人造雪技术不断发展,这让冬奥会大规模使用人造雪成为可能。然而,由于我国在人造雪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赛道雪务技术几乎空白,同时国外在这方面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使得中国无法拿到赛道用雪的参数标准。在2016年以前,中国甚至造不出一条合格的“冰状雪”赛道。

为了给全世界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赛事体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集中攻坚行动。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秦大河的带领下,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正式组建,誓要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冰状雪”。

经过大量观测和试验,该团队获得了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制造“冰状雪”的属地参数,从机理上搞清了优质雪道的雪质要求,成功制造出适应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的合格“冰状雪”。

最终,不同气候条件的“冰状雪”赛道制作技术被攻克,中国人靠自己打造出了“冰状雪”赛道。此外,中国从造雪到除雪的技术全部达到国际赛事标准,实现了用雪自由;冰雪硬度测量仪和冰雪粒径测量仪等“冰状雪”赛道专业监测设备也实现了国产化,大幅压缩了办赛成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压雪车是比赛雪道建设与维护必备的大型装备,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首台大型压雪车——SG400压雪车下线,我国在大功率高端压雪车产品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为了应对极寒天气,SG400压雪车设计的工作环境为零下40摄氏度,设计中使用了大量耐低温材料,改良后的雪犁,其齿形更容易打碎板结雪层,符合我国雪场的实际使用需要。

同时,在满足主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研发人员对该压雪车的车架及核心部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车架重量仅相当于一般工程车辆车架重量的1/3到1/5,使其特别适合在雪道极端松软的工作条件下运行。配合绞盘系统,该压雪车可攀爬坡度为45度的高山雪场。

此外,该压雪车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让全车多个控制器有条不紊地处理来自传感器、动作控制手柄、电子踏板的反馈信号,使其拥有了灵敏的“神经系统”。(陈 曦)

上一篇:冰天雪地绽放炙热青春力量
下一篇:看比赛保持“平常心” 情绪波动较大易给健康带来影响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扛起滑雪板出诊,冬奥会有这样一群“大白”

1950

2月4日一早,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教秘蔺晨起床后第一时间打开了窗户,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进入冬奥闭环后,这是她为数不多可以摘下N95口罩的时间。用她的话说,此时此刻的呼吸显得格外贪婪。与以往不同,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是一次兼顾疫情防控的全闭环式保障,每个诊疗过程环环相扣。医疗保障团队的每一位医护人

首都疫情防控趋稳向好,共助冬奥会顺利举办

1179

北京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创制了科学完善的闭环管理,同时在社会面疫情防控得力,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为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条件。广大市民为健儿加油鼓劲,并通过助力首都疫情防控的不懈努力,让前期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发扬光大,为冰雪健儿安心比赛创造更积极良好的环境。北京是安全的,北京已经准备

构筑冬奥会疫情防控“数字防线”

1854

北京冬奥会大幕即将开启。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期如约举办冬奥会,30多位国际政要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充分说明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举措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满信心。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精准识别

如何降低滑雪风险?冬奥会滑雪医生给出三点建议

1847

近日,法国一位著名演员因滑雪事故不幸离世,年仅37岁。滑雪安全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医疗保障团队滑雪医生车璐表示,滑雪是一项风险系数较高的运动,滑雪者可以从遵循雪场安全准则、做好个人防护、有效应对伤情这三点出发避免出现较大风险。

负压救护车筑牢冬奥会疫情防控屏障

1669

近日,由内蒙古红十字总会订购的首批8台负压救护车从一机集团专用汽车公司缓缓驶出,驰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为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是冬奥会的应急保障基地,担负着环京“护城河”、首府“桥头堡”的重要使命。为此,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总会向一机集团专用汽车公司批量采购17台负压救护车驰援乌兰

冬奥会临近,疫情防控有哪些注意事项?

701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近日发布消息称,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决定将原计划面向境内符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观众售票的方式调整为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冬奥会临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及涉奥人员即将抵京。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挑战,冬奥闭环管理运转情况如何?冬奥疫情防控闭环内外有哪些注意事项?北京冬奥组委新

精准精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冬奥会顺利举办和人员健康安全

819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0日到国家速滑馆、主媒体中心、国家体育场调研,考察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各项防控措施进行再排查再加固再落实。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会筹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

冬奥会食品确保满足运动员的“特殊要求”

1134

北京冬奥会即将喜迎八方来客,远道而来的运动员们很快会体验到东道主的热情好客。中国人将“民以食为天”奉为至理,各方将共同努力,确保让运动员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三级餐饮保障体系提供安心饮食为确保运动员的食品安全,北京冬奥组委建立了三级餐饮保障体系,从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烹饪制作、餐饮服务到垃圾

健康新闻

小心,应季水果变质危害多

157

春节前后,作为应季水果,香甜可口、水分充足的甘蔗大受欢迎。在南方一些地方,甘蔗甚至都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必备年货。在除夕之前,家家户户一般都会买两根甘蔗,用红纸或者红绳系上,寓意生活节节高。过完除夕,就可以吃了。不过,吃甘蔗也是有讲究的。前两天,有报道称,浙江有人就因吃了红芯的甘蔗住院了。那么,吃甘蔗有

健康新闻

驼背容易长颈纹?日媒总结导致颈纹出现的5个不良习惯

1821

【环球网报道】颈部是最容易暴露年龄的身体部位。一起来看看日媒总结的加速颈部老化的不良习惯吧。颈部老化的3个特征1.颈纹不管妆容多么靓丽,一旦脖子上出现颈纹,就会让人感觉上了年纪。最初可能是浅浅的细纹,如果不加预防之后纹路会变深,甚至出现好几条。2.颈部皮肤松弛随着年龄上涨,颈部皮肤也会变得松弛。因为

健康新闻

权威专家:治愈、康复治疗好的新冠肺炎患者沒有传染性

338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 鲍聪颖)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4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新冠肺炎与其他病毒肺炎不同之处在于传染性较强,但只要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95%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治愈、康复

日常养生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235

大蜈蚣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陆生节肢动物,又称新天龙八部3、百脚、吴公等,人体由很多体节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与蛇、蝎、护墙板厂家、蟾蜍合称“五毒”,当药具备息风镇痉、通脉止疼、攻毒消结的作用,下边大家就来了解一下蜈蚣的功效与作用。蜈蚣的功效与作用1.治跌打损伤蜈蚣泡酒能冶疗跌打损伤,针对跌打损伤

健康新闻

隔离产房里的“生命接力”

1218

  4月9日凌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的隔离产房里,一场“生命接力”正在紧张进行。2时30分,随着一声啼哭,一名早产的女宝宝顺利降生。“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医护人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4月8日晚上11时左右,一名孕妇在家人陪伴下急匆匆赶到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孕妇的丈夫满脸焦急,“胎儿只有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