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光明时评】街边菜市场里,老年人不再依赖塑料袋,而是拿着自备的环保布袋仔细挑选蔬菜水果;咖啡馆里,中年人自带杯子,享受每杯咖啡便宜两元的实惠;年轻人在点外卖时,主动选择不要一次性餐具……这些日常生活场景,正是绿色消费在我国悄然成长的痕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
【光明时评】街边菜市场里,老年人不再依赖塑料袋,而是拿着自备的环保布袋仔细挑选蔬菜水果;咖啡馆里,中年人自带杯子,享受每杯咖啡便宜两元的实惠;年轻人在点外卖时,主动选择不要一次性餐具……这些日常生活场景,正是绿色消费在我国悄然成长的痕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
4月30日,黑龙江省“五五家居焕新节·棉纺消费季”促消费活动在佳木斯市启动。此次促消费活动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活动通过以旧换新、信用卡分期优惠、打折让利、满减促销、团购配送等多种优惠让利活动,提升消费市场热度和品质,让市场“活”起来,消费“
近期,全国首例未经授权私自印制“绿色食品”标志的牟利案被上海公安侦破。原本每斤30元的草莓,经过不法商贩贴附“绿色食品”证明商标后,竟摇身一变成了每斤50元的“优质”草莓,此类名不副实的“漂绿”农产品,危害不小。出于对健康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近年来,人们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呈上升趋势,绿色食品生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家长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推动“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多位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专家建议,“儿童食品”应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儿童药品一样建立科学的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孙红丽)随着以电商平台、新零售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民间传统手工小吃、农家自产红薯粉、博主秘制私房菜等各类自制食品在朋友圈、QQ群、微博、短视频平台上推广出售的案例已屡见不鲜。“纯绿色”“无添加”“全手工”“独家秘制”等字眼赚足了“吃货”们的眼球,也带来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