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追思会 拳拳念母心

幕布拉开,罗大佑的歌曲《闪亮的日子》开始流淌。一场持续两个小时的追思会开始了。

大屏幕上的老人,正跟着她最喜欢的歌声轻拍手掌,皱纹里盛满笑意——这是72岁的朱蓉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参与志愿者为她举办迷你音乐会的影像。不久前,40余位来自北京、天津、济南的医护人员、医务社工、护工、志愿者,陪伴朱蓉的儿子,分享了这位被称为“精灵阿姨”的精彩绽放。

放完视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拼接起朱蓉的最后时光。护士长讲述她如何用“移民”形容离世,护工哽咽着回忆老人总怕累着旁人的细节,双硕士学历的志愿者说在她面前“像个小学生”……当儿子看到母亲在视频中与年轻人畅谈老庄、开怀大笑的模样时,这个中年人红了眼眶:“原来妈妈在生命终点找到了温暖。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孤独的人,喜欢独处,但在视频中我看到她多次与大家一起开怀大笑。母亲能够在临终时把自己绽放出来,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感动。”

这种追思会,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已举办了5次,纯公益,全免费。发起者、组织者、主持人——医务社工闫新红为会场中流动的情感所感动。“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弥补家属的遗憾。”她说。

弥补错过的时光

不久前的一天,闫新红在整理病例时发现一个状况:癌症晚期患者朱蓉的儿子因手术,错过了母亲最后清醒的时光。这个遗憾像根刺扎在他的心里。

“当时我们恰好保留了阿姨参与病房活动的多段影像。”闫新红和团队连夜剪辑视频,将老人唱歌、敲颂钵、谈哲学的画面串联成45分钟的纪录片。追思会当天,当看到母亲说“移民是去更美好的维度生活”时,儿子感慨道:“原来她走得这么从容。”

这种“时光修补”工作,已成为这里的医务社工的常规工作。他们建立患者影像库,记录下病房里的音乐治疗、人生故事分享会等场景。闫新红电脑里存着上百段这样的片段:“有些家属只能看到医疗仪器的反光,我们要带他们看见生命本身的微光。”

在闫新红看来,追思会对患者家属的精神帮助非常大:除了弥补遗憾外,可以感受并学习亲人对待生死的态度。而对于参加追思会的相关各方,也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照顾过的患者走了,我们会遗憾、失落、难过,需要和志愿者一起调整内心。因此,追思会是每个人都期待的时刻,相当于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激励我们接下来更全面地照顾下一位患者。”她说,“我们希望回应他们所有的需求,例如关于过生日、达成心愿,帮助他们实现所有希望得到的精神性满足。”

当初,朱蓉一见到闫新红,就说:“小闫,你不用来陪伴我,我的体感非常不好,就要移民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虽然这么说,但她还是需要陪伴来帮自己从孤独中解脱出来。得知老人喜欢刀郎的歌曲,闫新红就组织志愿者来为她演唱,还表演各种节目,活跃病房里的气氛。

当发现朱蓉总说自己对社会没有贡献了,闫新红就开导她:“您的移民观念可以帮助到很多人,这也是为社会做贡献,这也是一件很有能量的事情。”

后来,朱蓉每天让护工找闫新红,看她是否在,每次都说:“我需要‘霸占’她一段时间。”就这样,朱蓉每天与闫新红大约谈论40分钟到1个小时,直到感觉累了才结束。“大概一两周的时间,我们每天谈论这么长时间,谈论的内容主要是她喜欢的老子、庄子以及佛教的典籍等。”

由于与朱蓉等患者有大量的接触,闫新红和她的团队得以留下大量患者的素材。而这些都是家属经常错过的。因为进入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大部分时间很难有比较好的清醒状态。经常陪伴他们的医务社工、护工、志愿者,就可以相对及时留下他们的“高光时刻”,这些时刻有时转瞬即逝。

哀伤辅导的艺术

当被问到最初为什么想到办追思会这种活动?闫新红谈起她遇到过一个棘手的案例。

有一位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往返几个小时,把在家里做好的饭带到病房给孩子吃,她总怕孩子吃不好。结果,由于路上的耽搁,她错过了孩子的最后一刻,后来只能想象孩子走得很好,经常会跟闫新红一起回忆孩子生前的快乐时光。

“这时我就想着,可以把我们拍下来的视频、音频或者记录下来的内容向他展示。虽然一开始没有把它称之为追思会,但呈现出来的就是今天追思会的大致样貌。”闫新红说,“孩子走后,这位母亲一度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当看到孩子的最后时光后非常感动,后来慢慢走出了哀伤的状态。我和她经常有联系。有时候有演唱会,我会邀请她一起去看,她的状态很不错。”

接下来,这位母亲也开始主动治疗自己的病,希望自己的状态好起来。“她真的希望重建自己的生活。基于此,我认为追思会很有意义,这是给在世的人带来走下去的助力。”闫新红说。

在安宁疗护病房,医务社工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与情绪疏导有关。“在处理个案时,我们需要为家属做几项工作,一是情绪方面的安抚,二是预期哀伤的辅导。”闫新红说,后者是指个体在预见到即将发生的亲人离世时,提前产生的悲伤情绪和心理反应。这种哀伤并非发生在丧失实际发生后,而是在预感或明确知道丧失不可避免时便已开始,需要进行情绪方面的调整、缓解和疏导。

“创办追思会这种形式,我们最初并未想到是哀伤抚慰,只是希望家属看到患者在病房里的状态。”闫新红说,“有时候患者更愿意向社工表达一些想法和心理状态。这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家属的内容。我会把我知道的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东西转达给他们,家属了解了这些内容也会感到欣慰。”

除了对患者和家属情绪的疏导外,闫新红还与团队采用了一种尊严疗法。“让患者明白虽然他/她在这个世界上可能生活没有很长时间,但是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还会延续下去,而且曾经的高光时刻,会让他/她重新绽放。”闫新红说,“于是,我们会让患者讲过去的故事,有意义、难忘的、对别人有帮助的、有触动的故事,我们梳理成文字,形成尊严文档,这相当于一个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治疗。”

生命的双向滋养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是国内首家三级医院安宁疗护病房,2021年被授予“北京市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目前共有床位14张,都是单间。

进入病区,映入眼帘的是淡蓝绿色调的装潢,给人以静谧、安详的感觉;走廊宽敞明亮,谈心室设有舒适的座椅和咖啡吧;病房里,患者床头用于负压吸引、供氧等的治疗设备都被绘画作品挡住,需要时才会被推开;病房外的阳台上铺有一条人工绿色草坪,草坪上还安置了藤编桌椅……病房不再是冷冰冰的空间,而是温馨的“小家”。

“有些状态较好的患者,我们会有深入的交流,让我们也受到了很多滋养,对生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同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让我们不只是情绪疏导者,更是生命价值的翻译官。”闫新红说,通过与朱蓉等患者的交往,更加坚定了做好医务社工工作的决心,并深化了对这项工作在安宁疗护中作用的认识。

2021年转型为医务社工前,闫新红是位资深社会新闻记者。跟自己同岁、同样工作状态的同事猝死的阴影,让她开始审视死亡这个“被回避的必修课”,并回顾、反思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不幸事件。“我发现应该认真思考这个生命中很重要的话题,于是辞职寻找临终关怀机构做志愿者,恰好首钢医院需要一位社工。我恶补了相关知识,通过了临终关怀培训,有了可以陪伴患者的底气,就开始做医务社工了。”她说。

在安宁疗护病房工作了很长时间,闫新红有一个体会:“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话疗’、语言交流、沟通,希望患者能够改变对待余生的态度,从而愿意与亲朋好友沟通,愿意回顾生命中有价值的事情。”

对此,护士长孙文喜也有类似感悟。“我们不能像其他病房护士那样,有把患者治好、护理好的喜悦感。”她说,虽然她们每人在患者和家属面前都表现出非常阳光的一面,但私底下也会压力很大,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她们会想,“为什么在我的班上总是送走患者?”这时,孙文喜会安慰她们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觉得送走了患者就压力大,而是要看患者是不是走得安详,“如果患者能够平静离世、没有痛苦、心愿都实现了,就是我们工作的成就感所在”。

上一篇:夏季多雨,这些安全隐患要留意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

964

日前,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消化内镜护理专委会主办、嘉定区中心医院承办的健康咨询活动在嘉定区紫云廊公园举行,普及胃病防治知识。图为医生为市民科普健康知识。马伟勤摄(人民视觉)日前,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做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

小暑:顾护脾胃,静心度夏

176

本报北京7月7日电(记者王美华)今年7月7日是小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王秋明介绍,“暑”即炎热,小暑为小热。此时天气虽热,但尚未达到极致。紧随其后便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此时节高温、潮湿、闷热交织

守正创新 让中医好方变好药

128

今年5月,历时20年研发的国家1.1类中药创新药益气通窍丸通过Ⅲ期临床试验于全国上市,将用于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同时开展采集1万例样本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中药创新药,指处方未在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及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收载,具有临床价值,且未在境外上市的中药新处方制剂

夏季多雨,这些安全隐患要留意

177

夏季多雨,虽然带来清凉,但也暗藏多重健康与安全风险。蹚水后突发高烧、小腿红肿,可能是感染了“丹毒”;校园内外积水,暗藏溺水危机,老旧校舍存在垮塌风险;山洪、内涝等可能带来险情……面对这些潜在风险,科学防范与系统应对至关重要。个人健康当心蹚水染“丹毒”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李芳芳介绍

今年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支持老年助餐服务

804

本报北京7月7日电 (记者孟祥夫)7月7日,民政部举办202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养老服务等方面工作情况。“十四五”以来,我国共完成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补贴支持84万户老年人购置居家适老化产品。为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今年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助

筑牢健康证这道“防火墙”

979

健康证全称是预防性健康检查证明,是特定行业从业者上岗的“健康通行证”,用来证明持有者具备从业规定的健康素质,没有痢疾、伤寒、活动期肺结核、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健康证也是消费者与传染病间的“防火墙”。倘若健康证不“健康”,有关消费和服务领域未能如愿堵住传染病,不仅可能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可能造成公

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800多万辆

1802

本报北京7月7日电 (记者王珂)记者从商务部获悉: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带动行业产销两旺,1至6月,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动自行车月均环比增长113.5%,前十大品牌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7.6%。销售规模持续扩大。1至6月,电动自行车收旧、换新各846.5万辆。惠民效应更加凸显。1至6月,31个省(区

2025年07月08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二!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07月08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二!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63

2025年07月08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二!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4个养生小动作久坐间隙动起来2、创新药研发,需以源头创新为驱动3、严查欺诈骗保!国家医保局公布八起典型案例4、北方也有“回南天”?近期天气为何又湿又热5、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6、左撇子更有创造力?百年研究数据说“不”7、网络“原住民”需要“守门人”8、银龄触网不迷航,社区筑起“防火墙”9、找准促消费惠民生的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