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编辑新利器:PCE技术实现染色体“精准编辑”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能够像修剪树枝般精准修改短片段DNA,但大片段DNA编辑仍是难题。

8月4日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论文,系统报道了一种新型可编程的染色体水平大片段DNA精准操纵技术PCE,实现了真核生物基因组千碱基到兆碱基级别DNA的“精准编辑”。

审稿人对此评价:这项工作代表了基因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在育种和基因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破解基因组编辑“尺度困境”

DNA作为生命密码,储存着决定生物性状、生命活动乃至进化方向的遗传信息。当前,被称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及其衍生技术,已经在特定碱基和短片段DNA中广泛应用。

然而,对数千乃至数百万碱基的精准操纵是大片段DNA编辑的核心难题,现有工具在编辑效率、尺度、精准性及类型多样性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研究团队开发了超大片段DNA精准无痕编辑新方法,构建PCE与RePCE两个可编程染色体编辑系统,实现超大片段DNA精准无痕操纵,成功破解了基因组编辑的“尺度困境”。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介绍,这项技术能够在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实现数百万碱基级别DNA的多类型精准操纵,显著提升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操纵尺度和能力。

三项创新突破技术瓶颈

位点特异性重组酶Cre-Lox系统具有染色体水平DNA操纵潜力,但其进一步应用受到三大关键问题制约。为此,研究团队构建系统性技术路径,实现三项关键技术创新,为超大片段DNA精准无痕编辑装上“导航系统”。

——“双向门”改为“单通道”。为破解Lox位点固有对称性导致的重组反应可逆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高通量重组位点快速改造平台,成功打造新型Lox变体,如同单向闸机门,只允许DNA片段按预定方向移动,更有利于目的编辑的发生。

——借助人工智能对Cre重组酶进行“团队优化”。简单来说,Cre重组酶是DNA片段的搬运工人,基于研究团队此前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新型蛋白质定向进化方法AiCE,研究人员对Cre蛋白多聚化界面进行精准优化,获得重组效率提升至3.5倍的工程化Cre蛋白变体,有效提高其活性,提升“工作效率”。

——打造“无痕编辑策略”Re-pegRNA。为避免重组后特异性位点残留干扰基因组编辑的精准性,研究团队开发的Re-pegRNA策略就像一块智能橡皮擦,能精准识别并消除这些残留位点,提高编辑精准性。

多场景应用将有望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利用超大片段DNA精准无痕编辑新方法,通过操控基因组结构变异,可以为作物性状改良和遗传疾病治疗等开辟新路径。

在传统育种中,优良性状常与不良基因遗传连锁,如同“买一送一”的捆绑销售。大片段DNA精准无痕编辑的技术突破,有望推动新型育种策略的发展,如通过操纵遗传连锁、调控重组频率实现育性控制、消除连锁累赘,充分释放野生种质资源中优异等位基因的育种潜力。

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利用该技术成功创制了含315千碱基精准倒位的抗除草剂水稻种质。

在遗传疾病治疗领域,这项技术有望为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此外,精准染色体编辑技术的突破将加速人工染色体构建,在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策划:陈芳

记者:彭韵佳

统筹:吴晶、王敏

上一篇:让暑期安全防范有效又有温度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人类衰老干预有了新的细胞治疗思路

469

我国科学家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的一项新成果,为人类衰老干预提供了新的细胞治疗范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课题组,成功构建了兼具抗衰老、抗应激和抗恶性转化能力的工程化人类抗衰型间充质祖细胞(以下简称“SRC”),并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验证

DNA“条形码”揭示血液衰老机制

492

科技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利用全新技术追踪了血液干细胞DNA上化学标签的变化,结果显示,从50岁开始,人体血细胞将由少数干细胞克隆主导生成,免疫系统逐渐失去弹性,易被疾病“突破防线”。年轻时,人体有5万到20万个活跃的血液干细胞。

新DNA显微镜“从内到外”绘制生命3D图

348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体积DNA显微镜的革命性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从内到外”绘制生命3D图,科学家通过标记和追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出复杂的遗传物质3D图,进而提供前所未有的生物体内视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传统的基因测序方法虽能揭示样本中丰富的遗传信息

你的DNA适合吃什么?AI解码地域美食健康减重吃法

237

“我们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摄入的能量更高、运动相对缺乏等问题,所以就导致一些人出现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在日前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

引发晒伤的“元凶”为RNA而非DNA受损

1289

多年来,教科书和皮肤科医生一直告诉人们,晒伤主要与DNA损伤有关。然而,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实际上,是RNA损伤引发了晒伤时的急性炎症反应。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一种名为ZAKα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作为细胞应激传感器,能够检测紫外线辐射对信

DNA与RNA能协同互补调控基因表达

99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主导的一项研究揭示,DNA和RNA的表观遗传学协同调控比过去想象的更加紧密。这项发表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的研究,结合了DNA和RNA研究结果,指出这两种调控方式共同作用,形成一个互补系统:DNA表观遗传学决定了哪些基因可以被激活,而RNA表观遗传学则动态调整这些基因的表达水

DNA纳米机器人可改造人造细胞

1702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开发出可改造人造细胞的DNA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技术能控制合成细胞中脂质膜的形状和通透性,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全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细胞的形态对生物功能至关重要,这一概念符合“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该原则强调结构应根据其预

DNA修饰图谱揭示人脑发育过程

655

科技日报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牵头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的演变方式,并展示了染色质的3D结构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绘制了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中DNA修饰的首张图谱,这两个大脑区域对学习、记忆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也常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