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卒中治疗突破瓶颈

编者按 近些年,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严峻。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值此之际,本报特推出专题,邀请专家为读者提供一份覆盖卒中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面指南,为守护大众健康筑牢防线。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发病的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之一。临床上,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如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出血性卒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当卒中骤然发生,患者的健康状况会急转直下,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研人员不断探寻更好的治疗方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也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力量。新技术的强势介入,或将给卒中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AI医生”为抢救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卒中患者,就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每延误1分钟,患者大脑就会失去约190万个神经细胞。抢救时机稍纵即逝。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中,主要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约占总数的80%。这类患者能否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直接关系到其生死、预后和康复质量。对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则需尽快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共识表明,干预越早,脑损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就越大。

“AI技术能为缺血性卒中患者延长黄金救治时间,在这场与死神的竞速中展现了颠覆性力量。”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郑华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以AI技术为基础的医学影像识别、决策大模型等不仅炼就了一双读片的“火眼金睛”,加速了诊断,还可辅助医生制定更个体化、更优的治疗方案。

在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医生的电脑里,有一位特殊的“AI医生”,这是集成于医学影像系统中的急性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当卒中患者完成检查后,系统需处理的影像多达上千张。在这位“AI医生”的辅助下,系统几分钟内即可生成分析结果,为快速决策提供支持。

“AI技术还能快速识别缺血半暗带,即潜在的可挽救脑组织,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撑,从而使患者功能已经损伤但结构尚未完全损伤的脑细胞得到及时救治,帮助部分患者延长‘黄金救治期’。”郑华光说。

在急性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辅助下,2024年,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团队成功将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时间窗,从国际通行的4.5小时“黄金救治期”安全延长至24小时。该成果不仅改写了临床指南,更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世界卒中史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深远的全球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卒中智能诊疗领域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此外,在患者功能评估和康复阶段,AI还可实现远程、个体化管理,使更多患者受益。”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倪俊说。

倪俊举例,针对发生卒中后患者的功能评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协和医院”)整合了包括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运动功能定量分析系统、眼动追踪分析系统以及AI辅助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能够无创、精准地捕捉患者上肢运动、姿势控制、眼球运动及多项认知域的微观数据,可为患者订制个性化康复计划。面对卒中康复的长期性、连续性挑战,该院开发了配套的移动应用程序,有望将在院治疗使用的部分智能化康复方案延伸至患者家中,从而有效解决出院后患者康复支持不足的瓶颈。

倪俊与郑华光均指出,我国地域广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卒中诊疗水平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难以实现标准化管理和决策。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有望打破区域壁垒,推动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均质化发展。但两位专家同时强调,当前AI技术主要发挥辅助作用,最终的临床判断和治疗决策仍需由医生综合患者整体情况作出。AI无法完全取代医生,而是帮助医生更科学、更快速、更安全地救治卒中患者。

脑机接口让患者重获行动能力

通过“意念操控”,卒中后的偏瘫患者能用原本毫无知觉的患侧肢体完成握手、喝水等动作,甚至借助外骨骼辅助还可以实现行走。这些场景如今正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加持下走进现实。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李子孝指出,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分为侵入式(有创)、非侵入式(无创)或半侵入式三类。该技术通过电极采集大脑神经活动信号,经外部设备解码后识别使用者的运动意图,并将指令传递至瘫痪肢体或外骨骼等辅助装置,实现“意念控制动作”的闭环通路,帮助失能患者重新获得行动能力。

“这对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革命性意义。”倪俊指出,脑机接口可帮助瘫痪的卒中患者重新激活受损运动大脑皮层,从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特别是对传统康复反应有限的患者,脑机接口为唤醒其“沉睡神经网络”提供了新希望。

近年来,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临床研究领域喜报频传。

今年以来,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团队联合研发的高性能侵入式智能脑机系统“北脑一号”已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完成多例人体植入手术。该系统不仅服务于卒中患者,还覆盖脊髓损伤、渐冻症等患者群体,实现了机械臂控制、中文语句解码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等多项突破。

今年5月,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在北京天坛医院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医疗迈出关键一步。目前,该病房已承担“北脑一号”系统的临床试验任务,加速推动技术落地。

在李子孝看来,脑机接口真正大规模走向卒中临床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倪俊也指出,当前技术仍面临信号稳定性难以保证、个体差异大,设备偏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且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循证数据,这些都是脑机接口在卒中治疗等领域进行大规模临床应用所面临的“拦路虎”。

对此,李子孝建议,未来应加强医工交叉协同创新,夯实脑科学基础研究,加快生物相容性材料研发,推动设备向小型化、可穿戴化发展。同时,需加快制定脑机接口临床应用的技术标准与伦理规范,以审慎而积极的态度推进技术转化。

“除了AI和脑机接口外,还有很多新兴技术正为卒中患者带来新希望。”郑华光举例,如纳米机器人取栓、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卒中患者生命体征、数字孪生技术为卒中患者或高危人群构建“数字大脑”……

“未来,卒中防治将迈入‘多模态融合与精准干预’的新时代。”倪俊坚定地说。

上一篇:从篮球赛到全民健身热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中医专家支招:重阳时节健康管理要加强“整体观念”

1373

10月29日是重阳节,又称老年节。时值秋冬交替,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正是老年人养生的关键时期。10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主题为“中医药护佑老年健康”发布会,专家介绍了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预防以及养生方法。居家缓解腰腿疼痛有妙招“如何科学养生,避开常见误区,对保持老年健康至关重要。”

国家卫健委提醒:这些认知误区潜藏严重卒中风险

1923

“前几天我会诊了一个30多岁的年轻脑梗病人,从影像看血栓颈动脉夹层,追问病史,发现他买了一个劣质颈部按摩装置。”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缪中荣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主题发布会上提醒公众,粗暴按摩或使用劣质装置可能导致颈部血管撕裂,进而形成血栓,诱发脑梗死。卒中分为

北京亦庄发布国际医药创新公园规划

1852

日前,在2025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全体大会上,国际医药创新公园规划方案正式发布。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坐落于北京南中轴,与凤池公园、南海子公园相接。公园规划构建“四区两片拥园,三廊环链聚心”空间结构,全力打造全球医药健康产业聚集高地、医药人才创业第一站、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和医药政策改革先行区。园

把孩子的“心事”放在心上(有事说事)

1723

北京一家心理专科医院的临床心理科曾统计出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18岁以下住院患者占比达81.95%;而2015年时,80%的住院患者都是成年人。“二八比例”的逆转,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的境况,全社会必须予以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背后成因很复杂,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

全球首套脑机交互定制化磁共振平台在天津启用

496

本报天津电(记者龚相娟)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近日,由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全球首套脑机交互定制化磁共振平台“神工-神观”正式启用。该平台创新构建动态匀场与超高梯度协同赋能的神经影像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成功实现微米级结构功能特征的在体无创高时空分辨

从篮球赛到全民健身热

1377

高架桥下的篮球公园、街道乡村的灯光球场、城市地标的商业广场……随着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简称“浙BA”)赛程逐渐深入,以篮球为载体的全民健身热潮正在席卷之江大地每一个角落。“自从‘浙BA’开打,球友们的热情更高了。”杭州篮球爱好者骆峰说,他所在的球队每周组织活动,如今参与者踊跃,“大家看完高水平比赛,

重阳节,这份老年健康指南请收藏(服务窗)

993

如何延缓肢体衰老?本报记者 王云娜步入老年阶段,不少人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还会出现动作变慢等情况。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吴文介绍:“这些都是肢体功能下滑的信号,如果忽视会加速衰退。”吴文说,虽然生理衰老不可逆,但功能衰退可延缓。老年人增强保养意识,通过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延

2025年10月29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三!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10月29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三!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601

2025年10月29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三!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减肥不再怕反弹!中疾控教你这样做2、上班族必看五招激活“职场巡航力”3、科学家从禽类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4、生成式AI成生命科学进步强劲引擎5、五部门:增强基层老龄工作力量发挥老年人作用6、为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贡献科研力量7、ECMO撤机后,他抱了一堆“徽章”来(平行病历)8、生育津贴直接到账的背后(新视野)9、“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