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托育,让更多家庭有获得感(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托育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多渠道增加财力支持,国家财力要多支持相关公共服务。”

——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孩子3岁前,谁来带?这个现实考验,摆在许多年轻家长面前。

“托育带来的幸福感是多重的——宝宝开心,我们舒心,长辈安心。”一名90后在社交平台分享育儿笔记,收获不少新手父母的共鸣。

社区增设托位、幼儿园办托育班、财政补贴加大……近年来,多项瞄准“带娃难”的普惠托育政策陆续落地,越来越多家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

在治国理政这张考卷上,幼有所育问题答得好不好,家长后顾之忧能否有效纾解,关乎民生福祉,更关系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爱呵护“一幼”,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

辽宁沈阳市多福社区、广东深圳市北站社区儿童之家、青海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到城乡社区考察,遇到小朋友,总书记常常会热情抱起,拉拉小手,轻抚脸颊。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要求”。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

从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战略考量出发,总书记在会上明确: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大力”二字,传递出国家推进民生实事的坚定决心,也呼应着社会对幼有所育的深切渴望。

“小区新开了托育班!”一则消息,让社区居民的聊天群沸腾了:“多大年龄可以入托?”“每个月多少钱?”“老师资质怎么样?”……

数据显示,我国有3岁以下婴幼儿约3000万名,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可及、实惠、优质的托育服务,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刚需。

读懂家长急难愁盼,普惠托育如何落地?一增一减,道出基本路径。

增加供给,缓解“一位难求”的矛盾。

不妨将目光放到基层一线:上海静安区“宝宝屋”覆盖全区街镇,提供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山东济南引导家庭托育点健康发展,看护服务专而精……托位设到家门口、厂门口,更多家长送得放心、托得安心。

一组数据,印证着托育供给半径不断扩大: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6%;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98.5%,托位数连续3年增长率超20%。今年,将实现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减少费用,降低托育运营和家庭养育成本。

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对托育机构的水电气热实行民用价格,减免相关税费……目前,超过1300个县(市、区)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涵盖建设与运营补贴、托育消费券等多种形式。

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于人”的温度可感可知,托育服务的惠民成色更加彰显。

托得住、托得起、托得好——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持续推动育幼服务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2030年,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托位数量明显增加,托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

截至10月2日,全国累计提交2881.4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其中已确认1555.3万条。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每季度集中发放一批,各地抓紧拨付资金,确保保障及时、足额到位。

托育不负所“托”,托起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也是青年一代对未来的信心。

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孩每月1000元提至2000元;到中央财政安排预算约900亿元,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发放到3周岁;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协同发力,不断释放出更大的叠加效应——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很好,一家稳稳当当的”“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人丁兴旺”……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切,让一个个小家庭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

朴素的目标,实打实的行动。当政策礼单、服务接单、补贴账单成为年轻父母的幸福清单,生育友好型社会图景愈加清晰。今日悉心呵护的幼苗正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2日 10 版)

上一篇:2025年10月22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三!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一篇: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尝到丝路美食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2025年10月22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三!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10月22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三!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46

2025年10月22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三!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变“老人居家”为“居家养老”(编辑点评)2、更多人享受网购的便利3、4.6万人,养老平台服务更多人(“十四五”的民生故事)4、“公园市集”,你打卡了吗?5、你以为的“补钙圣品”其实作用不大6、横扫痘痘干了这杯“灭火茶”7、一键入冬?收好这份“暖心”食谱8、外卖监管新规为食品安全加码9、消费市场稳步扩大10、更好满足

一键入冬!请收好这份“暖心”食谱

1389

还没来得及细品秋天的味道,一股强冷空气杀到,直接将夜晚最低气温“砍”成个位数。据媒体报道,连续的低温大概率让北京“一键入冬”。这种剧烈的温度波动,正悄悄给心脑血管埋雷。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凝血瘀”,气温骤降,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会上升。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对于心脑血管的日常养护,巧妙运用餐桌上的

4.6万人,养老平台服务更多人(“十四五”的民生故事)

275

  亮点“十四五”以来,我国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郭大娘,指甲长了就和我说,可别自己剪,看不清楚伤了手就不好了。”下午3点,福建微尚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助老员黄凌燕,来到家住福州仓山区盖山镇的失独老人郭宝英家中。3个小时的上门护理服务,时间不长,内容却

更多人享受网购的便利

530

  我一直记得那一天——傍晚7点多,手机响了,原来是客户打来电话:“是顺丰吗?我有个快递今天到了站点,能帮我优先送吗?”按照流程,这样的快递要次日上午派送,我也是这么回复的。“实在麻烦了,送的是药,医院急着用,能不能今天就送到?”电话里,客户语气急切。我意识到情况紧急,马上和仓库、分拨的同事联系,

变“老人居家”为“居家养老”(编辑点评)

772

  老人单独居家没人陪、出现状况没人管;去养老院,经济压力不小,还得重新熟悉环境……如何让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安度晚年?在福建福州,技术手段让居家养老服务触手可及、质量可控;政府加大投入,社区养老有场地和人员支持。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22%。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有机遇也

“公园市集”,你打卡了吗?

“公园市集”,你打卡了吗?

941

  近日,市民和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内的市集上游览、购物。新华社记者 李溪岩摄">近日,市民和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内的市集上游览、购物。  新华社记者 李溪岩摄上海中山公园对口商品展销会单日销售额破万,北京地坛书市11天累计吸引读者55万人次,常德西洞庭沙河嘉年华推出六大主题互动与消费

横扫痘痘 干了这杯“灭火茶”

1911

脸上痘痘反复发作,口气重,咽喉肿痛?这可能是体内“火气”太旺了!熬夜、压力大、爱吃辛辣油炸食物,都容易让身体“上火”,痘痘就成了最明显的表现!长痘多因体内有“火”肺火 常见于额头长痘,多与呼吸系统问题、压力大有关。胃火 常见于口周、鼻子周围长痘,多与饮食不节、爱吃辛辣油腻有关。肝火 常见于两颊长痘,

你以为的“补钙圣品” 其实作用不大

606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听过“喝骨头汤能补钙”“多吃肉和虾皮能补钙”“咖啡导致骨质疏松”等说法。这些说法正确吗?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