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 破解孩子拖延症

20分钟的作业拖上仨小时,起床喊七八遍不动弹,吃口饭发呆半天不带嚼……这种推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小磨蹭,让多少家长捶胸顿足,狂吃逍遥丸也无法缓解。别急,有时孩子的拖延并非“无理取闹”。今天,心理医生就帮你揪出“时间小偷”,见招拆招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小磨蹭”的三个版本

先给大家讲个案例:15岁的小明是重点中学初三学生,最近三个月出现严重拖延,数学作业总要拖到凌晨1点完成,英语作文反复重写6次仍不肯提交,甚至故意“忘记”带月考复习资料。父母越是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孩子的拖延就越严重,家庭冲突也愈演愈烈。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学业拖延的案例,也是非常让家长们头疼不已。而除了小明身上的这几个表现以外,拖延还有很多表现形式,总结下来主要是如下三种:

准备型拖延反复削铅笔、整理书桌却不动笔;书包整理2小时仍未开始写作业;熬夜不睡觉。

置换型拖延突然热衷打扫房间逃避作业;用抄写单词代替数学难题。

分心型拖延写数学题时频繁刷短视频、发消息,或者抠手指、搓橡皮。

大脑执行功能尚在发育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拖延的产生呢?又该如何应对呢?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在神经科学的视角下,人们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其实都是大脑内主管即时满足的边缘系统与主管理性逻辑的前额叶博弈后的结果。

但是人类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是:前额叶的发育成熟要远晚于边缘系统。这就会导致大脑神经系统并未完全发育完善的青少年,要想抵抗由刷手机、打游戏、逃避课业等带来的及时满足的诱惑,去理性规划自己的时间、专注于学业的难度,相较于成人大大增加。

因此,青春期时的拖延≠品格缺陷,而只是大脑执行功能发育的必经之路。

孩子拖延背后另有隐情

从心理角度来看,拖延现象的背后机制主要有三类:

权力博弈被压迫的自主权当个体,尤其是青少年长期处于过度控制的环境时,拖延可能演变为隐秘的权力斗争。这种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被动攻击”,其本质是通过拖延争夺自主权。例如:父母要求每天必须完成课外练习才能休息,孩子可能通过拖延到深夜才动笔,既满足父母的形式要求,又通过“最后一刻高效完成”获得反抗成功的快感。

建议:家长要学会将生活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如果让孩子都自主决定了,他们肯定想天天玩而不愿意学习。这种担心很有道理,毕竟这是天性和神经发育的客观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有限选择”,例如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你是想要先背单词,还是先做计算题?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让孩子拥有自主的感受。一定记得避免强制命令与说教:试着将“必须按我说的来”变成“你觉得什么时候启动最合适”。

日常生活中多询问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尽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凭自己主观为孩子操办一切。要知道任何一个家长都无法监督和安排孩子一辈子,前期的压抑越多越久,后期的反抗越激烈,代价也越大。

情感补偿被忽视的依恋需求很多父母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内心,仅有的精力更多聚焦于孩子的成绩。这就造成了只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才会出现,陪伴在身边。于是拖延成为能够延长情感联结的策略。此刻对于孩子来说拖延不再是一种困扰,反而是极具适应性功能的。

建议:应对这种拖延,建议家长们尽可能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多给予孩子一些关心和关注。在家里可以设置一个专属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家长孩子可以放下一切学业和工作,专注于享受亲子时光。我们将这样的相处称之为“非指导性陪伴”。

完美主义被恐惧支配的“宕机”当一个人对自己要求过高,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时,一点点犯错的可能都足以让他止步不前。一个完美主义的孩子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是难以行动的,拖延是他内心恐惧的具现,同时也是他保护自尊不被打击的盔甲。

建议:要想让孩子放下完美主义,家长首先要先放下自身对于“完美小孩”的期待,接纳孩子的种种不足与缺点,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进行家长眼里不够好的尝试。尤其是避免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那常常会成为一个虚假的完美形象。当孩子出错时,鼓励他取得的成就,肯定他过程中努力。不为错误失望,而为进步开心。

文/张靖宇(北京安定医院)

上一篇:“沉浸式追剧”催生文化消费新场景(文化只眼)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新技术守护孩子运动健康

1883

炎炎夏日,我国多地气温飙升。比天气还“热”的,是中小学校园里的体育科技应用。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AI智能体育屏成为学生们的课间“新宠”。它既能精准记录跳绳、蹲跳等数据,让孩子们在比拼中收获乐趣,又可以变身专业“教练”,助力老师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在江西省九江市八里湖新区第一小学,场景仿真技

长期便秘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876

最近,一则关于“学生因长期便秘晕倒送医”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山东某县高中生,因学校厕所有限、羞于如厕,进而导致便秘,连续7天未排便,最终不得不就医。新闻事件中的学生不是个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江北院区消化内科也接诊过不少有类似情况的高中生患者。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肖烨排除了病人患有器质性

孩子视力下降,可能少了“日光浴”

1681

在眼科临床诊疗中,常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对近视的认知仅停留在配眼镜层面,认为只要给孩子配副眼镜,问题就解决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普通框架眼镜只能矫正视力,却无法阻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预防高度近视的产生,以及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的并发症。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其眼底病变的风

考前家长要适度“留白”

考前家长要适度“留白”

988

又到一年中高考季,有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适度留白”。这个看似简单的建议,却让一些家长犯了难:到底什么才是“适度”?怎样才算“留白”?紧张备考之余,家长们切勿忘记,有时候最有力的支持恰恰是克制的陪伴。当下最矛盾的现象莫过于:家长越是想要帮孩子,反而越容易帮倒忙。就像专家指出的那样,有些家长全天候监督学

孩子出现频繁眨眼、干眼等症状如何用中医调理?专家解答

962

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与儿童青少年健康”专题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现代社会,手机、电视、电子产品特别普及,孩子们盯着屏幕的时间也都延长了。经常会出现频繁眨眼、干眼或者视疲劳这样的病症,在中医方面有哪些调理的措施?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亢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1006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用祖国医学的智慧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小眼镜”、“小胖墩”、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家长关心的问题,医学专家详解中医药防治方法。减少“小眼镜”放眼四周,“小眼镜”为数不少,长期注视电子屏幕也把眼疲劳、干眼等带给了孩子,这让广大家

让三岁以下孩子“有地儿托”“托得好”

977

家住哈尔滨市平房区的刘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上了高中,二宝刚两岁。刘莹和丈夫都有工作,平时没时间带孩子。生大宝时,刘莹夫妻二人的父母都年轻,带娃不是什么难题,二宝出生后,父母年纪大了,带孩子有些吃力。谁来带孩子成了这个双职工家庭的一大烦恼。听说家附近的哈尔滨平房区普惠托育服务中心招收0-3岁的孩子

小心!脊柱侧弯正在伤害孩子的健康

1832

背部不对称、骨盆倾斜、高低肩……若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存在脊柱侧弯。这个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威胁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隐患。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脊柱侧弯有哪些危害?如何“第一时间”发现病症?怎样科学治疗和预防?10至16岁多发,青少年发病率达2%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