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新冠感染或致脑部退行性病变

1204

科技日报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张梦然)新冠感染后脑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神经病学论文,科学家描述了人类大脑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改变,包括嗅觉和记忆相关脑区的改变。研究结果或揭示新冠肺炎的损伤效应,增进我们对这种疾病如何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认识。至于这些效应是否会长期持续,

健康新闻

人瘦也患脂肪肝原因找到

1911

近日,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基因RNF43和ZNRF3的缺失或突变会触发一个脂质代谢的调节信号,进而导致肝脏中脂质的积累和炎症。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很瘦,却还是会患有脂肪肝。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此前的癌症基因组研究已经将RNF43和ZNRF3确定为在结肠癌和肝癌

健康新闻

中外科学家携手揭秘指纹成因 或助新生儿疾病早筛

350

中新社上海1月7日电 (记者 陈静)人类的指纹花纹如何形成?何种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记者7日获悉,中外科学家携手研究发现,人类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表型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指纹是存在于指皮肤上的凹凸纹路。人类对指纹花纹这类表型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

健康新闻

新冠病毒会在患者器官内滞留数月

1720

国际战“疫”行动据美国《国会山》网站27日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称,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从呼吸道广泛传播到身体的几乎所有其他器官(包括心脏和大脑),并滞留数月。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对新冠病毒在人体和大脑滞留时长“最全面的分析”。他们对44名新冠

健康新闻

奥密克戎免疫逃避添更多证据

1710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哥伦比亚研究人员与中国香港大学科学家合作的一项新研究增添了更多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变体可以逃避疫苗和自然感染赋予的免疫保护,需要新的疫苗和治疗方法来预测病毒可能如何快速演变。奥密克戎变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病毒刺突蛋白的变化数量惊人,这可能对当前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的有效

健康新闻

“冯敏星”获命名 科学家展望中药现代化前行路

1261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张素)国际永久编号为39265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冯敏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指出,冯敏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药现代化应用专家,他领导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萃取了灵芝孢子油。冯敏研发团队成员、江苏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亚杰近日在北京参加“2

健康新闻

人工智能技术揭示前所未知细胞成分

1438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4日电 (实习记者 张佳欣)大多数人类疾病实质上是细胞故障的产物。但要了解细胞的哪些部分出错会导致疾病,科学家首先需要对细胞有完整的了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24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介绍了尺度集成细胞(MuSIC)技术,这是一种结合了显

健康新闻

免疫系统对冠状病毒有“记忆”

225

国际战“疫”行动英国《自然》杂志11日发表的一项免疫学研究指出,过去对其他冠状病毒的暴露或许能提高身体清除新冠病毒的速度,因为免疫系统有“记忆”,能记住在不同冠状病毒中都高度保守的病毒复制蛋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度保守的蛋白可作为今后针对地方性流行病和新发冠状病毒疫苗的靶点。该研究分析了新冠病毒暴

健康新闻

透析治疗向精准医学迈出重要一步

334

科技日报柏林11月2日电 (记者李山)近日,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水通道蛋白-1(AQP1)的一个常见基因变异会减少细胞膜中水通道的数量,进而增加因肾功能衰竭而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关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全世界多达10%的人受到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慢

健康新闻

疫苗打了,口罩还是不能摘

523

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疫苗大范围接种期间,仍需通过非药物手段——例如戴口罩——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以降低对疫苗产生耐药性的病毒株的出现概率。该研究由欧洲多国科学家参与。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学家福亚多尔·坎德拉舒夫及其同事,此次模拟了在第一年开始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在1

权威专家回应新冠病毒溯源热点问题
健康新闻

权威专家回应新冠病毒溯源热点问题

254

7月21日,在南京市玄武区一处检测点,医务人员在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取样。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7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冠病毒溯源情况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

健康新闻

专家解释为何巧克力能缓解压力

124

俄罗斯专家认为,依靠脂肪酸对身体的作用,天然巧克力的确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心情并缓解压力,包括吃甜食的过程——味道和包装的沙沙声也有很大的作用。全俄“苗条的俄罗斯”社会运动主席奥尔加·瓦娜托娃解释说,人对压力的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调动储备时的紧张,第二阶段是需要补充使用过的储备,特别是葡萄糖

健康新闻

破译“生命天书”二十年中国基因组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287

今年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发表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20周年。20年前,我国圆满完成了承担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中国科学家通过参与这一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带动了中国基因组学研究从追赶到并跑,从而跻身世界前列。6月2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

健康新闻

新基因工具可按时序编辑DNA序列 有望加深人类对癌症的了解

1567

科技日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3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分子细胞》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可按时间顺序对切割点或编辑点进行编辑,有望促进癌症研究等领域的发展。基因编辑领域的“当红炸子鸡”CRISPR使科学家能改变细胞内DNA的序列,或添加所需序列

健康新闻

我科学家看清细胞中的特殊“剪刀”

752

把遗传密码中“无效”的内含子“剪”出来,“有效”的外显子“接”到一起的过程叫做RNA剪接,它是生命体解读遗传密码的核心步骤。负责执行这一步骤的就是细胞核内复杂精密的分子机器——剪接体。——万蕊雪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学者◎本报记者 刘园园记者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1月2

健康新闻

为什么有时揉眼会看到光斑

1483

即使没有外界光源刺激,我们有时也能看见光影,这种现象叫作光幻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或强或弱的体验,俗称“眼冒金星”。最常见的光幻视发生在你揉压眼睛时(压眼闪光),虽然眼皮一直合着,但眼球在受到机械压力后,眼前开始闪烁光斑或光圈。这是视网膜受到刺激产生电信号,在大脑视觉神经中枢激起了“涟漪”。有时在你睁

健康新闻

“痘痘”有望被根治

1017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编号为GATA6的皮肤蛋白的缺乏与“痘痘”密切相关。新研究中,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中心研究小组分析了健康志愿者和痤疮病情轻重不同患者皮肤活检结果。对比结果显示,痤疮患者的GATA6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研究团队利用人皮组织细胞系展开了进一

健康新闻

指甲划黑板的声音为啥让人听了难受

796

在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声音让我们感到抓狂,比如指甲划黑板的声音让人听起来非常难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想说清这个问题,还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我们的老祖宗常年在野外生活,不仅需要找到食物喂饱自己,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身边是否有猛兽的威胁。时间久了人类本能地对大型肉食动物咬人类头骨、肩胛骨等牙齿摩擦人体骨骼

健康新闻

降低新冠传播6招最有效

638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17日公开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报告,欧洲科学家团队对2020年3月至4月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的6000种非药物干预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侵入性较低的非药物干预,如有效的宣传策略和政府支持,在遏制新冠肺炎传播方面的效果或许和侵入性较强的手段

健康新闻

中国与美国生物学家筛出三种抗新冠病毒特异性药物

1598

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生成了肺和结肠类器官系统,借助这一成果他们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进行筛选后,鉴定出了三种显示对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这项2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肺和结肠类器官可以作为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和鉴定潜在的新冠肺炎疗法的模型。随

健康新闻

上百万生命远去团结一致“战疫”的心不能松懈

175

新华社日内瓦9月29日电 题:百万生命逝去 团结“战疫”之心不可懈怠新华社记者陈俊侠 杜洋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这是一个重要节点,它意味着新冠疫情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人类距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团结“战疫”之心不可稍有

健康新闻

吃荞麦能提升长寿蛋白水准

1403

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科研人员称,以荞麦为主的饮食对哺乳动物的身体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食用荞麦可以切实提高长寿蛋白SIRT1的水平,并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在《谷物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称,乙酰化酶Sirtuins是参与脂肪细胞形成和葡萄糖代谢的庞大蛋白质家族。Sirtuins家族的S

健康新闻

每日洗手6至10次可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2052

新华社电 英媒称,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洗手6到10次可使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5月19日报道,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3个冬季对1633名成年人进行了跟踪研究。参与者报告了他们的日常洗手习惯,科学家则通过鼻腔采样拭子,确定这些人感染冠状病毒引发感冒的情况。研究发现,与

健康新闻

世卫组织:吸烟预防新冠肺炎尚无足够证据

1607

近日,世卫组织发表声明称,目前没有足够的信息证实烟草或尼古丁对于预防或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有任何关联,吸烟者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世卫组织强调,全球每年有800多万人死于烟草。其中700多万人因直接使用烟草而死亡,约120万不吸烟的人因接触二手烟雾而死亡。吸烟是许多呼吸道感染的已知危险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