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为啥总减不下来?中疾控提示2个关键“隐形推手”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明明已经控制饮食了,体重怎么还在涨?”这是很多人在体重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实际上,体重增加不能简单归咎于“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睡眠不足和慢性压力也是隐藏在生活细节中,导致体重失控的关键“隐形推手”。

睡眠不足:如何打破激素平衡,催生体重上升

人体内有两种调控食欲的核心激素:“瘦素”和“饥饿素”。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向大脑传递“饱腹信号”。而饥饿素是由胃黏膜分泌的激素,刺激大脑产生“饥饿感”。正常状态下,这两种激素相互制衡,即当身体能量充足时,瘦素分泌增加、饥饿素减少;当能量不足时则相反,以此维持人体食欲和能量代谢的平衡。

但睡眠不足会直接打破这种平衡。有研究发现,连续两天睡眠时长少于5小时,会使体内饥饿素水平升高28%,瘦素水平下降18%,受试者主观饥饿感提升24%;更关键的是,对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食物的食欲飙升33%-45%,而对低热量蔬菜和水果的食欲仅增加5%-8%——这也是“熬夜时总想吃重口味食物”的核心生理原因。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的核心作用是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供能,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身体需分泌更多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稳定。而过量胰岛素会激活脂肪合成酶,尤其促进腹部内脏脂肪堆积——这也是长期熬夜者易出现“小肚腩”的重要机制。

压力与情绪:皮质醇如何成为体重管理的“拦路虎”

长期紧张、焦虑等慢性压力,会导致肾上腺持续分泌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正常情况下,皮质醇的短期升高(如突发任务时)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为身体供能以应对挑战。但若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超过2周,会从两方面推动体重增加。

一方面,长期高皮质醇会加速肝糖原分解,导致血糖频繁波动,身体需反复分泌胰岛素“维稳”,久而久之会引发胰岛素抵抗——此时即使正常饮食,多余葡萄糖也更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腹部。

另一方面,皮质醇会刺激胃黏膜细胞分泌饥饿素,同时抑制脂肪细胞释放瘦素,从而增加食欲,导致体重增加。

因此,虽然皮质醇本身没有增脂作用,但长期失衡会破坏代谢稳态,让减肥难度显著增加。这也是部分人“明明运动节食,体重却不掉”的重要原因。

重建平衡:用优质睡眠+稳定情绪,解锁健康体重

既然睡眠和情绪如此重要,大家该如何实现快乐“躺瘦”?

一是规律作息习惯,保证“质+量”双达标。

推荐22:00-23:00入睡,6:00-7:00起床。

成年人需保证7-8小时睡眠,其中22:00-次日2:00是深睡眠黄金时段,此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可促进脂肪代谢与胰岛素敏感性修复。晨起后无困倦感、白天注意力集中,说明睡眠质量达标。营造舒适环境,规避睡前干扰。室温控制在20-24℃,湿度40%-60%,用遮光窗帘、耳塞(噪音会打断睡眠周期)减少干扰。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不吸烟、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

二是睡前“轻放松”,为睡眠“铺路”。

睡前10-15分钟做低强度抗阻运动(如自重深蹲15次、墙壁俯卧撑10次、弹力带划船20次),或简单瑜伽体式(如婴儿式、猫牛式),避免剧烈运动。睡前30分钟用40℃左右温水泡脚,或洗温水浴,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三是白天适当运动,释放情绪压力。

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20分钟力量训练(如哑铃卧推、平板支撑),不仅能释放内啡肽(“快乐激素”)缓解压力,还能提升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改善睡眠质量。

四是晚餐宜清淡,熬夜备轻食。

晚餐应避免高脂、难消化食物,可选择杂粮饭(如糙米 +燕麦)、清蒸鱼、绿叶菜等,减轻夜间肠胃负担。若因工作熬夜,提前准备低热量、高营养密度的零食,替代外卖炸鸡、泡面等,既缓解饥饿,又避免热量超标。

优质睡眠与稳定情绪是体重管理的“底层基石”:睡眠不足会加剧压力反应,而慢性压力又会进一步破坏睡眠,形成恶性循环;只有打破这个循环,才能让食欲激素、胰岛素、皮质醇回归平衡。体重管理从来不是“和食欲对抗”的苦差事,而是找到身体代谢的平衡点。

当你被体重困扰时,不妨先问自己:“最近连续一周睡够7小时了吗?每天有10分钟能放松下来吗?”比起精准计算卡路里,让身体获得充足睡眠、学会与压力和解,或许是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健康体重解锁方式。

上一篇:诺如病毒的8个误区,你了解多少?(健康驿站)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我国将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

1206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彭韵佳)为进一步减轻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国家医保局明确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即时结算。这是记者16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的。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扩面提质的通知》,2026年底前实现即时结算资金占本地医保基金月结算资金的8

短双歧杆菌能促进妊娠健康

1131

据近期《转化医学杂志》报道,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孕鼠体内的一种益生菌,即短双歧杆菌能调控胎盘产生维持健康妊娠的关键激素。这一发现可能为早期识别和干预妊娠并发症提供新途径。胎盘是孕期关键器官,连接母体与胎儿,为胎儿提供必需的营养、氧气和激素。如果胎儿在子宫内发育不良,婴儿期患脑

新型植入物精准递药至多个脑区

1614

美国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大脑植入物,能将药物精准递送至大脑的多个区域,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神经工程》杂志。这款名为“区域液体管理的策略性精确注入”(SPIRAL)的植入物,是一种轻薄柔软的导管,可在脑内多个位点精准释放药物。它不仅能够覆盖更广

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萎缩速度快于女性

1822

最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称,挪威奥斯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在更多区域出现体积缩减,萎缩速度也普遍快于女性。团队分析了来自4726名健康参与者的1.25万份磁共振成像脑部扫描数据,每人间隔3年接受两次以上扫描。结果发现,男性在更多脑区中出现了明显的体积减小。例如,负

我国使用商品条码消费品达2.3亿种

1254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截至9月底,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品种总量达2.3亿种。商品条码作为消费品的唯一产品“身份”标识,是消费品进入市场流通的表征,企业每申报一种商品条码数据就标志着一款新商品的诞生。从消费品新增品种类别来看,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产品升级

诺如病毒的8个误区,你了解多少?(健康驿站)

诺如病毒的8个误区,你了解多少?(健康驿站)

1289

  在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到来之际,医护人员来到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九间房小学,为学生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朱大勇摄(人民视觉)">在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到来之际,医护人员来到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九间房小学,为学生讲解正确的洗

农产品供给贴合“新吃法”(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农产品供给贴合“新吃法”(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669

  图①:四川省盐边县金芋健魔芋三产融合示范园一景。王明钰摄图②:云南省彝良县的一家特色餐馆,天麻被制成各类美食端上餐桌。赵 昱摄图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一家农场,燕麦喜获丰收。张可心摄">图①:四川省盐边县金芋健魔芋三产融合示范园一景。  王明钰摄  图②:云南省彝良县的一家特色餐馆,

家庭医生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健康焦点)

家庭医生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健康焦点)

591

  图①:四川宜宾市江安县留耕镇新场村,家庭医生上门给村民检查身体。本报记者 王永战摄图②:今年9月,浙江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街道商会赠送的11辆家庭医生巡诊电动自行车正式投入使用。图为家庭医生骑着巡诊电动自行车准备上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蔡 俊摄(人民视觉)">图①:四川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