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看病钱”“救命钱”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使用安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医疗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为何总有人盯着医保基金起歪心思?归根结底,还是利欲熏心,有漏洞可钻。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就是为了防住风险、堵上漏洞。该《条例》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首部行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使用安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医疗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为何总有人盯着医保基金起歪心思?归根结底,还是利欲熏心,有漏洞可钻。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就是为了防住风险、堵上漏洞。该《条例》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首部行
冬季的黄土高原,寒风呼呼作响,陕西省清涧县马家岔村村民马增富拄着木棍出门了。他今年73岁,长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2年前确诊膀胱癌,为此还做了一场大手术。如今,这位老汉在山上放30多只羊也不费劲,吆喝声响彻山谷。前来回访问诊的马家岔村村医徐晶很惊讶:“你能爬这么高!”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上门给村里的
看门诊和住院是两种主要的看病方式,跨省直接结算两项改革形成互补,异地看病的不同堵点被打通,全国便捷看病的时代可望很快到来。随着社会交往扩大和人员流动加快,几乎每个人都存在跨省看门诊的需要,即使不看中外省市更高的医疗水平,跨省出差、学习、走亲访友、旅游也难避免。加快推进门诊跨省直接结算改革,既是医改政
中新社上海1月7日电 题:寒潮加剧就诊高峰 上海医疗机构多措并举缓解就诊压力中新社记者 陈静寒潮接连来袭,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疾病高发,就诊高峰加剧。开展预约制夜门诊、双休日门诊专科化……上海的医疗机构正探索升级门诊服务,以有效缓解就诊压力,让小患儿更快速、便捷就诊。7日,记者走访上海交通大
中新网11月26日电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26日指出,医疗卫生机构的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一定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这是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同时,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国新办26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
2017年8月15日的《新闻联播》播报了一条消息:《柳叶刀》把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进行了全球排名。它让大多数国人第一次以国际的眼光审视自己接受的医疗服务。这篇权威的全局性报告表明,我国医疗质量从1990年的110位提高到2015年的60位,进步幅度为全球第三。进步没有在此停滞,一年后,中国再进12位
人民网北京7月23日电 (池梦蕊)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60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为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至三级后,就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和管理提出了七个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各个领域深入推进,为三地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取得积极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表示。作为天津市名中医,疫情期间,他担任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张智龙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人心,无论在交通、产业这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昨日下午举行分组讨论,看病就医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针对“有医生要求慢性病病人15天就要出院,说是医保部门不给报销”这一说法,广东省政协委员、省医保局局长肖学说,这实际是一个误解,尤其在广东已经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的背景下,转来转去医保部门支付的费用反而会更高,医保部门都是要
1月11日,广东省医保电子凭证上线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笔者获悉,广东省作为全国医保电子凭证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已在广州、深圳、珠海、梅州、东莞、江门、茂名、潮州8个地市试运行医保电子凭证,上线机构超1万家,覆盖全省1.07亿参保用户。即日起,医保电子凭证在全省范围内正式上线。广东省参保人可通过微信中的
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政策 备注:急诊留观按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政策报销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报销政策近日,市医保局发布消息,2020年起,北京城乡居民医保门诊封顶线从3000元/年调整到4000元/年。同时,下一步将启动基金结余激励机制研究,对参保个人不看病或少看病的,探索实行提升大病保险
12月18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半年来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情况:自今年6月15日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全市3700所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秩序井然,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出院近250万人次。目前,全市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此
北京一起“假医生”以帮做化验为名骗患者“救命钱”事件,目前假医生已落网,钱款追回。在医院偷白大褂,假扮医生“热情”搭讪来京治病者,以帮患者做化验和办住院为名骗走“救命钱”!昨天记者获悉,海淀公安分局万寿路
许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经验:进了医院大门,一看见人头涌涌的门诊就头晕眼花,不知道挂什么科;好不容易排到挂号窗口,却发现自己证件资料没有带齐全;好不容易见到医生的面,做完检查却发现医生下班了,怎么办?到医院就诊如何才能省时省力?广东省全科医学科协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急诊科副主任马中
日前,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蔺全锁在会上介绍该省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据介绍,陕西省因病致贫户较2016年减少13.83万户,3年来共救治贫困患者59.47万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据介绍,该省实施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3年提升计划,20
据新华社电 (记者董小红、邱冰清、黄筱)南京市民孟先生在家中自测血糖后,打开“南医大二附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选择“互联网问诊”,经过脸部识别认证后选择了想要就诊的医生,上传血糖监测结果,进行病情描述,选择就诊时间并支付了问诊费用35元。跟孟先生一样,现在已有不少患者选择在互联网医院就诊。今年5月,
“白天数着日历,晚上守着电视”“煮一锅饭吃两天,炒两个菜管三餐”“父母病倒在床上,儿女哭在电话旁”……这是许多农村老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江西省新余市,老年人的晚景别有不同:吃饭有人管,看病不用愁,还有休闲娱乐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农村和城市“两轮驱动”,农村养老,既是重点,也是短板。2016年
基层医改是织密筑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保障网的关键。不久前,记者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采访时,听到了这么两个故事:一个是“一元钱看病”。2010年起,在花都区所有的村卫生站,户籍村民看病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免费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
乡土中国用AI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实现送医下乡、云端诊疗,将“AI+医生+乡村”三者进行融合,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未来最大的产业是AI,AI将有可能得到规模化使用,AI会给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提高效率。”这是任正非在最近的访谈中作出的判断。其实,不仅是城市,乡村也该享受到AI带来的红利。近日,广东省卫
9月26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京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7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一老一小的就医问题,关乎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两个最重要时刻;生命危急之时拨出的“120”,是生死一瞬的信任相托;就医时遇到困难,看病时遭遇不顺,患者希望有个渠道反映情况、寻求解决……近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带队深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查访,到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强调做好医疗健康卫生工作需要一颗为民
新华社上海9月15日电(记者龚雯)辅助慢病管理、提高就诊效率、启用“远程病房”……随着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日新月异,医疗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升级,给老百姓看病提供新的便利。 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三有一个房颤门诊,和其他科室门诊不同,这个门诊借助了一套AI管理工具,帮助社区医生对房
新华社长沙9月12日电(记者帅才)借助大数据和超级算法,医疗与技术深度融合,“AI医生”(人工智能医生)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为群众就医带来了更多便利,为疾病诊断提供支持。这是记者从近日在长沙举办的世界计算机大会上了解到的信息。新时代新技术为新医疗带来了无限可能,与会专家预言,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
实名认证身份证、输入手机号、点击申请电子健康卡……随即,周先生进入江苏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查询到自己的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并用其在医院自助机上扫码完成挂号。后续就诊、缴费等都可以用这个二维码。据悉,手机里的电子健康卡可以让患者只凭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不同医院间信息互通,并完成所有就医流程,解决患者“
读片、导诊、急救、查房…… 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 乳腺癌钼靶精准病灶测量。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摄 8月29日,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在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中,最受公众欢迎的,非“AI+医疗”展区莫属。普通观众在这里感受将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