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疾病背后的生命故事(新视野)

  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已超越“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这一界定背后,暗含着对疾病成因复杂性的深刻认知——一个人生病,绝非单纯的体质衰退或器官病变,而是社会环境、心理状态、遗传背景与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这一共识推动了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核心,聚焦于人的生理指标异常和器官功能的修复,却往往忽视了患者作为“人”的情感需求与社会属性。随着医学认知的深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它要求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从“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基础层面,升级为对就医体验、情感关怀与人文尊重的更高追求。这意味着,医生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治病”,而是要成为患者健康的“全周期守护者”。

医学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技术集合,而是兼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特殊学科。价值理性是医学的灵魂,承载着“救死扶伤、解除人类痛苦、维护患者尊严”的初心——从古代医者“悬壶济世”的誓言,到现代医学伦理中“不伤害、有利、尊重、公正”的原则,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始终是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工具理性则是医学的骨架,体现为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与药物研发的不断突破:从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看清微生物,到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实现“透视”人体,从抗生素的诞生攻克感染难题,到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医学技术的进步一次次提升了人类对抗疾病的能力。

然而,在工具理性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医学也逐渐面临着“失温”的困境。为了追求诊断的精准性,学科分科日益精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虽能让医生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却也可能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甚至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窘境。更值得警惕的是,医患关系正逐渐异化为“人与机器”的关系。医学技术的进步让治疗能力极大提升,但患者对关爱的渴求、对医学人文精神回归的期待,却从未改变。

如何让医学人文精神真正落地,让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尊重?核心是通过“叙事能力”——即医生倾听、理解患者疾病故事,并将其整合到诊疗决策中的能力——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从北京市属医院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叙事医学的价值已得到充分印证:不仅能帮助医生更全面地掌握病情,制定更贴合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同时也能让医生在倾听患者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缓解职业倦怠,进而关照医护群体自身的身心健康。

手术刀、药物和语言,是医生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三件核心法宝。前两者作为技术工具,有着明确的专业标准与操作规范,而语言作为沟通工具,其使用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背后正是叙事能力的体现。

事实上,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更是诊断的重要工具与治疗的开端。当患者走进诊室,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做出的第一个倾听动作,就已开启了治疗进程——从这个角度而言,医生面对患者时开出的“第一味药”,往往就是话语。一句充满共情的问候,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一个专注的倾听姿态,能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一次将专业病名转化为患者易懂的生命故事的解释,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这些“语言治疗”的效果,有时甚至堪比一剂良方。而叙事医学所倡导的,正是被生物医学模式一度遗忘的“问所苦”的沟通艺术,并将这种倾听与理解重新置于诊疗的重要地位。

尽管叙事医学的概念源于西方,是个“舶来品”,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文化,早已为其践行奠定了深厚的土壤。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而《黄帝内经·素问》中“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更是将“关注患者整体”的思想具象化,堪称传统医学中叙事元素的经典阐释。

“必知终始”要求医生必须了解疾病的全过程——不仅要知道患者当前的症状,还要追溯发病的诱因、病情的变化、既往的治疗经历;“有知余绪”则强调要掌握疾病之外的“余情”——患者的情绪波动、家庭关系、社会压力等,这些看似与疾病无关的因素,却可能成为影响病情的关键变量。这一论述,本质上是要求医生超越对“病”的单一关注,转向对“人”的全面关怀——关注患者的“终始”与“余绪”,实则就是关注疾病背后的生命故事背景与情绪脉络。。

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传统中医的“问诊”,还是现代医学倡导的叙事医学,其核心逻辑高度契合——一次完整的诊病过程,从来都不是医生单方面的诊断与治疗,而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疾病叙事的过程。这种医患之间的深度互动,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更能让医学重新找回应有的温度——而这,正是叙事医学的核心价值,也是医学人文精神落地的生动实践。

(作者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上一篇:老药新煎 薪火相传(大健康观察)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6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黑救护”专项整治

1573

  本报北京电(记者王美华)规范管理救护车,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重要保障。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6个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联合开展为期1年的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通知明确,本次专项整治面向

泉州小吃 添彩“美食之都”

105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31日公布新一批“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名单,福建泉州市成功入选,获“美食之都”称号。街边不起眼的一碗面线糊里,盛着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技艺;古厝老巷飘香的姜母鸭,浓缩着独特的味觉传奇——这座刚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的古城,正用舌尖上的美味吸引大家的目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

怎样老去算体面?(健康驿站·关注健康老龄化①)

怎样老去算体面?(健康驿站·关注健康老龄化①)

1180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民艺术大学西画班上,老年学员正在专心画画。多年来,该市通过开设多种类艺术公益课程,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学、陶冶情操。顾彬斌摄(人民视觉)">近日,江苏省海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民艺术大学西画班上,老年学员正在专心画画。多年来,该市通过开设多种类艺术公益课程

老药新煎 薪火相传(大健康观察)

老药新煎 薪火相传(大健康观察)

1784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发挥老药工传承人引领作用,通过建立高标准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搭建“名师带徒”传承平台,推动中医药传统技艺传承创新发展。图为在谯城区中医药传承工作室,省级老药工传承人李整风(左一)正在向学员传授中药炮制技术。张刘艳摄(人民视觉)">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发挥老药工传承人

2025年11月06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四!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11月06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四!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658

2025年11月06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四!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发布2、我国鼓励“银发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3、成人健康体检“新国标”出炉4、健康守护更智慧!我国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5、“窜稀饮品”成营销风潮“瘦身”还是“伤身”6、可注射天线为医疗植入物安全供电7、微重力条件下打印出人体肌肉组织8、小小“娃衣”,悄然走红9、冷

我国鼓励“银发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298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李恒)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5个部门11月4日公布《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通知》,提出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医养结合“银发力量”,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通知,按照立足实际、平等自愿、双向选择、满足需求的原则,将社会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和退休医务人员

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发布

1762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彭韵佳)血管、淋巴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命循环系统。国家医保局11月4日发布《血管、淋巴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原有血管、淋巴系统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116项,另有加收项9项、扩展项1项。国家组织编制立项指南,统一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的是让

成人健康体检“新国标”出炉

1993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李恒)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11月4日公布《成人健康体检项目推荐指引(2025年版)》,旨在进一步规范健康体检行为,维护受检者健康权益。根据指引,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不包括职业健康检查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