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针灸注入科学内涵
本报电 (陈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日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表示,浮针作为一种新型针灸,凭借着临床疗效获得了许多认可。展望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清醒地认识到,临床和科研
本报电 (陈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日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表示,浮针作为一种新型针灸,凭借着临床疗效获得了许多认可。展望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清醒地认识到,临床和科研
核心阅读为缓解入园难、破解入园贵,四川省广安市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加大投入,并优化日常管理,确保办园质量。经过5年发展,广安基本建成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群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借助无人机高空俯瞰,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六角丘公园位于一片城市新区的中心。如再将飞行高度降低,可发现公园的中
本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叶紫)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四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住院的新冠患者延续“乙类甲管”时的政策,全额保障新冠患者的住院费用。 通知明确,新冠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的
本报福州1月9日电 (记者刘晓宇)近日,福建省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医务人员保护关心爱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工作。 通知对改善工作条件、加强人员配备、做好健康监测、强化院感培训、落实保险保障、加强人文关怀、营造执业环境、落实职称倾斜、落实薪酬
本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当前,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是重要着力点。要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保障好设备设施和药品配备,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恒 摄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田晓航、李恒)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随着出入境管理政策发生变化,公众担心奥密克戎变异株XBB会很快在中国传播。对此,在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XBB系列变
“在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解读最新版防控方案时指出,在疫情暴发流行期间,结合病毒变异,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行等情况,可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防控措施。紧急防控措施有哪些?何时采取紧急
新年伊始,一股复苏的力量悄然涌动。早晚高峰,北京东三环国贸桥开始堵车,地铁车厢里满是戴口罩的通勤者;跨年之夜,上海豫园“山海奇豫记”主题灯会游人如织,外滩又现“拉链式”交通指挥;夜幕降临,广州天河区花城汇吆喝声此起彼伏,引来八方食客……——“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生活又在向前流动了!”我国疫情
春节临近,山东省青岛市李村大集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采购年货,久违的烟火气正逐渐回归。图为1月8日,市民在李村大集上挑选年货。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居民出行、线下消费等逐步增多,2023年元旦假期消费市场有序恢复,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和创新模式,养老服务也越来越“智能”。聚焦老人高频需求,开发智慧服务平台,守护老人生命安全;建设智慧医养平台,老人在线下单,医护上门服务;跌倒报警设备,第一时间响应老人的求助需求……中国多地积极探索新业态,开发新产品,让科技为养老服务赋能。专家认为,智慧养老产业的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杨昊)日前,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工委等10部门印发通知,联合部署开展“把爱带回家——暖童心护成长”2023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突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聚焦学习宣传贯
“白菜价”“论斤囤”……近段时间,在一些电商平台,火腿头、面包边等各色“边角料食品”人气颇高。这些使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零碎材料制成的“边角料食品”,因外形不规整,无法作为正常产品销售,价格更低,而用料、品质则与正常产品一样,这让许多消费者钟爱有加。不过,也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销售的“边角料食品”
1月8日清晨,沐着清冽的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通惠河南岸的高碑店村醒了…… 执行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的第一天,以前设在路口的疫情防控卡口,不见踪影。 “进门不用扫码,方便了很多。”高碑店华联生活超市内,一些村民正在置办年货,大门口的玻璃门上已经看不到北京健康宝二维码图片。超市负责人张运
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从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米锋指出,要结
新版诊疗方案与之前版本相比主要进行了哪些修订?修订的依据是什么?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进行解读。 “首先是疾病名称的改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说,新版诊疗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疾病特征。 调整了重症高风险人群。王贵强介绍,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孙秀艳、杨彦帆)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于1月8日正式结束。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了新冠治疗药品参与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关情况:今年,共有阿兹夫定片、辉瑞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清肺排毒颗粒3种新冠治疗药品通过企业自主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
感染新冠后,就诊费用医保怎么报?患者网上看病医保能报销吗?哪些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用药被临时纳入医保?1月7日,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对优化医保支付政策、执行临时医保药品目录、做好“互联网+”医保服务等作出明确规定。记
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面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7日就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表示,“关口前移”目前是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对重点人群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加强重点人群动态管理和基层发热门诊建设,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要的药品器械要直达
本报北京1月7日电(记者王金虎、靳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7日联合出台《关于适应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法妥善办理相关刑事案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8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之日起,对违反新型
“大爷,您先等一会儿!”元旦前一天,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姜瑞霞正在给手头的病人看病,自从优化防疫政策以来,她每天要接诊150多个病人,竟一时没有认出“加塞”的“老主顾”。“姜大夫,我和老伴都康复了,特地来向你表示感谢!”老人表明来意,对着姜瑞霞深深鞠躬。原来老人是姜瑞霞的签约居
分类管理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依法科学管理是我国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基本原则。从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在统揽全局、综合研判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了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对于做好新阶
中国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抗疫担当尽责。抹黑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是对事实的不尊重,对科学的不尊重,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近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同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疫情防控技术交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白剑峰)为指导各地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今天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第十版防控方案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确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
本报北京1月7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春节的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更加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