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白露时节这样做好健康防护
9月7日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秋风渐起、秋燥渐甚,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公众该如何预防?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白露节气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如不注意衣物的调整就容易受凉,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建议,
9月7日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秋风渐起、秋燥渐甚,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公众该如何预防?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白露节气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如不注意衣物的调整就容易受凉,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建议,
“免疫球蛋白A(IgA)的特点是发病率高、多发于年轻的群体,长期以来治疗手段相对缺乏。”近日,在谈及中国IgA肾病特点及诊疗现状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陈楠如此评价。IgA肾病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除了患者数量庞大,中国IgA肾病人群病理改变更严重、疾病进展速度更快。尽早诊断、
导致夜尿增多的因素有很多,从生理角度来看,睡前水分摄入过多,精神紧张或压力增加,都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此外,夜尿增多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夜尿频多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但并不能单凭这一症状就断定是肾脏不好,肾脏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
中新网武汉8月23日电 有部分玩家曾称,玩游戏会出现“晕3D”症状。武汉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曾晓云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晕3D”即3D晕眩症,又称视觉诱发晕动症。人的平衡感主要来自视觉、本体感觉和耳内前庭感受器。该症状的出现,就是因为有部分人的前庭功能过于敏感,对微小的运动反应很大。一旦身体
8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8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说,处暑节气虽然白天炎热,但早晚凉意渐浓,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变化。处暑后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容易出现
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市面上挂脖风扇、降温冰圈、冰凉贴等消暑产品热卖。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名7岁男孩因戴挂脖风扇睡觉致面瘫的新闻登上热搜,让不少消费者对这款“降温神器”的安全性产生担忧。相关专家指出,长时间使用挂脖风扇,对着面颊吹,可能引发面部神经受损,导致面瘫。近期在多家医院就诊的面瘫患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疾病。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近1亿。”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骨质疏松专家意见》发布会上,中南大学代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谢忠建强调,正确有效的科普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烈日炎炎,气温飙升,预防中暑成了当务之急。如何快速识别中暑、正确解暑?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的专家跟大家聊聊预防中暑的误区。误区 中暑的人体温都高真相 热衰竭患者的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正确做法 此时患者仍然需要降温,应立即
在夏季,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等条件下,非常容易引发中暑。“热死人”不再是高温难耐的形容词,而是真实事件的描述,如何识别中暑已成近期大众关注的热点。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散热功能障碍,体内热量积聚过多,引发的一系列急性症状。中暑可分为轻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和重
在夏季,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等条件下,常容易引发中暑。根据严重程度,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中暑的表现 先兆中暑 这时常常是大量出汗,感到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可有定向力障碍(说不出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体温通常小于37.5摄氏度。在离开高
天气炎热要严防中暑,特别是老年人等体质虚弱者,因害怕感冒不开空调,可能会引起中暑。我们需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增强居家施救、自救的能力。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李林牧 姜婵媛 王芳芳每年6到9月都是野菌菇大量上市的季节,不少人会赶在这段时间尝尝鲜。近日,19岁的小艾(化姓)竟因为生吃野菌菇中了毒,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急诊科的救治下才成功脱离了险境。7月10日,小艾(化姓)收到了朋友寄来的野生菌菇,胆大的小艾就想着挑战一下生吃野菌菇。
近期,江浙沪皖一带高温持续,浙江多地最高温逼近40℃。高温天下易中暑,各地医院热射病患者数量有所上升,其中不少是“不舍得开空调”的老年人。专家提醒,要特别关注独居的老年人,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如老人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送医就诊。连日来,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急诊科都会接诊数名热射病患者。浙江省中医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李恒)进入夏季后,天气变得炎热,人们倾向于前往游泳场所或待在有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内活动。专家提示,在这些场所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避免相关疾病发生。“游泳场所存在多种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若不注意卫生,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的风险较高。长时间待在有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内,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顾天成、徐鹏航)近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国长江干流及两湖水系多条支流超警。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加强2024年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与暴发流行。通知指出,血吸虫病流行区要高度重视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树牢风险意识
高温天气,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毛孔扩张、出汗增多,此时若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极容易导致夏季感冒,即大家俗称的“热伤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热伤风属于风热感冒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此外,还常常
长期坐姿不当或超负荷活动,造成腰背部肌肉劳损,是腰背痛的重要原因。温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护师孟盈盈、主管护师陈园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积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从而延缓腰椎劳损和退变的进程,减轻腰背痛症状。对于曾经有过急性或慢性腰肌损伤、腰肌筋膜炎、腰肌劳损或者腰椎间
近期,我国北方多地高温持续发展,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甚至达到39摄氏度至42摄氏度。除了炎热,夏季让人心烦的还有蚊子。小小蚊子可能带来不可小觑的健康风险。不久前,广东省有关部门发布了2024年首份“蚊子地图”,提醒民众注意防范蚊虫叮咬。那么,什么是“蚊子地图”?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份地图?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
还没到夏至,北京已连发高温预警,本周二的气温预计再次突破37℃。炙烤模式提前开启,一定要警惕能“热死人”的高温中暑。当出现两个症状,就说明你已经处于先兆中暑阶段了。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所的专家就来介绍一下,高温中暑的四个阶段以及哪些是容易中暑的人群。不是所有中暑都能自行缓解中暑是指暴
俗话说,寒有三九,热有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但人的身体变得容易疲惫,就连皮肤也会变得比平常更油,更容易出汗。 在室外肌肤出汗出油,在室内肌肤又干燥缺水,在这一冷一热间,出油、干燥、等肌肤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个全民都热成狗的日子里,最最受伤的是我们的保护屏障——皮肤。 肌肤中暑的症状
“我们对孩子没有要求呀,为什么他面对考试还是这样紧张?”“我也不想去想,但就是害怕自己这次参加高考会考得很糟糕,怎么办?”日前,一名今年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在父母的陪伴下,找到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医学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武雅娇,倾诉近日的焦虑。2024年高考即将来临,很多学生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具体症
米酵菌酸中毒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中毒食品主要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常见的有三类:一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如酸汤子、臭碴子、糯玉米汤圆、吊浆粑等。二是变质鲜银耳。三是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由鲜湿粉(如河粉)、凉皮及泡发木耳引起的中毒
立夏已过,多地气温冲上30℃,各种致病微生物快速繁殖,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若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同于食物中毒,它特指食用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导致的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常见于潮湿高温季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苑晓冬介绍,在细菌性食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和获得感。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介绍相关情况。(5月8日《北京青年报》)这次新闻发布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比较引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成年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评价》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钙、锌、硒、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比例均较高,其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比例均达到了80%。这两种维生素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长期摄入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会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