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系统可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进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该病初期症状隐匿,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甚至失明。由于不同患者病情进展存在较大差异,每位糖尿病患者患DR的风险和时间难以准确预测。如何高效精准诊断DR并评估其进展风险一直是一大难点。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教授贾伟平、李华婷团队,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主任黄天荫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电院计算机系和教育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教授盛斌团队,在国际上首创能精准预测DR进展的深度学习系统DeepDR Plus。这项医工交叉合作的研究成果,有望让糖尿病患者只需站在一台机器前拍张照片,就能精准诊断DR严重程度,还能预测DR的发病进程和进展风险。相关成果在国际刊物《自然医学》上发表。

早期筛查和干预对于DR的预防及管理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和国际组织大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常规眼底摄片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病变并进行干预。但糖尿病患者常规眼底摄片检查的实施和普及困难重重。“由于眼底摄片设备匮乏、专业摄片人员稀缺、患者筛查依从性差等因素,DR的筛查普及率低,且摄片质量难以保证。这导致相关病变的筛查和诊断精准性较差,难以有效实现疾病防控。”盛斌说。

目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用于DR筛查。但基于眼底图像来预测DR发生风险的相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仍待突破。研究团队介绍,在糖尿病等相关慢性病诊疗和管理的临床实践中,对糖尿病患者往往只会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筛查或随访,对并发症的确切发生或进展时间无法知晓。这也导致传统深度学习模型无法实现疾病进展时序轨迹的精准建模,进而无法预测个体的发病和病情进展时间点。

针对上述困扰全球糖尿病管理的关键技术瓶颈,团队首次基于大规模医学影像纵向队列,利用涵盖多国多种族的超20万名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图像和临床数据,创新性地提出了深度学习框架,成功实现对DR进展的风险预警和时间预测。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推荐个性化的DR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并回答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两大关键问题:患者应什么时候转诊去眼科,以及患者的DR会有多严重。

研究首次实现了个体化DR风险和时间的预测。DeepDR Plus系统仅根据基线眼底图像,就可准确预测未来5年患者DR进展的个体化风险和时间,优于传统临床参数模型。

盛斌介绍,研究团队从2013年起,就扎根于DR的人工智能诊疗这一国际前沿问题。从眼底血管特征自动提取,到DR的自动诊断,再到疾病风险的精准评估,团队相继成功研制了两代深度学习系统,助力糖尿病全球防控。DeepDR Plus正是团队继2021年成功完成DR辅助智能诊断系统DeepDR的研发之后,进一步构建的基于时序影像序列深度学习的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预警系统。

目前,通过将其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研究团队证实该系统在大幅降低筛查频率和公共卫生成本的情况下,保持极低的漏诊率。这一成果有望为未来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实践提供个性化筛查和管理决策的依据,也将为推动全球糖尿病并发症的智能防控贡献中国力量。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急诊医生的深夜守护
下一篇:一生中患病的几率或可预测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机器学习可用更少血液更早筛查癌症

808

科技日报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希望之城下属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并测试了一种创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有朝一日可用更少的血、更早地发现各种癌症患者。研究论文发表在24日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大量证据表明,99%被诊断患有Ⅰ期乳腺癌的人5年后仍能存活。如果发现时已是Ⅳ期,肿瘤已扩

依靠“分子指纹”有望实现肠癌早期筛查

64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衣晓峰 记者李丽云)记者1月21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教授黄睿及其团队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对肠癌肿瘤微环境和内质网应激机理进行了揭示,挖掘出多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分子标志物。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转化医学》上。作为全球发病

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营养均衡(名医讲堂)

1739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有人说,吃得太多、太好,“营养过剩”才会得糖尿病。受此说法影响,不少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敢吃肉、不敢吃主食、不敢吃水果。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危险的因素——营养不均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营养不良。  国内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糖尿病住院患者中,

港中大团队发现“渐冻症”新发病机制

8

  本报香港1月9日电 (记者陈然)香港中文大学8日公布,港中大研究团队与英国牛津大学最近一项合作研究项目,揭示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的一种新发病机制。  据介绍,“渐冻症”是一种成年发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大脑和脊髓,导致肌肉无力、协调能力丧失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最新数据显示,

国家卫健委:全面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质量管理

1213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全面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质量管理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质量控制指标》,并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我研究团队解密肿瘤细胞自噬机制

1518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记者12月19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王锐院士、张海龙副教授运用多学科交叉协同策略,系统性研究发现海洋多肽分子Microcolin H通过直接作用于靶点蛋白PITPα/β,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从而发挥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还在临

专家: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呈上升态势

1622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当前,北京进入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共同流行的态势。昨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介绍了本市呼吸道传染病的最新情况。目前,本市新冠流行维持在较低水平,流感发病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处于下降阶段。今年的流感流行期比往年有

北京市老年人将开展5种常见慢病筛查

1502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近期,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北京市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规范(2023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与社区(村)居委会、村卫生室、相关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老年健康服务志愿者组织等的合作机制和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日常养生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130

平时要养生、不是老了再养生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没病多检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日常养生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1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