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暖,更要心暖

身暖,更要心暖  制图:潘旭涛

">

制图:潘旭涛

随着气温降低,中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冬季供暖涉及千家万户,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连日来,“供暖”在互联网上成为热点话题。网友们晒出自家供暖情况,热议供暖背后的“民生温度”。

新能源供热,节能省成本

据央视网报道,山东省平原县地热资源丰富,为降低能耗、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当地首次启用了清洁热源替代项目,从地下抽取地热水,借助其热量供暖。

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齐强说:“往年,我们主要靠燃煤供暖,如果想提前供暖,成本和能耗压力都非常大。但是今年我们启动了地热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相比传统的燃煤供暖能节省成本,这让提前供暖有了更大的底气,既温暖了百姓家,也没给财政造成更大的压力。”

地热能源站是整个清洁热源项目的枢纽。地热水从地下1500米抽上来,要先在地热能源站提取热量,再用这些热量加热自来水,然后把加热好的水通过管道送到居民家实现供暖。往百姓家送水的出水口温度高低,直接决定了居民家里暖不暖。

“智慧中枢”,实现精准调度

据人民网报道,在北京热力生产调度与监控中心,工作人员紧盯数字可视化大屏,城市供热监测数据及热网运行状态“一览无余”。这里是首都供热系统的“神经中枢”。

北京热力生产调度与监控中心主任梁言凯介绍,今年供热季,北京热力智能指挥系统实现智慧监测、调度管理等9个核心模块上线运行,为调度决策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撑,实现从“经验预判”到“数据精算”的转变。

基于精准预测,该系统可自动生成日前供热计划与日内实时调整计划,并联动热源厂、泵站等设备自动调整运行参数,实现热网运行动态优化。梁言凯说,今年供热季还首次实现供热指标“每半小时一调度”,每日设置48个节点精准调控,全力守护市民冬日温暖。

“冬病夏治”,排查设备隐患

据经济日报客户端报道,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甘肃建投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建工大院供热站,司炉工张爱平正在检修供暖设备。自10月15日上水打压以来,他和同事们24小时值守,维修解决住户的“温暖”问题。

“我们已完成85个天然气集中供热站点、166个热电联产换热站点及654千米供热管网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供热效率和安全水平。”七里河区住建局工作人员陈永红介绍,从7月份开始督促推进辖区各供热单位做好供热设施设备的夏季检维修和“冬病夏治”工作,排查设施设备隐患问题,对隐患进行甄别分类,全面开展检查维修。

11月1日,兰州正式开始供暖。兰州市建立了安全生产与应急机制,检查供热单位的智能监控平台、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针对管网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演练情况。

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11月1日,辽宁省迎来全面开栓供热。“屋里前几天就热起来了,今年温度还不错。”11月1日上午,家住沈阳市浑南区的市民李女士说,她家屋内的温度计显示超过20摄氏度。

在位于铁岭市银兴社区的传输局家属楼,一楼的供热主管道上安装了物联网平衡阀。这是当地为解决部分“孤岛户”家中不热的问题所尝试的积极探索。

“以往部分顶楼、边户等‘孤岛户’,因管网水力失衡可能导致暖气不热。”铁岭天信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物联网平衡阀能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流量、温度数据,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智能化调控系统,对室温偏低的小区提高二次网回水温度,实现精准补偿。

清单化管理,及时排除故障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为确保管网畅通无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组建了3支应急抢修队,24小时待命处置突发情况。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施工人员更换腐蚀管道9处、故障阀门20个,并对全部管网实施保温加固。

“我家暖气片有点响声,能来看看吗?”10月22日一早,轮台县西苑小区居民李女士拨通供热服务热线后,维修人员不到半小时便上门排除了故障。这样的高效响应,得益于轮台县推行的“清单化管理、闭环式处置”机制。

供暖期间,专项督查组每日调度供热数据,不定期抽查站点运行情况,对服务推诿、供热不达标的企业严肃追责。群众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平台实时反馈问题,所有诉求均限时办结、全程跟踪。

“要让群众不仅身暖,更要心暖。”轮台县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杨振表示,供热保障既考验城市治理能力,也体现为民服务的初心。

“屋里热了,心里也暖乎乎”

网友“多梦锦鲤”说:“我家的暖气已经温乎了,温暖‘提前送达’。”

网友“拦不住”说:“今天听到暖气片里哗哗的水声,太好了。”

网友“众星捧月”说:“一进家门,暖意融融,这感觉真好。”

网友“本人话不多”说:“我们小区用上了核能供暖,够‘硬核’!”

网友“土豆泥”说:“刚开始家里暖气不热,维修师傅上门发现是‘气阻’问题,很快修好了。”

网友“梦梦”说:“屋里热了,心里也暖乎乎。”

网友“大志”说:“供暖有‘热度’,民生有‘温度’。”

上一篇:碱性水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开展脑机接口技术“体系化攻关”(迈向“十五五”的创新图景)

264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人类大脑是一个神秘的宇宙。在这个重约1.4公斤的“小世界”里,藏着860亿个神经元,控制着人类的情绪、语言、运动,它是一台比任何超算都精密的“生物计算机”。如何让大脑与外部设备联动起来,帮助人类实现“随心所动、心想事成”的梦想?脑机接口就是这

让国补政策温度转化为青年生活热度

1402

又到“双11”,购物车的故事仍在上演。如今,随着“以旧换新”“绿色家电消费补贴”等国补政策登场,这场关乎年轻人、政策与消费的共振,正释放出新的活力。过去,人们谈补贴,总离不开“便宜”二字。但对年轻人而言,价格并非唯一的吸引力。他们更关心消费背后的意义,是否环保、是否舒适、是否代表一种生活态度。比如,

中疾控:立冬到,多吃这些食物更养生

903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立冬已至,天地始冻,万物收藏。在这个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中国古代典籍中蕴藏着深邃的饮食智慧,与大家分享。《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古人早已洞见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藏”——藏阳气、藏精气、藏神气。而饮

立冬至,这份养生防病“秘籍”请收好

412

11月7日迎来立冬节气。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走低,天气干燥寒冷,人体机能也随之进入调整阶段。如何科学养生防病?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进行解答。慢阻肺病患者宜温肾通络,坚持规范治疗立冬之后,寒气渐重,慢阻肺病患者易出现气短、咳喘加重等现象。中国中

节令之美丨立冬:黄酒冬酿正当时

1572

11月7日,以“立冬”为起始的冬季如约而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祭祖、饮宴、迎冬等传统民俗饱含了对一年辛劳的犒赏。进入11月,在处处氤氲着醇厚悠然酒香的浙江绍兴,黄酒冬酿的大幕正被缓缓拉开,浸米、洗缸、蒸饭、投料……“立冬后的90天是黄酒酿造关键期。”绍兴一家酒厂的新

碱性水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328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倒计时,饮用水的销售大战愈演愈烈。此前因“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等说法走红的碱性水,销量再次走高。那么,长期喝这种水真能达到商家宣传的保健效果吗?健康功能缺乏科学依据支撑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沈立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在售的碱性水主要分三类,分别是

用创新成果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编辑手记)

164

  通过脑电信号控制机械臂,让残疾人重获抓握能力;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脑机接口技术正让“人机混合”“随心而动”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成为可能。从科学幻想走向现实生活,要瞄准前沿、敢为人先,更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锚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这一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