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体检:莫让乱象损害信任(金台视线)

商业体检:莫让乱象损害信任(金台视线)  制图:马成心

">

制图:马成心

  伴随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健康体检需求持续增长,商业体检机构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然而,随着个别负面事件的曝光,与商业体检相关的一些问题浮出水面:诱导消费、过度检查、漏诊误诊、售后缺位……如何规范行业秩序、筑牢健康体检防线,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制造健康焦虑,诱导消费者增加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检查项目

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商业体检机构会通过制造健康焦虑、模糊套餐内容,引导消费者增加检查项目。

前段时间,广东惠州市读者刘先生带着家里老人去体检。在前期的电话预约环节,他选择了1268元的老年体检套餐,客服介绍该套餐“全面筛查,性价比高,适合居家老人的健康管理”。

“到了现场我发现情况不对,推销员一直对着老人介绍其他体检项目。老人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听到对方介绍每年肝癌、肺癌死亡率之类的话,就决定临时加项目。”刘先生告诉记者,最终他们加了肝癌、肺癌风险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等项目,总费用超过3000元。

“看起来,体检机构没有强制搭售,增加项目属客户自愿选择,也都是明码标价,但他们通过片面信息增加老人焦虑的方式令人感到不适。陪老人体检的子女一般都是孝顺的,很少会当场拒绝。”刘先生表示。

同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一名网友留言:“我为婆婆购买了593元的体检套餐。去抽血时,婆婆被护士误导,又加了562.8元的检查项目。”让这名网友无法接受的是,增加的项目是他们不需要的。如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婆婆已经在半年前单位组织的常规体检中检测过了,“但护士说体检就讲究全面,医生要根据身体的综合指标判断,只检测个别项目达不到体检效果。婆婆听后连连点头。”

除了为了追求所谓的全面而做不需要的检查,还有一些项目价格高,筛查价值也因人而异。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章谙鸣接诊过一位患者,由于迷信所谓的“高端基因筛查”而忽略了基础的肠镜检查,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体内的早期肠癌病灶。而这类“高端基因筛查”,价格动辄上万元。

“部分体检机构利用大众对疑难病症的恐惧,大力推广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PET—CT等高价检测。这些项目对普通人群的筛查价值有限。”章谙鸣介绍,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不推荐将肿瘤标志物检测作为常规癌症筛查手段。《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也强调,无特殊风险因素的健康人群无需频繁进行此类检查。全而无用的高价体检加项不仅增加了体检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高频或带辐射的检查还可能带来身心伤害。

商业体检出现漏诊误诊,准确度遭质疑,消耗消费者信任

“我在上海市一家体检机构体检,B超未查出肾囊肿,一个多月后因腰疼去上海中山医院查出右肾囊肿1.2厘米。如果我没第二次去医院检查,后果不堪设想。”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一名网友投诉说,“这让我对此机构检查结果极其不信任。要求退款时,对方态度极恶劣,不承认他们的检查失误。”

检索相关信息,类似投诉并不鲜见,被投诉者甚至包括知名体检机构。而在各地已公布的司法案例中,不乏涉及体检机构漏诊问题的案例。广东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公开了一起因体检漏诊引发的纠纷案件:某公司员工陈某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由某门诊公司提供胸部CT检查服务,结果显示双肺“未见异常”。两年后,陈某再次到该机构体检时,CT检查提示左上肺存在实性结节灶,建议随访复查,随后确诊为左上肺低分化腺癌ⅢA期(晚期)。陈某因此诉诸法庭,最终法院审理认为,某门诊公司对陈某进行影像检查时存在漏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无独有偶,陕西西安市读者孙女士前往一家体检中心体检时,原本在西安市西京医院检查出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竟然变成了阴性。“后来证明是商业机构误诊,他们道歉并重新检测。”孙女士说。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据此,如果体检机构误诊漏诊,使体检者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也可能面临追责。

还有的体检让消费者虚惊一场。“我带妈妈去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家体检中心检查出来磨玻璃状结节0.7厘米,中心的医生说大于0.8厘米就会变成癌,建议3个月后复查。我和妈妈都吓坏了,到医院自费拍了增强CT,结果医院的专家说这就是个普通的实性结节,还有可能是新冠阳性后引起的炎症反应。”

在“人民投诉”上,一名网友说,即使没造成严重后果,类似误诊也消耗了消费者对商业体检的信任。

一些商业体检机构医疗资质欠缺,体检报告解读敷衍

盘点消费者对体检机构的疑虑,除了检查项目与结果可信度外,还涉及部分商业体检机构在人员资质、设备维护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欠缺。《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体检机构至少有2名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0名注册护士,但实践中不少体检机构达不到这一标准。

近年来,有新闻报道曝光一些商业体检机构使用无资质医师,甚至还有用护士冒充医生的现象。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抽检发现,部分体检机构存在技师代医师阅片现象,且CT阅片平均时间远低于公立医院的平均值。

设备老化同样值得警惕。2023年8月,浙江宁波市场监管部门查出一家体检中心使用本该报废的血沉仪,该设备超期服役期间已进行5200余人次检测。

一些体检机构还存在体检报告解读敷衍现象。河南郑州市读者崔先生前往本地一家商业体检中心,“体检完后,厚厚的检查报告,标着上上下下的箭头,一般人哪看得明白?负责解读的医生说有些指标不好,要来定期复查。当我问平时如何养护,他只回答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还顺便推销起了保健品。”崔先生说。

《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健康体检旨在准确评估个体健康状况、早期识别疾病风险因素和潜在健康隐患。而当前不少体检服务仍停留在“一次性交易”上,即最终只提供一份检测结果报告,忽视个体化的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也难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

“报告解读本应是体检流程的重要一环,如此敷衍了事,无法帮助我们真实了解自身健康情况,使体检的效果大打折扣。”崔先生表示,希望未来能出台相关规定规范体检报告解读流程。

专家建议配强资质和专业力量,提升操作规范性,强化执业监管

与公立医院体检部门相比,商业体检机构通常采用预约制,流程高效,环境舒适,且提供一对一导检服务,私密性强,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专家认为,体检的本质是健康风险筛查,虽然当前的技术还无法查出所有疾病,但体检机构可以通过规范管理、提升业务能力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体检的准确性,降低漏检、误诊的风险。

“为了增加营业额,营销对于商业机构而言是很正常的,但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认为,商业体检机构须严格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向客户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体检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或误导客户;在宣传内容上,突出体检服务的专业性、准确性,避免使用夸大、误导性的语言;如实告知客户体检项目的风险和局限性,让客户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主选择。

针对现行健康体检管理相关法规尚需完善的问题,邓勇建议尽快修订细化行业条文,明确体检机构的责任、义务及违规处罚标准,为主管部门监管与消费者维权提供清晰依据,以较好解决消费者投诉较多的诱导消费、过度检查等问题。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做出有益探索。今年7月,京津冀三地发布《健康体检质量控制规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聚焦健康体检全流程管理,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3个维度,对体检指标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有利于健全体检质量控制体系,将为区域内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健康体检服务。

此外,现行法规执行力度不足,对违规行为处罚偏轻,难以形成有效威慑。“有关部门在体检机构资质审核、日常运营监管等方面尚存在监管空白,导致部分商业体检机构资质不达标、操作不规范。强化执业监督管理很有必要。”邓勇建议,卫健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不定期对体检机构进行抽检,严肃处理伪造从业人员资质、夸大宣传等违规行为;还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平台,简化消费者维权流程。

对于消费者普遍反映的漏诊误诊问题,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体检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马学华认为,体检机构减少漏诊误诊现象、提升报告准确性的核心在于构建“技术—人员—流程—管理”四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全链条风险控制。

“商业体检机构不妨学习参考公立医院体检部门的业务模式。比如,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体检中心建强人才队伍,要求主检医师需具备5年以上临床经验及副高以上职称,检验人员需通过临床检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同时采取三级审核机制,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马学华说。

构建制度保障的同时,售后服务质量也要跟上。马学华表示,体检报告解读需以受检者为中心,通过内容标准化、形式可视化、服务个性化实现精准沟通。当受检者体检指标出现问题时,可按照指标风险等级,通过体检报告上的文字以及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结合专业解读等服务,及时提醒体检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闵靖涵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3日 07 版)

上一篇:警惕以改签机票名义诈骗(建议)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小吃”不小!百年川菜开启“因食而旅”新图景

954

一勺红油搅动千亿产业,一味川香连接古今中外。小吃大产业,折射出“因食而旅”的消费新图景。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八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乐山举办。来自全球11个国家及全国22个省区市的126个特色展位,川味小吃、非遗美食、中华名吃等近600种美味齐聚,打开观察美食驱动文旅升级的一扇窗口。作为中国八

警惕以改签机票名义诈骗(建议)

1842

  最近,我和老伴出门旅游,通过网络订购了飞机票。出发前,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我的机票因航班故障要改签或退票,还准确报出了我的航班号,要求我提供身份信息,并下载一个手机应用。随后,对方又让我登录一个网站操作改签,还要走了我的银行卡号,说要开通理赔通道。对方让我往指定账户转账980元,钱转出去

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养老+金融 守护“夕阳红”(深度观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61

  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内,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大家保险供图">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内,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大家保险供图  泰康之家·福园养老社区内,护理师陪伴老人聊家常。池艺珊摄">泰康之家·福园养老社区内,护理师陪伴老人聊家常。  池艺珊摄  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景观。大家保险

助力老有所养,金融大有可为(记者手记)

1639

  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不断更新,数量已超过1100只;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9亿人,为老年人护理添保障;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速落地,撬动金融资源流向养老产业……从需求端着手,夯实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从供给端发力,支持扩充养老设施、产品和服务,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正在加快书写。党的二

中国铜仁抹茶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628

  梵净山下,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贵茶集团所属贵茶产业园的抹茶冷库有序运转。工人们将货物分类、分批次整齐堆放,为下一个外贸订单做着准备。不久前,4吨抹茶从这里出发,经深圳蛇口港运抵日本。贵茶集团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方强介绍,日本这么大规模购入抹茶尚属首次。今年以来,贵茶集团已3次对日本出

2025年11月0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一!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11月0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一!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555

2025年11月03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一!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暖冬经济升温:取暖“神器”升级滋补食品上架2、挫折教育不能仅让孩子吃苦3、最低工资上涨惠民生促消费4、好餐厅是个啥模样5、激素催肥大闸蟹?别信6、屋顶露台创造更多消费可能7、2025年11月02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日!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8、中国团队在美国展示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成果9、2025年11月01日

暖冬经济升温:取暖“神器”升级 滋补食品上架

1567

当寒潮掠过街头,城市的冬日气息愈发浓郁。人们在取暖设备的精准呵护中感受便捷,在滋补食品的细腻滋味里收获安心,在护肤与冰雪运动中拥抱自我……“暖冬经济”悄悄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多款“取暖神器”升级不像传统取暖器般裸露加热光源,今年新上市的桌面取暖器外观小巧,将热源全包裹得无光设计不刺眼,也不会使周边

挫折教育不能仅让孩子吃苦

177

挫折,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情况。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希望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能给予正确引导。我应该怎么做呢?专家观点史家胡同小学一年级执行校长赵慧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经历挫折,人们可以更好地学会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我应对困难的能力。挫折教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