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就医提供更优保障(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近日,市民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医保事项。
  丁根厚摄(人民视觉)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陆续结束。当前,全国基本医保参保情况如何?从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10元/人的缴费标准,到目前380元/人的居民医保缴费标准,增长的370元医保缴费为群众带来了什么?国家医保局近日针对相关热点进行了回应。

  

  纳入更多新药  保障范围显著拓展

  “从宏观上看,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保持稳定。”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介绍,中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从2003年到2023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从10元/人增长到380元/人。对此,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表示,医保筹资标准上涨的背后,是医保服务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

  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仅300余种药品能报销,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如今,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近年来,更多患者能够买得到药、吃得起药。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以治疗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为例,该药品刚在国内上市时患者服药的年自付费用近30万元,许多患者和家庭不得不“望药兴叹”,在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脆弱的生命之间艰难取舍。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该药品集采并经医保报销后,患者每年服药的自付费用降低至6000元左右,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让无数患者和家庭重燃了生的希望。

  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检查诊疗技术更加可及。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表示,20年来,在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领域领先世界。患者享受到的医学检查、诊疗手段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大参保患者享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提高报销比例  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84.2亿人次,平均每人一年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2.47亿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年住一次医院。

  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并不像许多人想象得那么低。之前脱贫攻坚期间,40%的贫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说明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大。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介绍,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为30%至40%,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如今,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此外,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从无到有,持续优化,已经帮助约1.8亿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减轻用药负担799亿元;“三重保障制度”仅2023年一年就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超1.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800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事实上,为支撑医保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在对居民个人每年参保缴费标准进行调整的同时,财政对居民参保补助进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调。2003年至2023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从不低于10元/人增长到不低于640元/人。对于低保户等困难人员,财政会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如果一名普通居民在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其医保总保费至少为8660元。其中财政补助至少为6020元,占保费总额约70%;居民个人缴费为2640元,占保费总额约30%。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总额3497亿元,财政为居民缴费补助6977.59亿元。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10423亿元,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总额,是居民个人缴费总金额的2.98倍。

  由财政“拿大头”和居民“拿小头”的医保缴费,一砖一瓦搭建起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保障城墙”,带来的是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

  打通服务堵点  就医需求快速释放

  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医保电子凭证用户超10亿人、各地结合实际推出132项医保领域便民措施……近年来,一系列医保便民措施全面落地,进一步打通医保服务中的堵点。

  以跨省异地就医为例,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介绍,2003年,参加“新农合”的群众只有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小,而且不能直接结算。如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为广大在异地生活、旅游、工作的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

  数据显示,2023年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医药机构达到55万家、惠及群众就医1.3亿人次、减少群众垫付1536.7亿元。

  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介绍,据统计,2003至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从20.96亿人次增长至84.2亿人次;全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05年的72.9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93岁。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3年的55.8%下降至2022年的27.0%。近14亿医保参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条件、更大范围的医疗保障、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更为便利的医保服务的背后,是中国医保制度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2024年03月29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一篇:如何增强呼吸系统免疫力(民生服务港)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养生之道:塑造健康人生的黄金法则

960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和健康。养生不仅关乎身体状况,更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首先,养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提倡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休息来维护身体健康。养生之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践行。饮食养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应该保证摄入足够的

引领健康生活的艺术:养生的智慧

270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养生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生活方式。养生,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和照顾,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每个人走向健康、快乐的必由之路。首先,养生是对生命的尊重。身体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养生就是这部机器的“使用说明书”,告诉

2024年03月29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4年03月29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804

2024年03月29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五!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75年持续研究揭示人脑越来越大2、“快速”是响应患者诉求的最基本要求3、如何应对过敏性鼻炎?中医专家解答4、家电换新:“换”出更高品质生活5、第四届消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权威发布)6、多措并举,补齐养老行业人才短板(国际视点)7、守护乡村幼苗健康成长(暖闻热评)8、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人民时评)9、护工管理

健康养生:迈向活力四溢的生活

1579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往往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养生。养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共同探讨养生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养生之道,迈向活力四溢的生活。养生之道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多吃蔬果、粗粮和高蛋白食物,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避免暴

探索养生之道:让健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39

在生活中,健康往往被忽视,为了事业、学业、家庭等各种责任而奔波,但请记住,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养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投资。首先,要明白养生的核心在于平衡。平衡饮食、平衡作息、平衡心态,这三者缺一不可。饮食方面,应该注重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

小龙虾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小龙虾的日常做法

小龙虾吃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小龙虾的日常做法

1867

小龙虾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已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夜市随处可见,人气火爆;小龙虾因体型比其他淡水虾类大,肉也相对较多,及肉质鲜美之原因,可以被制成各种各样的料理。小龙虾含有虾青素,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青素有助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但小龙虾

小龙虾和芒果可以一起吃吗 芒果的日常吃法

小龙虾和芒果可以一起吃吗 芒果的日常吃法

1066

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又到了可以吃小龙虾的季节了,小龙虾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性食品,是夜市十分受欢迎的佳肴。芒果软糯香甜,也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岑潋的《芒果》诗曰:“若论香味颇堪珍,草木南方古未闻。落实已非无患子,虚花须惊妄谈人。”表达了杧果色香俱全的特性。 小龙虾和芒果可

为什么肚子上的肉这么难减 可能与这4种因素有关

为什么肚子上的肉这么难减 可能与这4种因素有关

89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面临着减肥的困扰,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减少。肚子上的肉似乎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难消除,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人体生理、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揭开腹部脂肪难以减少的秘密。  1、生理因素:脂肪分布的不平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人体的脂肪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日常养生

长寿到底和什么有关?应该如何去养生?

130

平时要养生、不是老了再养生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没病多检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日常养生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就管用

124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这时,不妨通过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