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措并举织密公共卫生安全网

织密公共卫生安全网、持续完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实现多维度跃升、打造传染病防控新范式……上海市卫健委方面12日披露,在上海开展的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成果、重要经验从中涌现。

“超大城市生物安全关键能力和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一体化建设”项目为上海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防控工作提供高质量支撑。如今,公共卫生安全网已全面进入常态化运行。上海率先建成菌(毒)种与感染性生物样本“全生命周期数字信息库”(简称:平台),创新融合物联网与地理定位技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样本的采集、转运、入库实行全过程“一屏掌控”。平台配备全链条生物信息工具集,最快在24小时内就可完成30例样本的精准溯源。

据悉,耐药基因监测、气传微生物追踪、类器官病毒模型等前沿技术也被纳入统一平台,构建“全健康哨兵”体系。气传微生物追踪技术在地铁空调、大型会展送风口布设滤膜,实时捕捉真菌和病毒踪迹,为重大活动提供空气实时生物安全评估;类器官平台为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体外病人”。

在“超大城市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能力提升”项目中,上海开启了一场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体系性重塑,成功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闭环体系,在监测网络的完整性、预警模型的精准性、应急处置的高效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构建多源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发热门诊/诊室和肠道门诊的全覆盖数据智能采集,精准捕捉不同人群发病规律。

上海打通气象与传染病数据共享通道,研发4种气象-传染病风险预报技术,实现提前3周的流感、腹泻流行趋势预测,并入选世界卫生组织(WHO)《COP29气候与健康问题特别报告》城市示范案例。

“大型应急处置场所模块化建设”项目在国内首创大型应急处置场所模块化标准布局,通过升级病原检测技术,提升诊疗效率。多方共同创新制定了《传染病应急处置场所模块化布局规范》。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设计及建设单位可参照上述规范,发挥模块化建筑“快速组装、灵活转换”优势,迅速建成并启用应急场所。

“平急结合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打造以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IDC)为核心的传染病防控模式。该项目建成的病原网络实验室、临床研究基地等平台可支撑新发传染病快速溯源。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市-区-专科”三级诊疗网络填补了超大城市传染病“协同诊疗”的空白。2025年年底前,上海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和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重点专科医院规范设置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未来,该项目将进一步深化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的长效运行机制,推动技术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下沉,持续提升传染病防控的精准性与高效性。(记者 陈静)

上一篇:新方法让癌症生存预测更精准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四维超声技术清晰呈现器官细微血流

1937

法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全新超声成像技术,首次在四个维度(三维空间+时间)对活体心脏、肾脏和肝脏等大器官中,从大血管到最细微血管的微循环和完整血流动态,实现了全面、高精度可视化。这一突破为研究和诊断血液循环相关疾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将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精准医疗带来深远影响,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

专家:心肌病管理当以“快”破局 AI智能诊疗体系助力实现快速筛查、诊断和管理

1211

心肌病是一类严重的心脏疾病,会直接损害心肌的结构与功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甚至降低患者生存率。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14日对记者表示:“面对心肌病严重的疾病危害,其管理应当以‘快’破局,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从而快速进入治疗与管理流程,降低疾病的危害与死亡风险

生命接力 23岁小伙离世后捐献器官让7人重获新生

625

新华社成都9月17日电(记者董小红)最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龙龙(化名)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龙龙的父母强忍悲痛,让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下去——捐献器官。得知家属有捐献意愿,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部牵头,器官移植团队、重症监护室等组成专业团队,立即进行系统评估和

人类器官体外重构获重要突破

1114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记者邓晖)近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邵玥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白冰团队、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心、国科温州研究院林峰等合作,在人类胃器官早期发育机制与体外重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人多能干细胞首次在体外培养出一种包含胃底和胃窦双极分布的胃器官发育模型,破解了WNT信号梯度

从可穿戴监测到智能辅护:机器人及精准诊疗技术加速落地

1464

中新网广州8月23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5广州医疗与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医博会”)正在广州举行,记者在博览会上看到,智能监测、机器人及精准诊疗技术加速落地。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主题展区中,烧伤整形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等参与主题展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宁波在接受中新网采

炎症性肠病诊疗专项提升项目启动

838

  本报北京电(朱彩霞)近日,“炎症性肠病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炎症性肠病规范化诊疗、学科建设、能力提升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常见症状有便血、腹泻、腹痛等。“IBD疾病负担持

科学家培育出新型“全脑”类器官

483

科技日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新型“全脑”类器官,不仅包含多个脑区的神经组织,还具有初步的血管结构。这项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展示了首次将各个脑区组织成功整合为一个统一运作的类器官。该突破有望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开辟

热射病:体温升高引发器官损伤

541

这段时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已连续收治了十多位热射病患者。他们的共同特征均是体温超过42℃、意识障碍明显、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热射病作为高温环境下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绝非简单的头晕、出汗或乏力,它是以核心体温显著升高、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危重症,常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从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