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一条染色体,不应少了一份尊重(看新闻·说健康)

不久前,重庆一所学校里,一名初中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其他同学。

她搜索后发现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词语,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并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

视频中,这位班主任说:“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更何况是用某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的类型,来作为一个网络烂梗来攻击别人。不管你是攻击了我们的同学还是其他人,你用‘唐人’这个用疾病命名的一个烂梗来攻击别人,对那些患这个疾病的人也很不尊重。所以我不希望我们班再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

在该视频走红后,这名班主任的行为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那么,什么是唐氏综合征?有什么症状?该如何应对?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健。

细胞分裂出了错

记者:先循名责实,请您先解释一下唐氏综合征这个名称的来源。

王健:好的。“唐氏综合征”这个名称实际上是音译自英文“Down’s Syndrome”。英国医生约翰•兰登•唐(John Langdon Down)在1866年首次对该病进行的系统性医学描述。为了表彰他的贡献,这一疾病便以他的姓氏命名。

记者:那么从医学角度讲,唐氏综合征的成因是什么?

王健:正常情况下,人体每个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它们两两配对,共23对。唐氏综合征的发生,源于第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未正常分离,导致胚胎细胞中出现三条21号染色体,也称为“21三体”。减数分裂是形成精子与卵子的过程,如果父母任一方的生殖细胞在分裂时发生错误——例如受到化学物质、辐射、酒精或烟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可能造成染色体数目异常。这类误差的发生机制复杂,往往涉及多种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

记者:除了唐氏综合征,还有哪些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

王健:临床上较常见的还包括18三体综合征,也就是爱德华氏综合征,以及特纳综合征。特纳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异常,患者通常部分或完全缺失一条X染色体,或其结构发生异常。这会导致性腺发育不全、身高矮小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特纳综合征是少数性染色体异常而患者仍可存活的疾病之一。而唐氏综合征则属于常染色体异常,是目前染色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智力发育受影响

记者:唐氏综合征患者在外观上有哪些典型特征?

王健:这类患儿通常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他们往往头围较小、头型偏尖,后脑勺较为扁平,颈部短而粗,面部眼距宽、鼻梁低平。很多患儿眼角上挑,形成所谓的“杏仁眼”。此外,他们常常伴有小耳、耳位低、舌体较大等特征。这些面部特征综合起来,往往提示临床医生应进一步做染色体检查。

记者:除了面容特征,唐氏综合征还会对患儿哪些方面造成影响?

王健:这个病最初在临床上被称为先天愚型,最显著的特征是智力发育障碍。多数患儿智商在25至50之间,属于中度至重度智力落后,大致相当于同龄人一半或更低的认知水平。此外,他们也常伴随发育迟缓,比如说话和走路都比一般孩子晚。身体方面,约一半的患者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听力与视力问题也较为常见。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罹患白血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10至20倍。因此寿命也受到影响。

记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如何?是否存在人群或地域差异?

王健:唐氏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的活产婴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至1/800,属于比较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它在不同人种、地域之间的分布较为均匀,不存在明显的种族或地理倾向,男女性别比也大致一致。目前认为,发病率与母亲生育年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高龄产妇(尤其35岁以上)胎儿患病风险明显上升。

产前筛查很重要

记者:现阶段是否有治疗或干预的方法?

王健:很遗憾,染色体异常是基因层面的问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重点主要放在对并发症的管理与早期干预上。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则需终身服药。另一方面,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包括语言治疗、物理治疗、行为矫正等在内的综合干预,能够帮助部分患者实现基本自理,甚至从事简单劳动。

记者:目前有没有预防唐氏综合征的手段?

王健:产前筛查是最重要的预防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包括早期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以及确诊性的羊膜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尤其是高龄孕妇,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产前诊断。一旦确诊,家庭可以基于医学意见和个人意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这类筛查显著降低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记者:您刚才提到康复训练,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王健:家庭支持是康复的核心。父母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长期的投入,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结构化训练、社交技能培养、情绪行为引导等。现实中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有些家庭通过反复练习教会孩子基本购物、烹饪、清洁等技能;还有些唐氏患者经过训练后可以在庇护性场所就业。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早期且系统的努力。

疾病不可污名化

记者:在社会层面,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唐氏综合征人群?

王健:首先要破除标签化和污名歧视的问题。唐氏患者虽然智力受限,但多数情感丰富、待人真诚,他们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社会应当提供更多包容性教育环境和就业机会,公众也应主动了解这类疾病,减少因无知而产生的排斥或嘲笑。值得注意的是,随意用“唐人”这类词汇开玩笑,是不恰当且具伤害性的行为。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体现在科技和经济的高度,更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包容与关怀。唐氏患者虽然一生面临挑战,但他们同样拥有生命的尊严和快乐的权利。我们应该摒弃偏见,伸出支持之手——无论是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倡导,还是日常的平等相待。每一个人,无论是否带有疾病的烙印,都应当有机会活出生命的价值。

上一篇:让理性医术有温暖落脚(暖闻热评)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发布

252

  本报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家药监局日前公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突出强调从中药材基原管控、规范生产,到药品出厂放行、上市后监测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全链条、全环节和全过程质量控制。聚焦影响中药生产和质量的源头问题、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着

预防出生缺陷,关注孕期营养(服务窗)

902

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如何预防出生缺陷,保证孕期营养?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有关专家。“出生缺陷的致病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针对出生缺陷,我国一直倡导开展‘三级预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副主任姜海利表示,一级预防是指在婚前、孕前和孕早期进行

严管景区饮食摊点卫生(建议)

503

每逢暑假,各大景区便迎来旅游高峰,景区门口的饮食摊点也随之热闹起来。这些摊点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饮食选择,但个别摊主为降低成本,使用过期食材,煎炸食用油反复使用,餐具清洗仅用简单的清水冲淋,不进行消毒处理。还有一些摊点周围垃圾遍地、油污横流,苍蝇蚊虫四处飞舞,与景区内整洁优美的环境形成鲜明反差。景区门

让理性医术有温暖落脚(暖闻热评)

401

【人物】2025年“最美医生”【故事】无论刮风或是下雨,白天或是黑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卫生室医生梁春荣随叫随到,三十余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科尔沁大漠;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血防站中心实验室主任刘志宏用娴熟的检验技术,让患者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前不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

2025年09月15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一!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09月15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一!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964

2025年09月15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一!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2025年09月14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日!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2、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有了专门法律3、科技,让养老有了新滋味4、耳机戴不好,是在“慢性毁耳”5、体重管理,并没想象中那么难6、液滴打印新技术问世7、人类器官体外重构获重要突破8、2025年09月1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六!健康

2025年09月14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日!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09月14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日!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695

2025年09月14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日!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有了专门法律2、科技,让养老有了新滋味3、耳机戴不好,是在“慢性毁耳”4、体重管理,并没想象中那么难5、液滴打印新技术问世6、人类器官体外重构获重要突破7、2025年09月1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六!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8、“贴秋膘”就是大鱼大肉?这样做让气血“补”到位9、人类直立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有了专门法律

1244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2日表决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有了专门法律,将更有力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

科技,让养老有了新滋味

724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4.26亿。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减甚至失能。 “人老了之后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一不小心摔倒,心里别提多害怕了!” “等我老了,可不能只憋在屋里,最好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