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基石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1.9%……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十四五”时期,我国始终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与公平性,推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改善,健康中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医学科技实力跃升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药物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在北京发布,实现从分子生成、特性预测、AI导引的干湿实验迭代以及脂质处方设计与优化,到最终确定剂型的闭环流程,更能通过平台的持续学习与进化,不断扩展纳米递送的数据壁垒,为创新药研发破局。平台研发企业剂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赖才达介绍,纳米材料凭借小尺寸和生物兼容性被视为高效的RNA药物和小分子药物载体,在基因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纳米药物递送技术的新突破,是我国本土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的缩影。“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科技整体实力持续跃升,创新活动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标志性成果,为守护人民健康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在新药和疫苗研发领域,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填补相应领域空白,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快速提升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近日,国产九价HPV疫苗也投入使用。

在医疗器械和设备创新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将空间分辨率提高2倍至3倍,同时扫描速度更快,辐射剂量大幅降低,效率和效果更佳;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为患者减轻创伤痛苦;体外膜肺氧合机、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等产品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应用,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国产高端医疗装备。

在疾病防治方案优化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开展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研究,使难治性、免疫耐药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有效率从原来的13%提升到4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取得了国际上该领域的最佳疗效。国家卫健委推动的以“患者为中心”重构和优化急诊脑卒中诊疗流程方案,使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接受溶栓治疗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60分钟缩短到现在的不到30分钟,疗效明显提高。

医疗服务质效提升

今年8月,在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现场,中国专家打破时空的局限,借助医疗大模型分析的心音数据,为远在非洲的一名儿童给出诊疗意见。这套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历经十年研发的“羲和一号”大模型,已实现疾病预测、诊断、个性化治疗、影像分析等多场景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唐熠达介绍,“羲和一号”大大缩短预警时间,降低首诊误诊率,目前通过跨区域、跨机构的数据互动,结合AI可穿戴设备的实时数据传送与分析,让患者在黄金救治期内获得更多生存与康复机会。

看病就医关系民生福祉。“十四五”期间,我国围绕“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以数字技术为抓手突破空间限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上,我国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省域内人口较多地市及基层延伸。目前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今年起,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开展医疗巡回服务,有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薄弱县全覆盖,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分级诊疗推进上,我国推行“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促进化验检查结果互认。截至今年8月,全国338个地市(州、盟)互认医学检查化学项目超200项,县域医学影像、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及中心药房普遍建立;81个城市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199个县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的医疗人次数达3600万,较2020年增长46%,群众上下转诊更便捷。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上,我国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门诊候诊时间明显缩短;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上门护理,服务项目达60余项;互联网医院数量增至3756所,2024年诊疗人次达1.3亿。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与效率得到双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卫生人员1578万人,东中西部每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逐步缩小,基层医疗服务占全国诊疗人次比例稳步上升,健康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持续增强。

医疗保障扩容升级

近日,在西藏拉萨工作的参保人张先生,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将自己医保个人账户中的5000元,顺利转账给四川德阳老家的父母用于支付医疗费用。“医保账户里的钱一直没怎么用,现在正好能转给父母用于看病,特别方便!”张先生的话语里满是欣慰。

这一便利,源于国家医保局推出的“医保钱包”功能。目前,职工医保参保人可将本人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医保钱包”,并转账给参加职工或居民医保的近亲属,实现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使用;被共济人就医购药、缴纳居民医保费时,通过医保码或刷脸即可完成支付,有效破解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沉睡”难题。

跨省共济,只是医保“扩容”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开通并优化居民普通门诊报销待遇、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90%、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全国超过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一系列医保新政持续为老百姓带来实惠。

聚焦“一老一小”,医疗保障网越织越密。在呵护“小的”方面,生育保险保障持续强化。截至2025年6月,全国2.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9614.32万人次享受待遇;近六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在照顾“老的”方面,我国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2024年底,1.9亿人参加长护险,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照护问题。同时,将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医。

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是医保的“必答题”。“十四五”期间,各项医保帮扶政策累计减轻农村低收入人口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长护险累计惠及超200万名失能群众,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500亿元;4年多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减少参保群众垫资5900亿元。药品价格直接影响群众的看病费用。在药品价格治理上,国家医保局通过组织开展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四同”药品价格治理,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大幅降低群众用药成本。

在“减负”的同时,医保服务便捷度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实现全国统一,智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医保码、移动支付、电子处方全面应用,超12.36亿人开通医保码,群众就医买药实现扫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增至2024年的2.38亿,增长43倍。

从科技突破到服务升级,从保障扩容到负担减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紧扣百姓“健康梦”。未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推进,更多优质、可负担的健康服务将惠及亿万群众,为人民幸福生活筑牢健康基石。

上一篇:以旧换新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一项改革带来就医新变化(“十四五”的民生故事)

1716

亮点“十四五”时期,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90%左右傍晚,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的一家饭店迎来客流高峰。厨房里,饭店经营者兼大厨吴可云忙个不停,一道道美味小炒接连出锅。虽说辛苦,吴可云越干越有劲:“女儿身体情况不断好转,我更要好好干。”几年前,女儿小蕊(化名)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吴可云一家平静的生活

拿起手机就能免费听讲座、看展览 “十四五”期间多彩文化点亮生活

1722

从身边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到小而美的文化新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文化点亮百姓美好生活。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老百姓拿起手机,就能免费听讲座、学艺术、看

报告能互认 就医更便捷

327

“之前您在老家医院做的检查,结果已经上传到云平台,这次就不用重复做了。”前不久,江苏常州的王女士因甲状腺手术后相关问题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在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斯岩的电脑上,“云临床检验平台”医生端自动提示王女士近期已有同类检验项目,并列出她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报告单,报告单上标有互认标

农村心血管病患者有了“智能管家”

652

心血管病的患者在我国有3.4亿,是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第一大病,更让人担忧的是,“农村是心血管发病的重灾区,农村居民心血管死亡率增速远超城市”。9月26日,在中国心脏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说。河南省登封市卢店镇卫生院内科医生李红枫曾遇到一些患者,因为高血压控制不好而导

无锡“六优六免”新政落地 为无偿献血者送上暖心就医礼包

1353

2025年盛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里,市民王先生在就诊时惊喜地发现,挂号费和部分检查费用被自动减免。原来,他持有的“江苏省无偿献血荣誉证”被医院系统自动识别,让他切身体验到了无锡市新推出的“六优六免”就医优待政策带来的便利与温暖。这一暖心举措,源于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当天,无锡市卫生健康委正式

【决胜“十四五”】消费“主引擎”动能强劲

835

【决胜“十四五”】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过去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60%左右……这份亮眼的“十四五”消费成绩单,彰显了国内市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十四五”这5年,可以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消费市场顶住压力,量质齐升——

双效轨道旋磨新技术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新选择

350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冠脉介入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手术)是应对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介入医生来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20日对记者表示,钙化病变给PCI手术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的治疗手段在面对复

生命“底线”如何守护?我国多措并举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1713

守护患者安全,如何深度融入医疗体系的底色?9月17日是世界患者安全日。从手术台前的“三查七对”到智慧医疗的精准扫码,从用药安全到癌症防治全程管理……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智慧医疗更好守护患者安全一个小小的腕带二维码,一部轻巧的移动护理终端,逐渐成为护士手中的“新标配”。给药、输血、标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