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叩响”遗传性耳聋患者的无声世界

148

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3万聋儿,60%的遗传性耳聋与基因缺陷有关。通过生物技术修复基因缺陷或替换掉这些导致耳聋的特定基因,可从根本上恢复患者自然听力,包括感知复杂的音乐和环境声音,且没有佩戴人工耳蜗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和设备更换的烦恼。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耳朵

以“三精医疗”构建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健康新闻

以“三精医疗”构建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920

人物档案董家鸿,著名肝胆外科、肝脏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以合作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健康新闻

智能诊疗时代,更需筑牢医患信任基石

1714

在DeepSeek热潮之下,“AI问诊”火了。有医生称DeepSeek有三甲医院专家水平,上了热搜;也有医学博主在网上发帖,称患者在查询DeepSeek后“质疑”自己的治疗方案,结果他竟发现AI的意见是对的,并自嘲“天塌了”。“AI问诊”是否靠谱?患者提问与诊断结果之间是否有关系?DeepSeek是

健身方法

疤痕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950

疤痕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疤痕不仅是皮肤上的印记,更是刻在心灵深处的伤痕。它影响着人们的自我认知、社交行为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心理健康议题。外貌焦虑是疤痕带来的最直接心理影响。面部或暴露部位的疤痕,往往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自我形象困扰。研究显示,超过60%的疤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健康新闻

崇礼经验:一家县级医院的蝶变

92

在崇礼滑雪的北京市民彭女士遭遇了右腿韧带撕裂,原以为要在返京路上疼几个小时,没想到十几分钟后就被送到了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由来自北京的医生为她做了手术。这种在雪场门口就医的体验都得益于北医三院接管并成立崇礼院区后,6年间全方位的帮扶与支持。迄今为止,近90名来自北医三院本部多个科室的医疗专家先后前往崇

健康新闻

医院“统一放号”好事办好 能不能全国推广?

1186

长期以来,不同医院放号规则差异导致的抢号难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对此,多地作出相关探索。2024年北京已有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291家医院统一放号周期。此外,浙江省各医院也统一提前14天放号。“统一放号”能不能全国推广?目前来看,还有一定难度。很多医院有多种挂号渠道,既有自建渠道,也

健康新闻

异地就医结算应更便捷规范

1093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明确2025年底前,所有省份要将省内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费用纳入就医地按病种付费管理,包括按病组付费和病种分值付费两种形式,参保人员继续按参保地医疗保障政策享受待遇。此举旨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

疤痕修复大师谷培俊:从医之路,点亮希望之光
健身方法

疤痕修复大师谷培俊:从医之路,点亮希望之光

1647

在成都军建医院疤痕诊疗中心,有这样一位备受患者信赖与业界赞誉的专家——谷培俊医生。他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疤痕修复及整形外科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谷培俊毕业于四川大学临床外科医学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他的从医之路奠定了坚实根基。随后的二十年里,他深耕疤痕修复、整形外

健康新闻

筑牢基层慢性病防治“健康保障线”——国家卫生健康委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1047

立春刚过,气温多变,往年这个时候,73岁的王淑会总会担心慢阻肺病的老毛病发作。但今年,她的心踏实了许多。自从202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内容,全国约1亿慢阻肺病患者,将逐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生上门检查和健康随访服务。慢阻肺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仅次于

健康新闻

解码说话意图关键脑区找到

1299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首次确定了与说话意图相关的额叶以外的特定脑区——颞叶和顶叶皮层。这一发现为未来使用脑机接口(BCI)治疗布罗卡氏失语症开辟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13日的《神经工程学杂志》上。当一个看到一只猫时,心里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但“猫”这个词却愣是卡在嘴边,说不出口

健康新闻

怎么用手有讲究

938

【健·妙招】 腱鞘炎多发生于成年人,以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用手频繁的人群为主。腱鞘炎最常发生在拇指,其次为环指(无名指)及其他手指。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手机和电脑,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什么是腱鞘炎?这首先得知道腱鞘的结构。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纤维束,负责

健康新闻

AI工具为一名罕见病患者找到药物

258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在梳理了4000种现有药物后,这款AI工具为一名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患者找到了救命药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最新研究中,这款AI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确定阿达木单抗可能是治疗iMCD最有效的药

健康新闻

新型制剂续约医保 推动特应性皮炎规范治疗

789

今年的新版医保目录已正式落地执行。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为不少患者带来新希望。“大家常说的‘湿疹’,也就是特应性皮炎,是一种2型炎症性疾病,患者数量庞大,常伴有剧烈瘙痒、严重皮损、睡眠中断等症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教授张建中说,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特应性皮炎发生的原因与辅助性T细胞2有

健康新闻

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1157

2024年9月份,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3部门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随后,国家卫健委等4部门公布相关试点方案,对外商独资医院的投资主体条件、设立和运行条件等作出规定。允许试点设立外商

十一代中医于海燕:传承于氏中医的仁心仁术
中医养生

十一代中医于海燕:传承于氏中医的仁心仁术

1096

在中医的浩瀚长河中,传承与创新始终是推动其发展的双轮。于氏中医历经十一代的传承与坚守,不仅将古老的中医智慧延续至今,更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氏中医的世界,聆听于海燕大夫的故事,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与温暖人心的力量。于氏中医传承至今已十一代,承载着无数患者的希望与信任。于

中医养生

佛慈金活安宫牛黄丸:传统名方的现代医学解读

4

安宫牛黄丸作为中医方剂中的经典之作,最早源自清代吴瑭所著的《温病条辨》,是 “凉开法” 的典型代表方剂。自问世以来,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医临床救治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急危重症的关键药物。从 1963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起,至 2020 年版,安宫牛黄丸已连续十

健康新闻

春节心血管疾病易高发 专家建议这样安“心”过年

1637

新华社太原2月1日电(记者马晓媛)春节假期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专家提醒,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慢性病患者等都应当关注心血管疾病风险,要注重饮食健康和作息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饮酒和过度劳累。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张丽晖表示,春节期间人们很容易摄入过多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健康新闻

脑机接口助瘫痪患者操控虚拟飞行器

70

科技日报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在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有严重运动障碍。虽然患者的许多基本需求能得到满足,但他们的社交

健康新闻

心里装着村民才能干好村医

1202

我对梁存有的采访断断续续的。60分钟的访谈,他先后接了5名患者打来的电话。他的微信一共加了1552个好友,绝大多数是患者。梁存有的侄女曾患白血病,在天津一家医院住了8个月。医院里的一位老专家得知他们从农村来,给予了很多帮助。这给梁存有留下了深刻印象,同为医生的他,更加坚定了要力所能及地为村民服务的决

健康新闻

卫生健康系统推出为民服务“八件实事”

118

“到了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部分医院的就诊等候时间还是比较长;还有一些地方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有待提升。”在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坦言,少数综合医院未能提供儿科服务,儿科服务“短板”仍需补齐。为此,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的八件实事之一,

健康新闻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

1853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答案。1月1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重大报告。该报告由全球75个医疗组织支持,参与撰写的56位国际专家向全球呼吁:摆脱仅依赖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重新定义何时将肥胖视为一种疾病。该报告突破固有认知,提出判断肥胖是否为疾病不能只依赖传统的BM

健康新闻

中疾控专家:近期流感高发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流行

75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1月17日表示,近期的流感高发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流行,每年冬春季基本都会出现。最新一周监测数据显示,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南方个别省份也开始出现下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大燕表示,对于之前没来得及打流感疫苗的人群

健康新闻

专家提醒:“三九”时节应警惕“冬病”高发

590

新华社天津1月15日电(记者张建新、栗雅婷)“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与气温下降关系密切的“冬病”也进入高发期。专家建议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日常注意保暖、多饮水、保证睡眠充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学一科主任医师王小飞表示,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每年1月至

健康新闻

手术能拯救社恐?专治脸红心跳!

1611

生活中有社牛就有社恐。有这么一种社恐,年纪轻轻却在与人交流过程中瞬间出现身体“失控”:双颊骤然泛红滚烫,额头也渗出细密汗珠……生理上的窘迫欲盖弥彰,感受到被众人的目光紧紧锁住,巨大的焦虑感让人产生了社交回避。注意!这已经超出了性格内向的范畴,很可能是一种源于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困扰——赤面恐惧症。这种社

健康新闻

冰糖葫芦好吃 也要小心胃结石

1520

冬天的街头,什么美食最诱人?没错,是红彤彤、亮晶晶的冰糖葫芦!一口下去,酸酸甜甜,当属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可是,每逢秋冬,消化内科门诊接诊的胃结石患者就会明显增加。门诊内镜下各种类型的胃石琳琅满目,有些个头特别大,需要用碎石装置碎成小块,有些还特别硬,用尽内 镜下的各种“兵器”都没办法碎掉。胃里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