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老人、孕妈妈……特殊人群这样做好体重管理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前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

5月17日至23日是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以营养和运动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核心措施,儿童、老年人、孕期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该如何科学控制体重?营养专家给出建议。

肥胖儿童:减重把握“吃、动、睡”

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天津市儿童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林莹说,肥胖会影响孩子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骨骼发育等,儿童期肥胖还会给成年健康带来“三高”、冠心病、肥胖相关癌症等远期危害。

专家指出,儿童减重应综合把握合理膳食、运动和睡眠。饮食上做到小份多样: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用餐顺序最好是先吃蔬菜,再吃鱼禽肉蛋豆类,最后吃谷薯类。蔬菜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稳定餐后血糖,减少胰岛素波动。

同时,超重肥胖儿童应在专业人员的安全评估和指导下,结合自身运动能力循序渐进运动,可从每天20分钟慢慢增加时长。应保证每周3至4次、每次20至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睡眠上,5岁以下儿童应保持每天10-13小时睡眠时长,6-12岁儿童应保持9-12小时,13-17岁青少年应保持8-10小时。同时,每天久坐时间不超过1小时,视屏时间越少越好。”林莹说。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建议,定期监测超重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和生长曲线,在不影响正常发育的前提下,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学龄前儿童通常不推荐药物和手术治疗。

老年群体:腰围指标很重要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能力、咀嚼能力和感觉器官等逐步退化,可能导致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专家提示,对于老年人群特殊的生理和营养状态,应结合健康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营养和运动方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英华说,研究表明,老年肥胖患者减重对冠状动脉疾病、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显著改善,但可能对骨密度和瘦体质量有轻微负面影响,尤其是老年女性更易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如何判断老人需要增重还是减重?刘英华介绍,对于老年人的体重管理,应综合BMI、腰围和体脂率进行判断。正常老年人的体脂率比一般成年人适度增高,男性一般在20%-25%,女性在25%-30%。体脂率过高,说明身体脂肪过多;体脂率过低,则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

研究表明,腹部肥胖与老年人衰弱密切相关,腰围可能是检测老年人健康风险的更好指标。“一般来说,男性腰围应小于90cm,女性应小于85cm。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即使BMI正常,也可能存在腹部脂肪过多的问题,增加慢性疾病风险。”刘英华说。

专家提示,老年人的肌肉数量和力量都在下降,体重管理应以保留肌肉为核心目标,循序渐进,避免快速减重或增重。

饮食上,应保证足量优质蛋白搭配适量果蔬,推荐肥胖中老年人采用“221餐盘法”:2拳蔬菜(半数为深色)、2掌心高蛋白食物(鱼、豆制品为主)、1拳低血糖生成指数(低GI)主食(如糙米燕麦),增加抗阻运动,同时补充蛋白营养补充剂。

孕期哺乳期女性:警惕生育性肥胖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赖建强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营养科普大会上介绍,当前,生育性肥胖是女性体重管理的一大难点。孕前、孕期和产后是三个关键时期,可能导致女性体重增加、产后体重滞留,带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女性孕期体重增长平均达14公斤,有41%的女性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推荐范围。而且,女性产后体重难以恢复到孕前水平,产后1至2年较孕前体重平均重3公斤,有39%的女性在产后半年、1年和2年内体重滞留超过7公斤、6公斤和5公斤。

赖建强说,肥胖会增加育龄期女性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特定疾病的风险。此外,肥胖女性还可能出现生育特征受损,如围产期胎儿死亡率升高、泌乳能力下降、乳汁营养降低等,对后代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于康说,做好女性孕产期体重管理,应注重合理膳食和主动运动,“孕前维持健康体重,合理膳食,适当增加运动;孕期维持体重合理增加,选择低GI、优质蛋白、低脂食物,每周适度运动150分钟;产后保持膳食多样,避免过量,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减重。”

专家建议,孕期和产后女性多做有氧、力量、柔韧性、平衡性和盆底肌训练。孕妇应在较凉爽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如在阴凉处或清晨锻炼;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避免骑马、高山滑雪等较为颠簸的运动。(记者温竞华)

上一篇:徒步需要带哪些装备?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健康减重 中医有方(中医养生)

1559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将肥胖视为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密切相关的病理状态。因此,强调综合调理,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运动养生、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多种方法综合干预,达到健康减重的效果。肥胖的病因病机有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肝郁气滞、肾阳不足等不同类型。比如,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

肥胖催生厌学 小胖墩该如何科学减重?

108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与此同时,由肥胖引发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多家学校和医院发现,体重严重超标的小胖墩不在少数。为此,不少学校通过在饮食上开“小灶”

体重管理全攻略 这样才是科学减重

605

今年春季以来,“体重管理”持续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体重是评估人体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何管理体重才更有效?“管住嘴”“迈开腿”就够了吗?中日友好医院的多学科医生,针对体重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练哪儿瘦哪儿”是一个伪命题网络上流行很多瘦腿、瘦腰的运动减肥方法

“小胖墩”如何减肥?科学减重看这里

“小胖墩”如何减肥?科学减重看这里

1192

近些年,“小胖墩”问题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日渐凸显。肥胖不仅会阻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家长们该如何判断孩子是超重还是肥胖?如何科学减重?听听专家怎么说。人民优选来了——本期指导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孙妍

成功减重需要做对哪些事?

1218

■少吃而不是不吃减重绝不是跟美食说再见,而是要精心挑选、合理搭配。进餐时可以按照“蔬菜—蛋白质—主食”的顺序,细嚼慢咽,吃到七分饱即可。绿叶蔬菜热量较低;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保持肌肉质量,建议每日摄入60—80克,不宜过多;主食可以适当选择粗粮;减少摄入甜度较高的水果。■充足睡眠可提高新陈代谢每天应尽

你的DNA适合吃什么?AI解码地域美食健康减重吃法

237

“我们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摄入的能量更高、运动相对缺乏等问题,所以就导致一些人出现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在日前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

减重科开诊 医生帮你避开减肥误区

1697

白岩松:何为超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您的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成年人只要大于等于24,就迈入了超重的门槛。举个例子,一米七的成年人,体重超过70公斤就已经超重了。近年来,一些医院开办起了减重科,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大夫来做。那么,减重科又是如何帮到患者的?本周,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多家医院减重科开诊的消

“减重医生”上线,体重管理门诊火爆

761

本报讯 (记者田国垒)记者近日了解到,山东多家医院已开设体重管理的相关门诊,这些门诊不仅包括内分泌科、减重与代谢外科、营养科,还整合了中医科、麻醉科、耳鼻喉科、心理科等多个科室,为肥胖症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体重管理门诊设有体适能检测设备,除了能检测体脂率、内脏脂肪,还能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