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养有智慧 药膳护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随着人们主动健康意识增强,中医食养药膳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但人人都能食用药膳吗?药膳怎么选才科学?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医专家作出详细介绍。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记载,深刻阐明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也奠定了中医食养药膳的理论基础。

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蒋健介绍,中医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不同中药材与食材合理搭配制成的特色膳食,对身体有调理作用。中医药膳源于“食药两用”“蕴医于食,寓养于膳”,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可御病强身,又可协同医疗,成为大众养生保健、主动健康的有效方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推进,城乡居民正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更安全、更合理、更健康’迈进。”蒋健介绍,中医药膳在“治未病”养生实践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一是“未病先防”,根据个体体质和季节变化调整膳食,养护身体正气,实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二是“既病防变”,当人体已经出现一些不适或疾病初起时,可以通过药膳进行早期干预,在病情进展中,也可以遵循疾病传变规律在治疗中发挥协同或辅助作用;三是“瘥后防复”,即将恢复健康时,通过膳食调养巩固疗效、重建机体平衡。

三因制宜,辨证施膳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提倡通过日常饮食调理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提醒,食疗需遵循“三因制宜”原则,根据不同节气、人群特点和地域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流转,二十四节气更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出现适应性或不适应性反应。”张忠德介绍,当前正值小满节气,民间称为“五月毒”或“龙舟雨”。此时,南方地区高温多湿,人体阳气外泄,湿邪入侵易导致湿疹、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不适症状。针对这一时令特点,中医推荐以清热化湿为主的药膳调理方案,如白扁豆赤小豆生姜瘦肉汤、木棉花薏苡仁陈皮排骨汤等。这些药膳选用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具有祛湿功效的食材,搭配生姜、陈皮等温中理气的辅料,能有效缓解湿热症状,帮助身体适应节气变化。小满期间,北方地区气温回升,雨水增多,但早晚温差大,湿热夹杂风寒,易引发过敏及胃肠道问题。饮食上除了要注重祛湿清热,还要兼顾补气健脾,可选用党参、西洋参、五指毛桃等搭配瘦肉煮汤。

进入三伏天后,高温高湿,暑湿热并重。张忠德说,此时推荐苦瓜、冬瓜、西瓜、绿豆等清热食材,辅以荷叶、莲子心、灯芯花、淡竹叶等清心除烦药材,但脾胃虚弱者不宜长期食用,适量吃一两次即可。此外,其他季节的食疗也各有特点:秋季干燥,宜食雪梨、蜂蜜等滋阴润燥;冬季寒冷,推荐当归羊肉汤温阳祛寒;春季由寒转暖,以生姜、紫苏叶等疏肝健脾化湿为主。

巧用天时,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广为人知的中医理念,除了“三伏贴”等穴位贴敷疗法外,在中医膳食调养方面有哪些讲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介绍,“冬病夏治”是中医药特色疗法,针对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胃虚寒等,在夏季病情缓解时辨证施治,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病症。

“人们常说‘春夏养阳’‘长夏胜冬’,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的整体性。”王宜说,夏季人体阳气旺盛,此时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舒张,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节阴阳平衡,从而降低冬季发病风险。

王宜介绍,中医膳养强调“食助药力,药助食威”,体现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食同用的理念。通过“冬病夏治”辨证施膳,可调养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例如,苏北、皖北、鲁南淮海地区流行传统民俗“伏羊节”,就是利用三伏天阳气最盛时食用羊肉,以热制热,达到驱寒排湿的养生效果。

“当下时节,日常的保健饮食可以多选择温热性的食物。天气炎热,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内里相对虚寒,可适当食用羊肉、桂圆、韭菜、生姜等温热食物温补阳气;其次注重健脾利湿,暑热易伤脾胃,宜选薏米、白扁豆、红豆等健脾利湿食材,维持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夏季天气炎热,流汗多,易流失水分和电解质,需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并增加水分充足的、维生素丰富的果蔬摄入。”王宜说,“这些都要建立在因人而异、辨体质施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合的饮食调养方式。”

因人施膳,调养有方

不同年龄人群的脏腑气血状况各异,张忠德提醒,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在食养方面更应注重“因人施膳”。

张忠德介绍,儿童体质特点是“肺常不足、脾虚、心肝有余”,肺气不足易引发反复感冒、鼻炎、哮喘等症状,可用五指毛桃、太子参、党参等补益肺气,如太子参牛肉汤。夏季若因空调过冷或饮食寒凉导致“人造风寒”,可用生姜、紫苏叶、葱白煮水代茶饮;脾胃虚弱易出现食欲不振、积食、腹胀,可用山药、麦芽、山楂健脾益气,肉类摄入过多时可提前饮用麦芽山楂饮预防积食。若因贪凉导致腹泻、腹痛,可用陈皮、生姜煮水温中祛寒;心肝火旺引发烦躁、睡眠不安时,可用麦芽平肝疏肝,搭配灯芯花、莲子心煮水调理。

“孕产妇因气血供应胎儿生长,易出现疲倦、怕冷、健忘等症状。”张忠德介绍,可用党参、桑椹子、龙眼肉补气血,同时以砂仁、白术、陈皮健脾补气、助安胎;产后可用益母草、当归、桃仁促进恶露排出,黄酒、猪脚姜等驱寒养血。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常见乏力、腰腿酸痛、夜尿多,可用党参、芡实、巴戟天、牛大力等健脾补肝肾,如牛大力煮猪骨汤或党参芡实鸡汤,易上火者可加沙参养阴润燥,易积食者可加麦芽助消化,做到“补而不燥”“补而不滞”。

近年来,中药饮品、中药面包、中药冰激凌等食品不断“火出圈”。王宜表示,这类食品属于“药食同源”或称“食药同源”的膳品。应用这类膳品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质的范围,坚持“三因制宜”原则,运用“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中医原则充分发挥其调理价值。

传承千年,创新发展

“中医药膳源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与中医食养食疗实践,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与烹饪技艺的结晶,源远流长。”蒋健表示,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典都记载了大量食养良方。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明确把食疗作为医治疾病的首选,足以看出药膳在调养身体与疾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步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养生实践正成为健康生活新趋势。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药膳创新:浙江自2019年起,创新发布“浙江省十大药膳”;广西通过举办药膳大赛打造“桂药膳”品牌;贵州开展中医药膳(饮)研究推广基地建设;广东省中医院推出食养药膳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一站式配送到家……蒋健表示,这些有益探索,既是对中医药膳文化守正创新的生动诠释,更是行业迈向新征程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国家中医药局将食养药膳纳入各类方案、指南,组织制定的400余个中医诊疗方案、50多个中医护理方案、20项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均包含饮食调护内容,并在全国推广使用。饮食调养内容已融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此外,积极发挥食养药膳在健康促进、慢病防治和康复中的作用,启动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明确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膳服务。

欧阳波表示,下一步,国家中医药局将加强食养药膳有关科普宣传和推广应用,并将指导中医医院加强营养科、治未病科设置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服务。

蒋健表示,在国家健康政策的支持下,药膳与“治未病”理念深度结合,将发挥更大作用。未来,药膳不仅是一碗暖心汤羹、一碟养生菜肴,更将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推动“治未病”理念升华为新时代的健康生活方式。

链接▶▶▶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核心信息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

今年5月17日至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近日,为深入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围绕“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主题组织制定了相关核心信息,引导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以下为核心信息全文:

1.蔬菜和水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有助于降低肥胖和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2.建议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新鲜蔬菜至少3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3.建议增加水果的摄入,做到天天有水果,每天摄入新鲜水果200—350克。

4.建议摄入多种类的蔬菜、水果,推荐每天摄入蔬菜至少3—5种、水果1—2种,每周蔬菜和水果的种类达到10种以上。

5.蔬菜和水果营养价值、风味各有特点,不建议相互替代。

6.蔬菜营养受烹调加工方式影响,鼓励多用减少营养成分损失和保持自然风味的烹饪方式,并少放油盐糖。

7.建议蔬菜、水果适量购买、适当保存,利于保持最佳风味和营养,减少浪费。

8.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选购加工制品应注意看营养标签,推荐选择糖、盐(钠)和脂肪含量少的产品。

9.肥胖或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可根据医生或营养专业人员建议,合理选择蔬菜、水果。

10.鼓励食堂、餐厅、学校等增加蔬菜、水果的供应,方便根据需要选用。

11.全谷物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谷物天然营养成分,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12.全谷物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完整籽粒结构的谷物。没有保留完整结构的谷物,即使是粗粮或杂粮,也不是全谷物。

13.购买全谷物食品时,注意看外观、形态和色泽。购买预包装全谷物食品时,还可阅读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标签,科学选择。

14.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全谷物50—100克。目前我国居民整体摄入量较低,可适当多吃。

15.适量摄入全谷物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人群可适当增加全谷物的摄入。

16.建议一日三餐中至少一餐有全谷物,可与精制米面搭配做成日常主食或粥类。

17.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或胃肠疾病患者,食用全谷物时,要注意粗细搭配、适量食用。

18.为改善全谷物口感和烹饪效果,可采用适宜烹饪方式。

19.相较精制米面,全谷物食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保质期相对较短,要做好科学保存。

20.鼓励食品产业创新,研发生产适宜不同人群的全谷物食品,餐饮行业增加营养美味适口的优质全谷物食品供给。

21.水产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素的良好食物来源。

22.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成年人约为300—500克。鼓励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群可适当增加水产品摄入。

23.相较而言,水产品能量较低、饱和脂肪酸较低且蛋白质丰富,特别是常见的鱼类和贝类脂肪含量低,有助于更好满足日常优质蛋白质等营养需求。

24.脂肪丰富的鱼类,如三文鱼、鳗鱼、鲭鱼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常说的“鱼油”,是DHA、EPA、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

25.海藻类食物,如海带、裙带菜、紫菜等,富含碘、维生素K、叶酸等,可补充微量营养素不足,提高膳食丰富度。

26.贝类食物,如蛤蜊和牡蛎等,是铁、锌、碘和其他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27.鲜活的鱼、虾等水产品更加鲜美可口,推荐清蒸、熘炒、焖炖等适宜方式加工烹调。

28.家庭冷冻储存水产品时间不宜过长,应密封隔离、避免污染,减少营养物质和水分流失。

29.干制的海产品便于保存,适合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购买相关预包装水产品时建议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或咨询营养专业人员后选择购买。

30.鼓励企业产品创新,丰富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水产品供应,推进产业营养化转型,满足群众营养需要。

(申  奇整理)

上一篇:一杯“光伏咖啡”里的绿水青山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启动

1739

本报北京电(记者王美华)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计生协近日启动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行动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底,托育服务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托育服务机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托育服务机构备案率明显提高,医育结合深度推进,托育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根据通知,行动

一杯“光伏咖啡”里的绿水青山

1094

初夏时节,在云南普洱的绿水青山间,一片片咖啡树正在光伏板的荫蔽下悄然生长。这里不仅是“中国咖啡之都”的核心产区,更萌发着全国首批“咖光互补”电站——华能咖啡厂复合光伏发电项目。近日,随着最后一组光伏方阵并网,这座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超5000万千瓦时的光伏电站正式投产。它用一杯“光伏咖啡”串

2025年05月2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2025年05月2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1182

2025年05月23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五!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空腹运动更减肥?暴汗服能燃脂?专家提示避免误区2、小心!脊柱侧弯正在伤害孩子的健康3、新国标助力“银发”宜居城市4、奔跑在洱海之畔5、“跟健康说嗨嗨,跟烦恼说拜拜”6、这口酸汤有故事7、传统中医非洲圈粉8、无人机运送血液大幅节省时间9、在无声的世界里放声歌唱10、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超2万例四季养生1、今年冬至是什

空腹运动更减肥?暴汗服能燃脂?专家提示避免误区

860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温竞华)当下正值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倡导大众通过饮食摄入和运动锻炼的双向调节实现健康体重。然而,一些常见的运动误区可能让减重效果适得其反,甚至给健康带来危害。对此,记者采访了运动专家,围绕公众关心的问题给出解答。——高强度间歇训练(H

小心!脊柱侧弯正在伤害孩子的健康

1832

背部不对称、骨盆倾斜、高低肩……若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存在脊柱侧弯。这个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威胁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隐患。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脊柱侧弯有哪些危害?如何“第一时间”发现病症?怎样科学治疗和预防?10至16岁多发,青少年发病率达2%

新国标助力“银发”宜居城市

1334

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伴随老龄化程度加深,城市建设“适老化”成为许多人的关注点。最近,推荐性国家标准《城市公共设施 适老化设施服务要求与评价》(以下简称《标准》)正式施行。从建筑出入口的坡道到人行横道的绿灯时间,从公共卫生间的轮椅进出到公交站牌的文字大小,

“跟健康说嗨嗨,跟烦恼说拜拜”

951

动听的歌曲、新颖的动作、欢快的舞姿……近日在贵州省安顺市,跳操达人黄润五编创的新健身操正式发布,吸引了很多健身爱好者。“我们喜欢跟着他一起跳操,主打健康、快乐和自信!”刘宁来自青海西宁,7年前开始跟着黄润五跳健身操,如今她已在西宁组建了16支健身操团队,这次特意带队员来贵州学习新操。61岁的黄润五曾

奔跑在洱海之畔

409

云南大理,洱海臂弯。5月18日,2025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开跑。赛道上,“颖战百马”跑团破二方队扛着旗子,引人注目。他们的目标,是在两小时内跑完半程马拉松。“颖”是指赵俊颖,当地跑友圈的名人。2022年,他挑战完成“百日全马”——在108天的时间里,每天跑完一个全程马拉松的距离即42.1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