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

健康新闻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多样

房颤 心律失常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因复杂,大多数患者由多种因素致病,其病因并不明确。”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李广平说。李广平表示,房颤的危害非常大,房颤本身可以造成卒中,还可以造成心衰。由于房颤机制比较复杂,病因复杂,中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加上有饮

健康新闻

别让“小病挺大病拖”成农民工之痛

小病 大病

“小病挺大病拖”,健康意识淡薄是不少农民工存在的问题。据《工人日报》报道,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亿人,这个群体流动性大,收入较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探索出一条能更好保障农民工群体健康权益的可操作性强,并且可复制推广的途径已迫在眉睫。“小病挺大病拖”这样的后果直接是小病变大病,大病变

健康新闻

进一步加强根源监管坚决杜绝疫情部分散播

疫情防控 冷链

当前世界范围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国防控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防控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面对境外输入病例大幅增加和进口冷链传播输入病毒的压力,必须严格落实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切实加强源头管控工作,尽最大努

健康新闻

北京疾控提示:这类传染性疾病校园内非常容易产生,防止留意六点!

健康新闻

编者按:秋冬季正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高发期,诺如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畏寒等。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 “甜蜜的烦恼”从何而来?
健康新闻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 “甜蜜的烦恼”从何而来?

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张尼)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已经严重危害民众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中新社记

2020年11月14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六!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健康新闻

2020年11月14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六!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健康简报 健康报

2020年11月14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六!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专家:过去4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幅在10倍以上2、专家:与时俱进传承发展好中医药3、肺癌“慢病化”发展趋势显著权威专家注重标准进行免疫治疗4、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宣教中心成立5、山东省脐血库脐带血应用达5800余例救治5000余人6、联合国组织糖尿病日活动网上举行科谱糖尿病防治专业知识7、专家总结“中国式

专家:过去4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幅在10倍以上
健康新闻

专家:过去4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幅在10倍以上

糖尿病前期 1980年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张尼)“过去40年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幅在10倍以上,且目前仍在上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周迎生13日在北京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专家强调,目前,国内糖尿病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在门诊中甚至有中学生发病的情况出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资料

健康新闻

专家:与时俱进传承发展好中医药

中医科学院 危重型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杜燕)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医药领域专家认为,要与时俱进传承发展好中医药,并发挥中医药优势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务。  “两个90%”彰显中医药抗疫担当今天,记者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人民政协报社联合举办

健康新闻

肺癌“慢病化”发展趋势显著 权威专家注重标准进行免疫治疗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肺癌发病人数众多。中华肺癌学院院长,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往,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然而现在很多患者凭借新的治疗方式活过了八年,甚至十年;未来,我们有信心将肺癌变成‘慢

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宣教中心成立
健康新闻

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宣教中心成立

人体器官 器官捐献

中新网银川11月13日电 (杨迪)11月13日,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宣传教育中心在宁夏医科大学正式成立。该宣传教育中心也是宁夏依托医学教育资源成立的首家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宣传教育中心。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宣传教育中心成立。 杨迪 摄该宣传教育中心主要职责是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山东省脐血库脐带血应用达5800余例 救治5000余人
健康新闻

山东省脐血库脐带血应用达5800余例 救治5000余人

指甲脱落 附属医院

中新网济南11月13日电 (孙婷婷)今年11月15日是第4个世界脐带血日。山东省脐血库主任楚中华介绍说,截至目前,该库已出库脐带血5800余例,救治了5000余人,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为大量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2020年“爱与希望”世界脐带血日活动13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

健康新闻

联合国组织糖尿病日活动网上举行 科谱糖尿病防治专业知识

分众传播 电竞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杜燕)正值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来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医疗企业代表等今天齐聚线上,共话糖尿病防控工作,认为要丰富健康教育载体和形式,打造好糖尿病预防的“社会疫苗”。  打造好糖尿病预防的“社会疫苗”今天,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宣传组、国家卫生健康

健康新闻

专家总结“中国式血糖”特点 呼吁早期治疗并规范控制

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治疗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 (陈静 胡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彭永德教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中国式血糖”的三大特点:胰岛损伤早、餐后血糖高、标准治疗晚,并呼吁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胰岛素起始治疗和长期规范治疗意识。他说,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是过高的血糖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最后导致多种

健康新闻

好于预估!全世界第一个新冠灭活疫苗传出喜讯

新冠 灭活疫苗

好于预期!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传来好消息◎ 科技日报记者 瞿剑 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最新消息,由其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在多国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现已接近尾声,试验各项数据均好于预期; 国药中国生物将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推进疫苗研发,“不会省略任何一个环节,确保提供安全性最好的疫苗”。 国药中国生物介

大肠癌是能防能冶疗的
健康新闻

大肠癌是能防能冶疗的

大肠癌 筛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蔡三军——  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健康直通车(第41站))在中国,什么病是最严重的死亡原因?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肿瘤发病率数据,2018年全国有393万新生恶性肿瘤患者,相当于平均每7.5分钟就有一个人患癌,每天有1万多人会发生恶性肿瘤。其中,大肠癌的发病

健康新闻

隔夜菜如何吃才身心健康

冻藏 吃出健康

  隔夜菜怎么吃才健康(吃出健康来)工作日的中午,我经常会用头天晚上的饭菜做便当。您可能会问了:不是说隔夜菜不健康吗?隔夜菜健不健康,不能一言以蔽之,跟储存条件、食材、烹调方法都很有关系。许多人担心隔夜菜不健康,是因听说“隔夜菜会致癌”——隔夜菜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体内会生成亚硝胺,这是

2020年11月1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健康新闻

2020年11月13日每日养生小知识健康简报,星期五!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

健康简报 健康报

2020年11月13日健康养生简报,星期五!在这里,生活原来可以更健康!健康新闻1、合成免疫学最前沿论坛在深举办提出肿瘤免疫医治新法2、当地病案陆续出現疾控提示这种疫防专业知识该备考了3、四川进行中国第一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4、上海市“万里送医到遵义”主题活动踏过十年500多名患儿获利123人完全免费手术5、中国权威专家得到多种科研成果助“最不易治乳腺癌”患者获精准医治6、心脏支架超万余

健康新闻

合成免疫学最前沿论坛在深举办 提出肿瘤免疫医治新法

生物学 生命科学

中新网深圳11月12日电(记者 郑小红)国内首次以“合成免疫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12日在深圳召开,探讨肿瘤免疫治疗、合成细菌疗法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工程生物学学院、深

健康新闻

当地病案陆续出現 疾控提示这种疫防专业知识该备考了

洗手 新冠

编者按:近期,新疆喀什、天津、上海、安徽相继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我国已进入冬季,而秋冬是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季,面对新冠与流感“双流行”风险,上海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关于新冠肺炎的这些知识点可以拿出来温习了。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

四川进行中国第一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
健康新闻

四川进行中国第一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

人工心脏 血液泵

中新网成都11月12日电 (王鹏)记者12日从四川省人民医院获悉,该医院日前顺利为一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全国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据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黄克力介绍,首例接受植入患者为42岁男性,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规范药物治疗多年无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