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成生命科学进步强劲引擎

当前,大型基础模型、多模态数据集,以及DNA与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大规模研究,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在日前的报道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成为推动生命科学进步最强劲的引擎之一。它进一步释放了CRISPR基因编辑与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潜力。如今,GenAI已在药物研发、精准医疗、脑机接口等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未来10年,它将为人类健康谱写全新篇章。

加速药物与疗法研发进程

今年1月,麦肯锡公司发布分析报告指出,其全球研究所曾预测:GenAI每年可为制药与医疗行业创造约600亿至11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这一技术将显著提升全产业链的效率与创新水平,从新药研发的方式,到医疗服务的推广与管理模式,都将迎来深刻变革。

在药物研发中,GenAI能够识别新靶点、优化分子结构设计。在开发环节,它简化了临床前验证流程,为细胞与基因疗法设计出更安全、更高效的递送系统,并助力构建更智能的临床试验方案。

麦肯锡的分析进一步指出,GenAI通过加快疗法的开发、审批及上市速度,可帮助制药企业应对“资产生命周期压缩”的挑战,即企业从新药中获得价值的时间窗口不断收窄。研究发现,过去20年间,这一周期从9.8年缩短至约7.1年,整整减少了18个月。

此外,GenAI还能模拟患者群体、预测治疗效果,并结合来自电子健康记录与可穿戴设备的真实数据,从而缩短从概念到临床的转化路径。

助力精准医疗迈入新阶段

精准医疗是一种创新的医疗理念,它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会综合考量每个人的基因特征、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真正做到“因人而异”。这种从“一刀切”到个性化护理的模式转变,在GenAI的赋能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2024年,大多数医疗健康领域的GenAI应用仍主要依赖基于文本的单模态大语言模型。到了2025年,能够同时处理并生成文本、图像、基因组数据,甚至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多模态模型正逐渐成为主流。这一进步将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临床决策支持能力和医学影像分析水平,为精准医疗注入强劲动力。

这些GenAI应用能够精准解析包含遗传信息、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在内的多模态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诊断、监测与治疗建议。

美国健康产业趋势网站报道指出,GenAI可解读患者的基因图谱,推荐最有效的药物,最大限度减少“试错式”用药。它还能依据遗传倾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帮助人们主动管理健康。结合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实时健康数据,GenAI甚至能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实现治疗的动态优化。

开启人机交互新路径

脑机接口是让人能够直接用思维与数字设备乃至外部世界沟通的技术,而GenAI正逐步实现无缝的神经信号解码,将大脑活动转化为对外部设备的操控指令。当GenAI与脑机接口强强联合,便在生物认知与计算系统之间架起了双向沟通的桥梁,这不仅为患者带来辅助生活的新工具,也为人机交互开辟了拓展人类潜能的全新路径。

今年9月初,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机器智能》上发表了一项成果。他们开发出一套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并配备了两个“AI助手”:一个能协助用户操控计算机光标,另一个则借助虚拟输入辅助完成机械臂任务。测试表明,该系统通过解读用户意图并辅助执行动作,显著提升了瘫痪患者在操作光标或机械臂等任务中的表现。

“神经连接”公司的第三名受试者成功通过脑电波操控机械臂,完成了“抓取—递送”这一复杂动作。与此同时,AI大模型LaBraM同步逆向解析了该动作对应的神经编码。这标志着人脑与AI的交互已不再局限于单向指令传递,而是迈入了双向神经符号系统构建的新阶段。这一技术质变,有望悄然重塑医疗、教育乃至人类认知的基本范式。

麦肯锡公司强调,在医学与健康领域,GenAI远不只是一种工具,更是一股推动患者护理、医学研究及健康管理体系全面革新的重要力量。

尽管如此,GenAI的发展仍面临若干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透明度问题,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GenAI模型,常因其“黑匣子”特性而受到诟病,医护人员往往难以理解其决策逻辑。这种解释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任度,也阻碍了技术的普及应用。此外,训练AI模型需要大规模数据集,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的深切关注。

上一篇: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信息服务台)
下一篇:

易网健康养生网,致力于都市养生知识的普及,推进养生理念的更新。易网养生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养生信息服务,涵盖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心理养生、养生小常识、女人养生、房事养生、经络养生,爱眼护眼、养生小知识和顺时养生等。作为养生第一门户,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养生大众化,全民化,科学化。祝您健康生活每一天!

相关推荐

上班族必看 五招激活“职场巡航力”

1172

整体而言,成人平均每天花在工作和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上的时间将近10个小时。不少职场人士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困扰。工作忙应酬多,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又抽不出时间去锻炼,成为不少上班族的常态。有没有可能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饮食习惯,走上一条更健康的道路呢?答案是肯定的。研究表明,只要对您的工作环境和日常工作进行简

五部门:增强基层老龄工作力量 发挥老年人作用

831

记者从民政部27日在京召开的2025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民政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基层老年协会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的出台,是增强基层老龄工作力量,发挥老年人作用,服务老年人和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中国老龄协会宣传部主

生育津贴直接到账的背后(新视野)

848

一场生育津贴支付流程的变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辽宁、江苏已于近日正式发文,将于11月1日起在全省实现生育津贴直达个人。届时,全国将有25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即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海南、重

ECMO撤机后,他抱了一堆“徽章”来(平行病历)

1623

31岁的李华(化名)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小伙子,因为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久前来到地坛医院进行治疗。经过肺CT检查及痰菌检查后,他被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根据丰富的救治经验,医生第一时间给予抗感染及经鼻高流量吸氧等处理。但患者肺部病变持续加重,因严重呼吸衰竭转入ICU。之后,以刘景院主任医师、蒲琳主

为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贡献科研力量

1398

  本报电(吴超敏)近日,第二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本届大会聚焦“组学与人工智能(AI)的未来”这一主题,吸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围绕生命科学前沿议题展开对话。本届大会是ICG时隔20年再次在杭州举办。今年又恰逢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绘制完成25周

浓浓烟火气 温暖老人心(暖闻热评)

594

【人物】村党支部书记庞富强【故事】“晌午饭来咧,赶紧拿碗!”每近饭点,陕西西安蓝田县里峪湾村总能听到这样一声乡音。驾驶一辆三轮车,村党支部书记庞富强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村中留守老人家门口。分量足还天天换花样,一餐仅需两元钱。庞富强把送餐日常拍成视频,积攒了人气,还帮村里卖起特产。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

“让无障碍环境建设造福更多人”(守望)

“让无障碍环境建设造福更多人”(守望)

1339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7点刚过,徐燕春(见图,本报记者施芳摄)给轮椅装上电动车头,匆匆出了家门。上午,给北京市丰台区的100多名无障碍监督员上培训课;下午,到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为外宾讲解……奔波50多公里,回到家已是傍晚5点多,虽有些疲惫,徐燕春却难掩喜悦:“现在的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可以自食其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信息服务台)

681

闲暇时刻,不少人选择运动一下,强身健体。去公园里跑步、到健身房举铁、在游泳池畅游……不同的运动项目在带来多样乐趣的同时,效果也有不同。近日,有读者来信询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普通的运动爱好者可以依据年龄的划分来挑选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对于未成年人(6—17岁)来说,宜多进行促进骨骼发育、提升身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日常养生

这18种病根本不用治

169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也强,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喜欢去医院做个检查, 然后开一些药。但是,有很多病听起来很吓人,其实都是不用治疗的,大家不再花冤枉钱!饭后烧心:吃花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日常养生

立秋后煮一煮百病消

116

立秋后秋燥袭来,不少人感觉身体干燥。那么怎么对付秋燥?12样日常美食煮一煮也能有好的效果。一、水煮香菜做法:把香菜洗净,切成小段后清水煮沸即可。1洗肾排毒把香菜切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日常养生

入秋多吃秋葵 美国人夸其“植物伟哥”

274

秋葵,在我国江西省的萍乡以及南方地区有种植,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小便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健身方法

每天只要坚持5分钟,胜过跑步1000米!

131

想要练出完美好身材那就要运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新的运动健身法,那就是平板支撑(plank)。供图/视觉中国平板支撑,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流行无器械运动。因为它可

'); })();